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沙漠國為啥能養活9000萬人?

餘庭洋


其實,“養活”這詞,用的挺恰當。衡量標準和消費能力不同,世界各地生活成本差別還是很大的。比如,按本世紀初,聯合國的定義,人均消費不足兩美元就屬於貧困人群。要對照這個標準,想當年,大部分中國人也都拖過全球人民的後腿。

埃及呢,雖然人多,大部分國土為沙漠,但也有石油資源和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加上法老們留下的那些造福萬代的著名旅遊景點,2011年阿拉伯之春前,日子過得並不慘,還被認作同南非、利比亞(卡扎菲時代)並列的三個非洲最發達的國家。當然,不排除“矬子裡面拔將軍”的篩選形式,但也很說明問題。

首先,是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巨大的產出,哺育了整個國家絕大多數國民。長期以來,尼羅河口三角洲聚集了埃及百分之90以上的人口。

(尼羅河三角洲灌溉區)

(埃及人口分佈密度)

很明顯,埃及的主要城市,幾乎都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及沿岸,像首都開羅、亞歷山大、貝尼邁扎爾等。

自古,尼羅河就是埃及人的命脈,法老時代對尼羅河的崇拜和祭獻的盛大場面,現在還能在金字塔和帝王谷的壁畫體會到。

尼羅河定期氾濫給兩岸帶來肥沃的土壤,故而埃及人賴以生存的農業全仰仗了尼羅河,人口和城市自然會集中在兩岸。

尼羅河通常5月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耕作季節開始。

雖說叫洪水,但還算是比較有規律發生,跟咱們這裡一聽說洪水就緊張不同,早在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如何掌握和利用洪水的規律來經營兩岸的土地,對他們來說,洪水是神的恩賜。

因為,洪水退後,會留下一層從赤道一路沖刷而來的厚厚的河泥,進而形成肥沃的土壤。因此,幾千年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日子過的還算相當可以的。

到了現代埃及時期,人口問題凸顯,再靠著大自然發洪水的“恩賜”形式,明顯跟不上了國民吃飯的需求。跟印度任由大江大河放飛自我不同,埃及人很認真的修建了沿河的水利工程,建成了阿斯旺大壩和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湖,其淡水儲量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9.5倍。

進入本世紀,排除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沙漠地帶,尼羅河流域的幾大城市,人口密度甚至達到了1000人/平方公里以上,都超過了中國大陸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深圳。

總之,埃及的地域發展和人口分佈是非常不平衡的。

當然,人多了以後,住房就成問題。不過,埃及溫暖乾旱的氣候,讓當地人對居住環境要求不高,大部分市民就住在自建危房或者爛尾樓改裝的貧民窟裡,沒有下水道等基本設施。更不可思議的是,甚至開羅還有數以千計的人住在公墓裡。

跟咱們一樣,大城市的年輕人多數都買不起房,很多就隨便找個爛尾樓遮風擋雨一下。這要放在東亞大陸的氣候下,絕對撐不過一冬天的,但人家那個自然環境,就能安生的過上半輩子。

然而,除了石油出口相關領域,埃及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業,而面對周邊那些戳個坑就能往外冒“黑金”的中東產油大國,還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因此,長期只能靠尼羅河當個農業國,再指望法老們的遺產和各種傳說搞搞旅遊業,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日子。

但是,時間長了,總會出問題的。跟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埃及國民雖然對“物質生產”不怎麼上心,但非常熱衷於“人口生產”,出生率相當高。這對於一個工業和製造業不算髮達的國家來說,是個非常敏感的社會隱患。

畢竟,沒有發達的現代工業產業,光靠農業和旅遊業撐著,必然會導致年輕人的失業率上升,維穩方面早晚會出問題。

然後就是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了,美國轉移通脹壓力,全球石油價格下跌,埃及國內經濟惡化,失業率猛增,民生問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上西方勢力用社交媒體的“煽風點火”,進而產生了聯動效應。

