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在上一章節中,爆史君給大家介紹了首輔申時行的官場生存法則,以及他的“中庸之道”是如何一步步將明朝拖下水的。這一章節,爆史君將會跟大家介紹一下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與朝臣們鬥智鬥勇的故事,以及他後來無心政事,不再上朝的主要原因。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張居正死後,隨著他的“黑料”一件件的爆出,萬曆皇帝對這位曾經的帝國首輔失望透頂。萬曆不僅叫停了張居正的改革,而且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別人也和他一樣,有“陰”和“陽”兩重屬性。所謂“陽”,就是道德倫理,那些文臣士子整天宣揚的那一套。所謂“陰”,就是貪心私慾,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文官集團的“陰”,並不是用行政手段可以消除的,所以萬曆決定既不強迫臣子接受他的主張,也不反對臣子的意見,只是淡漠的處理這一切。而正是他這種無所謂的態度,為明朝帶來了巨大的危機。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萬曆其實原本與文官沒有太大的矛盾,只是後來福王朱常洵的出生才讓雙方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朱常洵是萬曆寵愛的鄭貴妃所生,萬曆愛屋及烏,就想將這個兒子立為太子。但在朱常洵上面還有個哥哥,那就是由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因為皇后無子,所以身為皇長子的朱常洛就被群臣擁戴為未來的儲君。但萬曆並不喜歡朱常洛,因為他的母親只是個地位卑賤的宮女。群臣不讓萬曆立朱常洵為太子,萬曆也不立朱常洛為太子。就這樣,雙方相持了十年之久。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朝臣自然不可能連一點動作都沒有。那萬曆又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呢?聽爆史君給大家慢慢道來。首先,搞垮文官首腦,內閣首輔。1590年,皇長子朱常洛已經足歲7歲半,按中國傳統的計算方法,他已經9歲。但因為萬曆堅持不肯立他為太子,所以導致他始終無法出閣講學。朝臣們擔心萬一將來朱常洛繼承皇位,因受教育太晚,可能會與文官們在交流上形成障礙,所以對四位內閣大學士施壓,讓他們去勸說萬曆早立太子。而申時行便是他們的領頭羊。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萬曆知道申時行是個喜歡和稀泥的人,但此次卻偏偏不讓他如意。1591年,他先是授以申時行太師的職銜,然後又賜給他伯爵的俸祿,申時行惶恐不安,自然不敢接受。但萬曆的目的已經達到,文官們懷疑申時行背叛了他們,與皇帝進行了妥協,所以開始對申時行口誅筆伐。沒多久,在眾人的壓力下,申時行被迫辭職。而次輔許國因為在此次扳倒申時行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所以也被彈劾下臺。文官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失去了自己的領軍人物。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其次,對於高層官員的奏摺不予回覆,以淡定的姿態讓他們主動辭職。在“爭國本”這件事上,萬曆皇帝勢單力孤,所以他索性對官員們也採取了消極對待的態度。當官員們提出立朱常洛為太子時,他並不表態,既不同意,也不反對。而且奏摺一旦送到殿中,他也扣而不發,也讓文官們找不到任何可以批評他的理由。一些人受不了要辭職,他既不同意,也不挽留。等他們真的掛冠而去,萬曆寧願讓那個位置空著,也不會再提拔一人。文官們看不到升遷的希望,自然開始人浮於事,各種危機和隱患從此時開始種下。而且因為鬥氣,萬曆不僅不再出席朝臣們組織的一些活動,甚至連早朝也開始缺席。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最後,耍無賴,能拖一天算一天。其實萬曆也知道,這場賭局他最終是以無法取勝的,但他心裡卻不服輸。為了能拖得時間更長一點,他跟朝臣約定:一年時間,只要沒人再提立朱常洛為太子的事,他就答應立朱常洛為太子。否則,立儲就要延後。結果在即將期滿之時,工部一位官員以籌辦冊立太子大典為由,催促萬曆早立太子。萬曆以此為藉口,說朝臣違背承諾,他必須延遲立儲以作為對他們的懲罰。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是如何與朝臣鬥智鬥勇的?

當然,除了這幾種主要手段之外,萬曆還有許多的小計謀來對付令他厭煩的文官集團。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一直不願上朝。雖然明朝的國家機器因為制度的原因還在正常運轉,但效率卻極其低下。而幾乎在同一時期,楊應龍在西南叛變,豐臣秀吉開始侵略朝鮮,努爾哈赤在東北起兵。大明王朝已經開始風雨飄搖,萬曆君臣卻還在因立儲問題明爭暗鬥。所以明朝的滅亡,從此時起已成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