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鶴唳華亭》原著中結局是很悲慘的,太子黨(顧家父子、盧尚書、張陸正)都先後赴死,太子自盡,女主生子後殉情,齊王被貶為郡王、趙王被杖斃。不過看劇版盧尚書只是回鄉,也許結局沒那麼慘,希望男女主隱姓埋名去心心念唸的長州,過普通人的生活,不知道結局會不會有所改動。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太子的初心就是河清海晏,所以他是不可能造反登基的,他註定會辜負太子黨的犧牲,甚至願意自殺來避免生靈塗炭。而且他自殺後,皇帝也會因為愧疚而善待阿寶母子,而不是當作威脅。我覺得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他們隱姓埋名、遠離紛爭。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鶴唳華亭》最近的劇情,在舞弊案之後,開始圍繞太子妃的事情展開了,陸文昔成為了太子和齊王兩方都在爭奪的對象,趙貴妃不是因為喜歡陸文昔才吹耳邊風說要納她為側妃,是因為陸英不好對付,想化敵為友,結親拉派,至少不會和太子站一邊了。她說什麼話都能感覺到不安好心。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同時也是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的意思,正妻才是結親,側室那叫結仇。誰願意女兒做人妾啊……結親就該讓自己的侄子或者中書令的兒子娶女主。漲陸正不一樣,他是威脅不了也拉攏不了的。所以他女兒嫁誰也無所謂。其實我覺得太子應該讓顧表哥娶了女主,他自己是沒有自由的,就不要禍害女主了。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我覺得皇帝腦闊正常的話,就不該同意。舞弊案齊王黨大勝,太子那邊盧尚書回鄉,失了吏部尚書之位,如果還把陸英女兒給齊王當側妃,等於說斬斷文官對太子的支持,逼迫太子進一步依靠顧家。那我只能覺得皇帝就是想廢太子了。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而且皇帝也可能準備著收拾李中書令了呢,因為原作不是中書令很早就被收拾了嗎?畢竟盧尚書不在了。中書令目前看起來還是棋子。不過皇帝的心思我也不太清楚,但是舅舅肯定是他很久就想收拾的,但是目前還有戰爭。看來這戰爭不應該迅速成功才好。否則豈不是鳥盡弓藏了?舅舅死了恐怕太子就真要廢了。原作李柏舟倒臺跟女主一家命運關係還蠻大的,劇裡既然都讓女主提前上線了,如果不修改原著女主進東宮的動機這一重要設定,應該也不會拖著女主那邊是劇情的,畢竟感覺女主很快就要為了躲避齊王的逼迫暫時跟太子分開了。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鶴唳華亭》前幾集最讓人喜歡的人物是表哥,顧逢恩,每次他的出現都讓人眼前一亮、心裡一暖,對太子表弟的處處維護、對父親的關愛敬重、對皇帝姑父的又愛又怕都讓人在緊張凝重的氣氛中鬆了一口氣,甚至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揚。會持續關注鶴唳華亭這部劇的,期待後面演員鄭業成帶來更精彩的表現!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而且我覺得他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單純天真和沒心沒肺,顧思林進宮面聖的盔甲是他親自幫忙穿戴的,和皇帝的對峙之時他也在場,雖然上面有大哥,他不是被順位繼承的指定培養目標(所以會發展點自己的小愛好薰香什麼的,連太子都吐槽還在幹這種營生)但他應該也有滿腔的熱血和抱負,年邁父親請旨出兵換來表弟的安然無恙,太子說起沒有旨意不能相送,他自己都泛起一絲苦笑。所以他才會對參加科考的那身衣服格外看重,是想把握住這個機會盡一份力。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相對於後來的有城府而言,他本人算是很有抱負的一個勳貴子弟。本來他出生在顧家就可以躺贏,但是他還是想下科場自己掙自己的前途。而且他之所以能那麼快迅速在軍中立住,不可能完全靠顧爹,他的單純無害只是對定權一個人的,其他時候他沒有他看上去那麼無邪。顧爹去長州後他那個一閃而過複雜眼神很值得玩味,他什麼都懂,但是他什麼都不說,不給定權壓力,反過來還在安慰他,為他寬心。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表哥最後結局挺悲情的,他到長州歷練了十年之後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十年後和定權再次相見兩個人都發現對方不再是記憶裡那個彼此一個眼神都能讀懂對方的那個人。表哥以為給了定權最好的,但是定權不願生靈塗炭。兩個人的結果都不算好。

鶴唳華亭:趙貴妃想讓陸文昔成為人質;表哥其實沒那麼單純天真

顧逢恩與太子定權在長州城樓的對峙,是整部書的高光時刻。顧逢恩代表的是古往今來帝王權術,蕭定權代表的是一廂情願的理想主義者的悲歌。按常理來看,蕭定權註定是妥協的一方,而作者卻書寫了一個政治上的童話,打敗顧逢恩的不是蕭定權的天真,是他自己甘願成全,或者說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繼續追隨蕭定權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