顯然,政權更迭後,生活並沒有像當初走上街頭推翻暴政的國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卻迎來了一連串的“後遺症”——政治紊亂、經濟停擺、物價全面上漲、社會失序、民心浮動,原教旨主義勢力抬頭等等,至今還沒緩過勁兒來。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埃及人口現在已經爆炸了。

薩沙去了這麼多國家,埃及首都開羅是我見過最爛的幾個城市之一。

爛的原因很簡單,倒也不是單純的經濟不發達,而是人口太多導致的混亂。

埃及領土面積不小,高達100萬平方公里,可惜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沙漠。

埃及的沙漠,同我們中國的沙漠有比較大的區別。

沙漠的溫度非常高,不要說進行農業種植,就算走進去未必能或者走出來。

沒有足夠的準備,在沙漠曬上幾個小時就可能嚴重脫水,倒下去變成木乃伊。

從古至今,埃及所有的人口都居住在尼羅河流域,尤其是2.4萬平方公里的尼羅河三角洲。

話說回來,2.4萬平方公里也不算小了,寧夏也不過6萬平方公里。

關鍵是,埃及人口太多了,目前已經突破9500萬,很快就要到1億了。

而寧夏人口還不到800萬。

古代埃及人口只有二三百萬,依靠氾濫的尼羅河土地,養活這些人當然毫無問題。

不過,近代埃及人口出現爆炸情況。

這主要是埃及的阿拉伯人都是穆斯林,原則上是不避孕的,不限制生育。

這裡又流行一夫多妻,有錢人都娶四個老婆,生幾十個孩子。

另外,埃及農民(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直到今天也是有強烈的部族意識。而部族的強弱,同人口有非常大的關係,所有部族都大量生育,生的越多越好。

這導致埃及人口增加速度太誇張。

在1981年,埃及人口不過3000多萬,然而到了30年後埃及人口猛增到8300萬,就問你嚇人不嚇人?

這種人口爆炸,任何國家都是吃不消的,更別說本來就窮困的埃及。

埃及也是因為內部問題自顧不暇,才單方面和以色列停戰,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叛逆,總統薩達特還因此被暗殺。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埃及農業雖落後,但糧食還可以滿足本國百分之八十的需要,大體能夠自給自足。

隨著人口爆炸,農業卻提高不夠(薩沙在埃及農村看到的景象,同我國30年前差不多,耕地只有牛,看不到拖拉機),1986年糧食自給自足率已不足50%。

2011年,人均糧食佔有量下降到260公斤,我國則是442公斤,世界平均值是395公斤。由此可見埃及的艱難,連吃飯都顧不了啦!

埃及為了吃飯問題,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糧食。

2014年美國向埃及出口了包括玉米、大豆等在內的近19億美元的食品和農產品。

作為一個窮國,卻要花費這麼多錢進口糧食,可見埃及的困難程度。

埃及國內物價,尤其是糧食價格,經常出現大規模波動。

比如2015年12月,因在法國裝船的6.3萬噸小麥存在麥角菌汙染,被埃及方面退回。讓埃及政府做夢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消息讓糧食價格從40美元/噸上漲到80~110美元/噸。

就是因為國內經濟的嚴重問題,導致埃及政壇的連續鉅變,人民對現狀極為不滿,接連遊行鬧事。

埃及目前也缺乏改變現狀的能力。

就糧食來說,埃及缺少耕地,土壤退化,嚴重缺水。在沙漠中千辛萬苦開墾的耕地,相比人口增長簡直不值得一提。

埃及衛生部2017年啟動了“生命線行動”,旨在將人口出生率降低至2.4%。

衛生部在全國6000個計生診所為女性提供免費檢查,並提供幾乎免費的計生用品。

但是,再給埃及政府十個膽子,他們也絕對不敢搞強制流產或者結紮。

不然,衛生部這些官員,還不夠強悍的埃及農民就地砍死的。

所以,埃及未來會怎麼樣?

真的很難說。

話說:少生孩子多種樹,這都不知道?


