十三届市委第六轮巡察首批8家单位晒出整改“成绩单”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20日讯 11月20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从武汉市委巡察办获悉,根据市委统一部署,11月上中旬,市委第一至第五巡察组对十三届市委第六轮巡察的15家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回访督查,被巡察单位(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武汉市妇女联合会、武汉市水务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总工会、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市红十字会、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等)已完成面上问题整改707个,整改率为91.2%;建立健全制度617项;清退违规发放津补贴2061.7万元;面上问题整改追责问责45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人,组织处理34人,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其他处理406人。

对于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市委巡察办将及时移交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加强督查督办。

现将首批8家单位巡察整改部分内容摘编如下。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狠抓资源大管理

问题: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到位

整改:一是建设精品大园林。围绕“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总体生态框架,加快实施戴家湖公园二期、机场二通道生态带、府河湿地公园、江北快速路江滩公园、龟山综合整治等重点园林绿化项目,构建都市发展区生态保护圈。二是实施全域大绿化。围绕军运会221条重点保障线路、88个活动场所、20个示范片区,补植大树16万株。推进规划绿地建绿和闲置土地临时绿化,建设一批街头公园、社区公园,推进绿道成环成网。三是发展城乡大森林。按照“应退尽退、应绿尽绿”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复绿原则,启动实施沿江两岸造林绿化2万亩计划,目前已完成10979.8亩。四是狠抓资源大管理。成功申办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组织开展公益林保护管理“回头看”工作。督促各区针对2019年生态公益林、生态林管护,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自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问题:湿地保护力度不够

整改: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湿地保护制度。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及蔡甸、黄陂、江夏等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拔根式清理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历史遗留的网箱、增氧机、船只等生产养殖设置,永久性拆除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附近2处违建房屋。二是统筹推进湿地退养修复工作。与沉湖湿地周边农渔业生产户签订退养还湖、终止水产养殖合同承诺书,拆除看护房等人工设施,确保4927亩湖塘年底退养到位;在堤坝、闸口设置硬隔离措施,严控人员、车辆、机具进出,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大幅增长。三是加快推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实施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建立湿地分级保护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将湿地保护纳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确保在2021年底湿地面积总量达到16.24万公顷,构建立体化湿地生态网络。

问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力度不够

整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调整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细则。针对巡察反馈问题,依法依纪依规追责问责46人次,其中:开除党籍2人,党纪立案5人,诫勉谈话4人,批评教育35人次。部署开展全局系统廉政风险点排查,共排查廉政风险点251个,形成廉政风险点防控清单。开展违规兼职取酬专项治理,3人已退出挂证及注销挂靠证件,清退挂证取酬款18.65万元;5人已辞去违规兼任职务。组织开展2013年以来津补贴发放情况“回头看”,共自查清退津贴补贴361.2万元。

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

推进支部建设和党员质量“双提升”,加强日常监督

问题: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有温差

整改:一是对照《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制定责任事项分解表,组织责任部门对58项任务落实情况逐项自查,对8项尚未落实到位的工作任务下发重点督办清单,明确具体工作措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截至10月底,新增残疾人培训2279人,全市参加过一次以上职业培训的残疾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数的35.2%,增长了2.4%。三是多渠道推进安残就业,组织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4场,新增残疾人就业1417人;举办3场残疾人创业计划书大赛,扶持残疾人创业92人;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力度,为677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投入150万元扶持3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殖生产。四是指导各区残联开展残疾学生及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费补助工作,协助审核56名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家庭子女信息,帮助接受教育资助。

问题:党组织建设有短板

整改: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专题讲座4次,组织党组中心组学习14次,组织各基层党员集中学习84次。结合“为民服务解难题”,围绕完善民生政策、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改进托养服务、推进脱贫攻坚、夯实基层组织、加强无障碍建设、创新康复服务等工作重点,深入基层残联组织、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调研122次,形成调研成果15个,解决具体问题70个,推进支部建设和党员质量“双提升”,促进党建和残建工作深度融合。

问题:治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不彻底

整改:一是开展专项清理,针对巡察发现的公款旅游、违规接受宴请、违规发放津补贴、公务接待超标准等问题进行专项清理,共退还有关费用 8.7万余元。依纪依规进行问责,对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提醒谈话。二是加强日常监督,结合“双评议”工作,开展“四风”问题明察暗访、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自查自纠,加强节假日廉政提醒,加大对节假日公车集中封存停放情况的检查力度,组织干部职工警示教育。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完善财务报销、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制度17项,进一步规范津补贴、差旅报销、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工作。

武汉市妇女联合会

进行廉政风险点排查,严肃追责问责

问题:落实群团改革“群众性”要求不够好

整改:围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贫困妇女健康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等问题,深入45个街道、58个社区等单位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6篇。争取资金210 万,为全市4.2万低保和精准扶贫妇女购买女性特定疾病安康保险。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1700余场,为10万家庭提供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美育种子伴我成长”留守流动儿童关爱行动200场,为近万名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艺术启蒙、安全自护等素质教育服务。

