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起伏,誰推高了縣城房價

樓市起伏,誰推高了縣城房價

樓市政策影響的更多是一二線城市,但樓市預期影響的卻是三四線城市。無論是從調控政策角度還是從購買者接觸到的信息層面,政策和預期都影響了房價的起伏。對於大部分的三四線城市來講,經過了此輪的週期之後,房價都已經上萬,但是對於個別縣城區域的房價,卻也在直線上漲。為何縣城的房價起伏也如此之大,到底是誰推高了縣城的房價?

樓市週期都有滯後性,房價的上漲都是從一二線開始,然後向下延伸,而這種延伸的時間也會隨著城市級別減少。舉個簡單地例子,如果一二線城市上漲一年,那麼三四線才會有上漲的趨勢,如果到縣級城市,這個時間還得增加。而如果是下降,那麼最先下降的肯定是縣級城市,這其實就是樓市週期的表現。

對於縣城來講,本身房價上漲的時間並不太長,但是漲幅力度卻很大,隨著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上漲,一些炒房者開始將目光轉移到縣級城市,尤其是那些曾經一兩千的項目,更是被大量的炒房者和中介所購買。由於這些城市的監管並不是十分嚴格,也就形成了左手倒右手的情況。而對於本地的房企來講,既然有了購買需求,那麼房價自然是大幅上調,乃至影響了整個城市。當然,除此之外,對於本地的購房者也形成了恐慌性的購房情緒。“聽說沒,又來炒房團了”,這或許是當地人說過的最多關於樓市的話題。

除此之外,本地的一些利好政策,諸如大面積棚改的城市,也實現了房價的上漲,居民手中有了大量的資金,又急需住房的情況下,自然是大量資金進入樓市,房企也是水漲船高抬高房價。加之農村人口進入縣城,買房需求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房價也會有所波動。

房價的上漲有很多的影響因素,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表現,政策的推動,炒房者的進入,本地人的恐慌性購房都加速了房價的上漲。但是,接下來政策開始收緊,在嚴格控制的情況下,部分城市出臺政策,炒房者不能進入市場。一些棚改計劃也開始轉為安置,或者是進入衛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購房預期,本身縣級城市發展潛力有限,房價自然也不能過高,當購房需求大量減少的情況下,自然是一落千丈。普通剛需在觀望,市場上沒有了購買者,價格也開始出現了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