薩沙


埃及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一億,是中東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非洲國家人口中排行第二。埃及的國土面積十分廣闊,但是超過90%的地區都是沙漠,在這種情況下,埃及人口非常密集,集中在尼羅河兩岸的河谷狹長地帶。

埃及為什麼能養活那麼多人呢?

1.埃及重視農業生產業

埃及的農村人口超過50%,有30%以上的人口都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尼羅河的水域廣闊,水量充足,足夠農作物的生產灌溉。尼羅河三角洲的河谷地帶屬於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其他大部分地區屬於沙漠氣候,相對來說比較溫和,適宜種植小麥和玉米,盛產甘蔗、長絨棉等,一年可兩熟,是非洲地區產量較高的國家。埃及農業生產總值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

2.尼羅河流域的滋養

水是萬物之源,有很多的古文明都發源於河流,比如說古巴比倫發源於兩河流域,古印度發源於印度河,古埃及也發源於尼羅河,還有中國的黃河等。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從南到北幾千公里流穿了整個埃及,水域廣闊,形成了許多綠洲,尼羅河養育整個埃及,在農業生產灌溉以及工業生產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尼羅河是埃及人生存的必需條件,是埃及的母親河。

由此觀之,埃及國土面積雖然大部分是沙漠,不適宜生產,但是有尼羅河流域的滋養,加上充分利用了尼羅河周圍河谷綠洲可種植地帶,農業生產發展前景還是可觀的,能養活埃及沙漠國人口也就不奇怪了。


文 | 一木君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讀書文史


埃及已經不止一次兩次的承認,埃及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就是人口增長。這種增長,對於埃及而言已經失控,埃及的未來很有可能毀於人口的過渡增長。

1952年,當埃及徹底擺脫英國控制的時候,埃及的人口只有2000萬左右,不算少,但也不算太多。到了1980年的時候,僅30年左右的時間,埃及人口激增到了4000多萬,翻了一倍多。然而,到了2018年,埃及人口更是猛增到了9800多萬人,直逼1億。


目前,按照埃及每年新增近300萬人口的趨勢來看,埃及今年的人口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再加上普遍認為的埃及各地被隱藏未報的人口,保守估計大約有1000萬人,埃及的人口早已位列阿拉伯各國之首,其人口的真實世界排名,大概在10位上下。

但是另一方面,埃及的總面積僅有100萬平方公里,不算很小。不過,埃及國土的95%,都是不適宜人口活動的沙漠地區。埃及適合人類活動的區域,僅佔埃及總面積的5%,也就是5萬平方公里左右,僅比以色列這樣的小國大一點而已。但是,埃及的人口卻是以色列的10餘倍,差異之大,令人惶恐。要知道,以色列的人口密度,已經算是比較高的國家了。


埃及的人口集中在尼羅河沿岸和尼羅河三角洲,這一小塊地方,各方面的條件的確非常不錯。但是,這一塊地方的合理人口保持在差不多1000萬左右就比較飽和了。而超過這個規模,該地無論是水資源還是糧食資源,抑或其他方面,都將無法負荷。並且區域環境承載狀態一旦被破壞以後,幾乎不可能再恢復。

目前的埃及,正處於人口膨脹帶來的危機中,並且還將長期處於這種危機之中。埃及以有限的土地,養不了數量如此龐大的埃及人。如果不是糧食進口,以及國際糧食援助,埃及的前景非常堪憂。


蘇綻


可不止9000萬了,埃及目前的人口已經超過1億,是全球第14個人口過億的國家,在整個非洲僅次於尼日利亞與埃塞俄比亞。而且在其人口數量膨脹的同時,其生育率一直也是居高不下,預計其人口還會進一步提升。

雖然埃及的總面積很大,超過100萬平方公里,但其全境95%都是荒漠與半荒漠地帶,能夠居住的地區非常有限,主要集中於尼羅河流域以及沿海地區,還有少量的綠洲。實際上,埃及適合住人的地區總面積,不過只有5萬平方公里左右而已。