问题:为妇女儿童提供的维权帮助不够充分

整改: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制发《关于建立就业性别歧视联合约谈机制的通知》。深化落实反家暴“六方联动”机制,推动硚口区公安分局发出首张《家庭暴力告诫书》。在13个区民政局离婚登记窗口选派家事调解员提供咨询调解服务,参与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和家事辅导5342件。整合专业性社会组织和“莲姐工作室”志愿者力量,对重点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服务,回访跟踪家暴案件25件,回访率达100%。

问题:对妇女儿童工作阵地建设指导不够有力

整改:强化市妇女干部学校的培训功能,先后举办全市妇联干部培训班、市妇联十三届执委培训班等7个专题班,累计培训1000余人。聚焦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活动职能,先后开展“精致武汉 照靓军运”主题摄影、“军运有我——做小小东道主”等活动60场。

问题:党组对党风廉政建设不够重视

整改:一是对报销审核不规范问题进行全面自查,清退违规报销资金6.15万元。二是对机关部室逐一进行廉政风险点排查,形成《市妇联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汇编》,制定《市妇联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三是严肃追责问责,2019年,运用“第一种形态”30人次,其中提醒谈话8人次,批评谈话20人次,书面检查2人次。

武汉市水务局

严肃处理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问题: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要求结合水务实际不紧

整改:一是以“三湖三河”(南湖、汤逊湖、北湖,巡司河、黄孝河、机场河)为重心,完成了“三湖三河”流域调查技术规程、规划编制规程,开展了全流域管网、排口、污染源本底调查,制定了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专项规划及中心城区污水收集处理专项规划。二是派出5个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各区防汛备汛工作进行了检查,共查找出25处隐患,整改率100%。三是加大对非法采砂高压严打力度,投入运行执法艇9艘,新增视频监控点32个,建成武汉“河道天眼”系统。办结非法采砂案件54起,行政罚款196万元,向公安部门移交刑事案件5起。四是完成汉口江滩四期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问题:水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不够

整改:一是完善网民留言办理机制,制定《网民留言办理单》,开展江滩“大接访”活动,加强对群众反映的江滩车辆、噪音等问题的处理。二是强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65条黑臭水体截污、清淤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共迁改非法排污口297个,修建截污管道58公里,清淤136.2万方,63个水体消除黑臭或基本消除黑臭,总消除比例达到97%。三是“获得用水”办理环节由5个优化为3个、时长由14个工作日压缩为4个、申请资料由4项简化为2项、服务点由4个增加到15个,在全国率先推出“上门服务、零跑腿、零费用”。我市“获得用水”做法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时有发生

整改:一是积极核算清退,截至目前,清退违规发放绩效工资、评审费、差旅费共计143.79万元。二是严肃处理,对违反财经纪律的4名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对违规报销差旅费的1名干部给予诫勉谈话处理,调整2名财务工作人员岗位。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编制了《武汉市水务局机关内部控制手册》,从决策、预算管理等10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

加强宣传阵地管理,排查廉政风险点

问题:强“三性”去“四化”有温差

整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与团员青年面对面交流近40场次,形成调研报告7篇。聚焦“学有所教”民生需求,持续推进暑假社区公益托管服务,2019年建设市级托管室241个,为超过30万人次青少年免费提供暑假课业辅导、素质课程和活动空间,《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武汉市青少年社区托管工作经验。连续两年举办“出彩青春”公益创投大赛,培育资助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可持续性的服务项目50个,紧密联系200余家有发展潜力的初创期和中小型两新组织,其中已成立团组织的达到70%以上,有效将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

问题:意识形态建设不细不实

整改:加强理论学习,2019年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2次,全市“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累计突破200万人次参学,带动全市团员青年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宣传阵地管理,2019年“青春武汉”微信公众号持续位列全国地市级团组织综合影响力前20名。常态化监测收集和及时处置青年舆情,先后就两起青年在网络发表不当言论舆情进行及时上报及跟进处理。

问题:在“两新”组织等新兴阵地团建工作不到位

整改: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坚持党建带团建 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两新团建的工作目标、工作举措和组织保障。加强“两新”团组织线上管理,实现“两新”团组织、团干部、团员信息线上实时更新。截至11月上旬,全市共成立非公企业团组织1339个、社会组织团组织70个。

问题:内控管理缺位,关键环节存在廉政风险

整改:制发《关于开展机关系统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的通知》,各部室和事业单位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381个。共问责50人次,其中批评教育7人次,提醒谈话30人次,批评谈话13人次;涉及22人,其中处级干部12人,科级及以下干部10人。清退违规发放津补贴4.98万元,清退其他违规报销费用3.24万元。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加强科研和决策咨询制度建设,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治

问题:推动“用学术讲政治”不到位

整改:突出主业主课,重构“1+5+4+1+N”理论教育和“党章党规教育+红色基地教育+组织生活会”三位一体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2019年秋季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比达到78%,超过大纲规定70%的要求。将学科建设纳入教学供给侧改革范畴进行总体设计谋划,启动制定《学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党史党建等6个学科发展分规划初稿。建立精品课常态化培育机制,开办精品课培育师资培训班,邀请中央党校与其他省市党校获得“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的14名知名专家来校授课,组织全体教师现场学习观摩,逐步培育精品课和精品课团队,提升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水平。