尼羅河河谷與三角洲佔埃及總面積的5%不到,卻集中了整個埃及98%的人口,尤其是尼羅河三角洲,這裡作為埃及最肥沃富庶的地區,以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了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首都開羅與其附近地帶,佔埃及總人口數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這樣的密度看著的確很驚人,但這並非是個例,在全世界都非常普遍;比如日本東京都市圈面積還不到1.4萬平方公里,人口卻超過四千萬;面積6.5萬平方公里的恆河三角洲,集中人口數量將近4億;埃及的這種人口地理區域分佈嚴重不均的現象,其實是很正常的。


作為全球著名的古文明發源地,埃及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南北貫穿埃及,為埃及帶去了非常寶貴的水源與肥沃耕地,從古至今尼羅河都是埃及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當然,尼羅河雖然長但水量不多,能供應支持人口與經濟的能力有限,所以很長時間內埃及的人口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多。

通常情況下,土地的人口承載能力會隨著經濟與科技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比如發達的地區一般能夠承載更多人口。上世紀隨著阿斯旺大壩的建成,埃及能夠利用的水源增加,農業產出也隨之提升;加上現代工業化經濟的發展,人類居住地對於水源地、耕地的距離依賴大幅降低,很多原本不適合居住的土地也被開發,經濟發展之後也可以進口物資來支持生存。


埃及經濟總量超過2500億美元,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在科技與經濟領域一直都處於非洲前列,豐富的資源為埃及創造了相對更多的收入,而這自然能夠支撐人口增加。農業文明時代,人口是看耕地產出能養活多少人決定;工業經濟時代,能創造的財富越多,能換取用於人口生存的物資量也就越多,所以自然而然就可以讓更多人口生存。

當然,埃及也不是什麼發達國家,即便按照日本、歐洲的那種科技經濟水平,這樣的人口密度仍舊會帶來不小的壓力。如今埃及人口破億,其內部也是帶來了一系列麻煩的問題。比如埃及的水源進一步緊缺,耕地不斷荒漠化,而整體上埃及人的收入水平與生活質量都在不斷降低,現在,埃及的貧困率都已經超過了40%。因為人口方面的壓力實在太大,主體信奉伊斯蘭的埃及,無奈之下向民眾宣傳,為了埃及的未來,不要再猛生了。

養活很容易,有吃的就行;但生活就不容易了,不僅物質需要滿足,精神也需要。埃及如此之多的人口,顯然是超過了它本身的實際承載能力。


澹奕


埃及94%以上的地區是沙漠地區,事實上古埃及人把他們的國家劃分為兩種類型的土地——紅土地,意為沙漠;黑土地,指的是肥沃的尼羅河谷地區。尼羅河被認為是埃及的臍帶,即使在今天,埃及人還有一個共同的祝福語“願你永遠喝尼羅河的水”。

最早的文明是在河流周圍發展起來的。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長江、黃河、尼日爾河和泰晤士河等地,河流在很多時候是文明的決定性結構,可為人類提供了新鮮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來種植農作物。

尼羅河支持並允許古埃及文明在嚴酷的沙漠中茁壯成長。埃及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90公里,流域面積約290萬平方公里,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地區比埃及更依賴單一的水系統,特別是因為它位於世界上最廣闊和最乾旱的沙漠之一。尼羅河在開羅附近有一個河口,尼羅河在這裡分裂成許多河道,形成了一個著名的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面積約22000平方公里。三角洲的形成是由於泥沙和沉積物堆積在大江口,三角洲主要由交替的泥沙層組成,這些泥沙層是尼羅河在過去一萬年左右形成的。



尼羅河沿河最早的居民發現,這條河可提供許多魚類和水禽食物來源,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尼羅河每年有6個月的時間洪水氾濫成災,但退潮時留下的黑色淤泥層富含養分,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條件。通過使用灌溉渠,農業誕生了,為埃及文明的出現鋪平了道路,早期埃及人開始在尼羅河沿岸種植小麥、豆類和棉花。古埃及人依賴尼羅河作為可靠或至少可預測的水源,發展農業和商業定居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使得該地區的人口變得密集,也使尼羅河三角洲成為新月沃土——“文明的搖籃”的重要組成部分。

埃及大部分可居住的土地都在尼羅河三角洲和尼羅河沿岸,即使是今天,埃及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尼羅河及其三角洲附近,並直接依賴尼羅河及其三角洲。埃及可耕地面積僅佔總面積的3.7%,但是農村人口占比55%。由於古埃及對尼羅河的依賴,尼羅河的古氣候歷史,特別是水文氣候的變化,直接造就了眾多埃及王朝的發展與衰落。


科學閏土


題主的問題是:埃及沙漠國為啥能養活9000萬人?

埃及現在可不是9000萬人口,現在埃及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個億了。

根據聯合國2019年9月15號的最新估計,目前埃及人口為100789468人,相當於世界總人口的1.3%,按人口數量排名為世界第14位。

埃及的土地面積為99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1人。但埃及的人口分佈極為不均,該國大約95%的人口都居住在尼羅河沿岸和尼羅河三角洲,這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超過了1500人,幾乎是埃及人口平均密度的15倍。

(埃及人口分佈圖,鮮紅色地區為開羅和亞歷山大城)

截止到2019年,埃及有43.1%是城市人口,其中僅開羅就有大約1000萬人口。

埃及人口的平均年齡在24.3歲,是一個人口結構非常年輕的國家。

(埃及人口金字塔)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如此年輕,也意味著這個國家人口增長率是極高的,埃及就是證明。

從2015年到2019年,埃及的人口年增長率都在2%以上,1955年到1990年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埃及的人口年增長率甚至在2.5%以上。

(埃及人口增長曲線)

未來,埃及的人口將會繼續高速增長,到2020年可能會達到10233404人。

但是隨後,埃及的人口增長率將會有一定的下滑,到2050年該國的人口大約為1.6億,為現在的1.6倍。

到那時候,埃及的人口排名將會上升到世界第11位。

埃及大部分為沙漠地區,農業區只佔到了國土面積的大約1/30,人口密度又這麼大,所以該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一直非常嚴重。

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一份報告發現,早在2011年的時候該國就有17%的人遭受糧食不安全的困擾,而兩年前的2009年則是14%,兩年的時間受糧食問題影響的人口數量增長了超過20%。

由於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埃及6個月到59個月的兒童發育遲緩率也在上升。

此外,埃及也存在著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的現象。

例如,2011年埃及貧困人口占到了全國人口的15.3%,但是在上埃及的農村地區則佔到當地人口的51.5%。為了獲得足夠的糧食,當地人要將40.6%的收入用來購買食品。如果糧食的價格上漲,他們就只能買營養更少、更便宜的食物來充飢了。

為了緩解埃及的糧食安全問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會用發放食品卷或者提供營養餐等方式幫助當地人,每年受益的埃及人多達百萬。

但是,相對於埃及龐大的貧困人口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真正解決國內的糧食安全問題,還得需要埃及本地政府去推動和制定實現糧食安全的計劃。

但是,埃及的特殊地理環境,讓他們提高糧食產量顯得太過困難了,大量的糧食還是需要從海外進口來解決老百姓的飲食需求。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目前埃及的小麥產量大約為800萬噸,稻米產量大約為300萬噸,這根本就不能滿足埃及上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

於是,埃及只好大量進口糧食來彌補,每年埃及小麥進口量超過1000萬噸,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進口國。

除了進口小麥,埃及每年還會進口上千萬噸玉米。

所以,題主問道埃及一個沙漠國家靠什麼來養這麼多人?

答案就是,埃及依靠大量從海外進口糧食來養人。

但是,通過以上的數據你也會發現,很多埃及老百姓生活並不寬裕,只能處於一個溫飽的狀態。

埃及政府如果想讓當地百姓能夠獲得一個比較體面的生活,告別糧食安全問題,他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加快經濟增長,提高老百姓收入。

可惜,對目前的埃及政府來說這比登天還難!