问题:智库作用发挥不足

整改:加强科研和决策咨询制度建设,制定《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等系列制度,鼓励教研人员出高质量科研和决策咨询成果。由市委组织部主导,市委党校和市直相关单位联合,建立了教研咨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出题目,教师、部门、学员做文章,科研成果进课堂,咨询建议供参考的良性循环。在校级课题中单独设置教研咨一体化课题,要求教师每年完成好学术论文、调研咨询、理论宣传“三篇文章”,切实推动教学专题、学术论文、决策咨询成果之间相互促进、转化。教研咨一体化平台运行以来,多项成果获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

问题:从严治校意识不强

整改:组织清退科研问题资助经费、超标准发放津补贴、违规报销差旅费等3.2万元。严肃监督执纪,对违规违纪人员提醒谈话19人次,批评教育谈话37人次,诫勉谈话2人次,开除1人。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治,对2014年至2018年会计原始凭证进行全面自查,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食堂账目进行审计,对津补贴发放进行全面自查,对2018—2019年科研成果重新审核登记,全面清查在职职工经商办企业和因私出入境情况。新修订建立规章制度18项,编印规章制度汇编,从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党建等各个方面落实从严治校。

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

把党纪党规挺在前面,从制度上扎紧“笼子”

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欠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担当作为不够

整改:成立4个调研专班,深入172家民营企业和商会调研,召开座谈会15场,形成了《关于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协调下发《我市民营企业反映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任务分解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督促5家单位还款1461万元,另有2355万元承诺半年、一年内分期还清。制定《武汉市工商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工作的措施》,对我市100强民营企业、5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开展金融政策培训,召开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民企对接会,8家金融、中介机构与20家民营企业及商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交流。举办武汉市工商联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培训,对211名市区工商联会员企业相关人员现场授课答疑。

问题:对非公党建指导不够

整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组成员带队深入区工商联、商会和民营企业讲党课,调研商会党建工作,形成了《武汉市工商联直属异地商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编印《商会非公党建工作手册》,指导商会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关于加强武汉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指导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商会党建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考评办法。组织开展市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推进工作培训,交流商会党建工作经验,推动商会改革发展。举办50名商会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100名党员骨干培训,提升党务工作人员能力。

问题:“两个责任”落实有欠缺,廉洁风险防控有漏洞

整改:修订完善《中共武汉市工商联党组工作规则》《武汉市工商联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21项制度,从制度上扎紧“笼子”,堵住财务报销、政府采购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在机关大力推进“用好‘四种形态’,建设勤廉机关”工作,始终把党纪党规挺在前面,坚持问题导向,落实“一岗双责”,对党员干部诫勉3人,其他处理(批评教育、提醒谈话等)14人,清退违规报销、发放津补贴5662元。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

严肃财经纪律,强化执纪力度

问题:利用新方式、新手段推广科学知识普及不够

整改:进一步深化“江城科普快车”项目,新开通了“江夏号”科普快车和江城科普快车•江城国防教育科普专列,CCTV-7国防军事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开发运行并完善了“江城科普快车”微网站移动端平台、科普知识问答系统,累计约2200万人次乘坐科普快车,微网访问量达500万人次,参与科普知识有奖问答达150万人次。启动实施了“江城科学讲堂”“江城科普智慧行”“江城科普读库”项目,成功举行了2019年武汉市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举办重点科普活动达239场次,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93.7万人次。举行了2019年武汉市网络科普知识竞答活动,每天近7000人次参与答题,“武汉科协”粉丝净增18000人。湖北首个5G通信展在市青少年科普基地——武汉科技馆举办。武汉科技馆首次试点夜间开放,持续推进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每周进行科普剧和科学实验表演活动,举办科学探究课和科学探究夏令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差异化科普需求,武汉科技馆新馆今年累计接待观众达131万余人次。

问题:选树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不到位

整改: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推选工作,市科协作为推荐单位上报的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最终成为全国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加强对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组织6家主流媒体宣传我市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陈孝平、徐恭义,邀请徐恭义面向市属学会开展了宣讲活动,积极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并登载了徐恭义的先进事迹。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在武汉科技馆举办了“光辉典范 永耀苍穹——朱光亚生平事迹展”,进一步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60余家单位、30余万人次参观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正在组织开展“院士口述史”编撰工作,打造科技工作者的“武汉群英”。

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

整改:严格制度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执纪力度,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严格按照规定核算发放奖金及津补贴。对2013年至2014年期间违规发放的津补贴进行了清退,其中机关6.9万元已全部清退,武汉科技馆50.6万元已全部清退。对市科协机关及直属单位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问题,立案审查1人,诫勉谈话1人,批评教育1人。

(通讯员汪洋 王敏谦 记者高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