歷史風暴


埃及有效國土只有不到4萬平方公里,最優承載人口800多萬,按中國人生活水平人均綜合消耗摺合糧食800kg承載1200萬人,按印度人的生活水平人均綜合消耗摺合糧食190kg極限承載人口5000萬,再多就要實打實餓死人了,現在是1億人,加上不上戶口的估計得1.2億人。

埃及國內早就處於一種崩潰狀態,至少5000萬人處於苟延殘喘的生活狀態,每天所有的活動就是弄口吃的,今天不餓,而且形式越來越嚴峻,看不到希望。

戰爭與擴張是埃及最終的出路,埃及擁有阿拉伯世界最強大的軍隊,F16,陣風三代戰機數百架,M1A1先進坦克數百輛,這些都是伊朗那些破銅爛鐵無可比擬的,蘇丹就是第一目標。



用戶77031285765


埃及人口1.045億(2018年2月),埃及的農業生產只能解決一半人口的吃飯問題,還有一半人的吃飯,得靠每年進口幾百萬噸的糧食來解決。

當然,鑑於埃及政府脆弱的管理能力,埃及實際的人口可能已經達到一億兩三千萬。

當然,埃及的貧困問題是很嚴重的,處於飢餓和絕對貧困的人口,約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埃及的農業生產條件非常惡劣,雖然埃及有100萬平方公里領土,但是其中96%的土地被沙漠覆蓋,其他的,包括勉強能算作綠洲的土地,只有3萬多平方公里,這點土地,佔埃及領土的三十分之一,人口卻佔了95%以上,達到了一億多點,而在這裡,能夠實際耕種的土地也不過5500萬畝,人均只有半畝地,鑑於埃及的農業生產效率比我們低的多,它的自然、氣候環境也惡劣的多,這點土地根本養不活1億人。

埃及,作為最古老的的文明古國之一,它的尼羅河兩岸的土地已經被利用到了極限,最近幾十年,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又擠佔了很多土地資源,而二戰後埃及修建的阿斯旺水壩,雖然起到了水利工程的作用,卻使得尼羅河的定期氾濫越來越少,土地的肥力也不斷下降,導致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

當然,人口問題本身不可能會讓一個昔日的文明古國因此崩塌,最多也只是一個重要因素,畢竟,埃及的年輕人口(25歲以下)占人口的一半以上,這樣的人口比例要是給日本、給我們,那我們還不得樂的要命。

雖然出生率高,但是年輕人多,如果國家落在一群有智慧的領導人手裡,那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國家,至於人口問題,這個自然會隨著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現在的發達國家或者準發達國家,以前窮的時候出生率都不低。

其實埃及的經濟也不差,去年的人均GDP也超過2500美元,在發展中國家裡還算中庸,和越南齊平,每年的經濟增長率也在3%-6%左右,以前,外國的投資也比較可觀,它的旅遊業、運河產業、農業和初級的工業也還不錯,但是老百姓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窮。

顯然,經濟發展的好處,大多數的民眾並未享受到,而是落入了軍方、寡頭和外國買辦階級手裡。

埃及軍隊,自從推翻國王統治後,一直在國家政權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他們的權力甚至遠遠大於泰國軍方,泰國好歹還有王室和政府和軍方一塊玩政治遊戲,在埃及,純粹就是軍隊的一言堂,政府職位,從總統到部長,大多也掌控在軍隊手裡,他們攫取了經濟發展的大多數利益。

阿拉伯之春後,穆巴拉克下臺,穆兄會藉助民意的力量上臺,穆爾西做了總統,但是他發現,在埃及,沒有軍隊的配合,他啥事都做不了,於是,他試圖奪軍隊的大權,但是他根本調動不了埃及的任何資源,最終,埃及軍方撕下民主的假面具,再次發動政變,把這個埃及獨立以來唯一的民選總統給趕下臺,一直關到今年6月17日突然死在法庭上為止。

埃及1990年代開啟了私有化進程,當然,就和俄羅斯的私有化一樣,幾乎所有的國有資產都以白菜價被各路寡頭、利益集團、西方資本攫取,埃及民眾啥也沒撈著,當然,這個寡頭體系的最高代表,就是軍方的穆巴拉克。

時至今日,經歷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及後來的動盪時期,埃及的境況是舉步維艱,埃及的軍方依然高高在上,埃及的民眾依然嗷嗷待哺,埃及的年輕人依然沒有希望,他們找不到多少工作的機會,更沒有社會上升的通道,好東西,都在軍方和寡頭以及利益集團手裡,這些,埃及的普通民眾根本享受不到。

而在這個情況下,有多達數百萬受過良好教育、心懷夢想的埃及人在海外打工,精英人才的大量流失,讓埃及更加前途漫漫。

想想冷戰時期的埃及,不管是納賽爾時代,還是薩達特時代,埃及享受了中東地區老大幾十年的榮光,現在,埃及幾乎一文不名。


雲中史記


雲享來答。


埃及地處赤道附近,境內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水資源非常奇缺。90%領土都是沙漠,6%左右的領土處在一個半沙漠的狀態,剩下的4%才是可耕作的面積。埃及9000多萬人口,主要全部聚集尼羅河沿岸和其三角洲地區。在這不到國土總面積的5%,卻擁有整個埃及95%以上的人口。

為養活著9000多萬人,埃及多元化本國經濟,其收入來源主要靠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

1、運河收入

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蘇伊士運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之一,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可以比繞行非洲南部好望角縮短5500至8000公里,1956年埃及收歸蘇伊士運河為國有,成為重要財政來源。2015年8月,埃及在原有193公里蘇伊士運河河道的北段開通了新蘇伊士運河,長度約35公里。作為蘇伊士運河一部分的新運河為原有航道提供了雙向通航條件,將船隻的通航等候時間從原先的22小時縮短至11小時,並具備通過全球最大商船的能力。

2018-2019財年蘇伊士運河收入達59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2019年8月2日蘇伊士運河還創造了單日通過貨物總量的最高紀錄,當天共有81艘商船載著610萬噸貨物通過運河。

2、僑匯收入

僑匯是僑居在國外的本國公民或僑居在本國的外國居民匯回祖國的款項。埃及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每年大量勞動力輸出至海灣產油國家,賺取外匯.現在埃在境外公民人數有幾百萬人,包括長期僑民和臨時勞務人員,主要分佈在海灣國家和利比亞、約旦。埃及中央銀行表示,2018年1月至11月期間,埃及僑匯收入233億美元,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12億美元,增幅5.7%。埃及僑匯收入超過石油和非石油出口收入,是蘇伊士運河收入的近5倍。

3、石油收入

埃及是最大的非歐佩克(OPEC)原油生產國,埃及所在的西亞北非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埃及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居非洲國家第五和第四位。埃及的石油產區按地理位置可分為四塊,即蘇伊士灣產區、西奈半島產區、西部沙漠和東部沙漠產區。其中以蘇伊士產區的原油產量最大。國內消耗的天然氣數量佔天然氣總產量的70%,其餘30%供出口。

4、旅遊收入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很多,比如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門農神像等等,有著神秘的故事吸引了諸多遊客前往。2017-2018財年,埃及旅遊收入98.04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同時,入境埃及的遊客人數也有明顯增長。

據報道,埃及GDP增速從2016至2017財年的4.2%升至2017至2018財年的5.3%。同期,埃及失業率降至個位數,為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政府債務總額佔GDP比重從103%降至93%。

渣打銀行報告稱,目前埃及經濟前景樂觀,並且將埃及經濟列為2030年世界十大經濟體中的第七位。


因此,雖然埃及大部分國土是沙漠,但是其多元化的經濟,讓其能夠支撐起國民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