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11月13日,第3期品築活動來到崇明區唱響“黃楊禮讚”的園藝村,這個因園藝而得名的村落,有著近百年的花卉苗木種植歷史,全村85%的農戶從事花卉苗木種植,其中黃楊樹種植面積達一千多畝,是崇明黃楊的發源地。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就像黃楊之於園藝村一樣,每個村子的獨特資源都讓鄉村的美麗有了更深的韻味和更多的故事。第三期"品築"活動主題仍然圍繞鄉村振興,但視角由首期的理論願景轉為具體實踐,結合“首屆鄉村振興大賽”的頒獎儀式,嘉賓們從世界級生態島的目標談到鄉村發展的思考,從一名鄉村規劃師的在地鄉建談到半城半鄉的樸素情懷;從外部產業引入激發鄉村活力和本地實業發展打造本土品牌,再到城市的物業管理理念如何結合鄉村生產生活,開闢新的鄉村環境和社會治理模式。

首屆鄉村設計大賽歷程

鄉村不光要塑型,更要鑄魂。以前常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實際鄉村它不但是文化的容器,更是一個愛的容器。今年市規劃資源局和崇明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首屆上海鄉村振興設計大賽(崇明站)”,讓更多優秀的設計師走入鄉村,讓設計的力量助推崇明鄉村振興。設計大賽舉辦以來,有55個團隊報名參賽,歷經兩輪評選,專家們評選出了每個參賽項目的前三名。市規劃資源局和崇明區政府為27個獲獎團隊進行了頒獎。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獲獎選手代表盧斌分享崇明鄉村振興設計大賽感悟。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第一,這次的設計競賽項目題材廣泛,有關於農民集中居住、鄉村旅遊、稻田驛站、科研中心等多種類型,將規劃、設計、景觀等多領域團隊和人才集聚一堂。大家一顯身手,互相借鑑,共同進步。

第二,在鄉村規劃更體現的是純粹,農村的底子非常純淨,是把樹林搬到自己的家,還是在樹林裡面安放一個家。最後在做設計的時候,我們決定在森林裡面安家,儘可能利用現有的景觀資源,儘可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第三,崇明要想成為最美的中國鄉村,要想成為世界級生態島,需要新興的設計師的加盟,設計助推崇明的振興。對於設計師來說,這或許是一場挑戰,但是更是一場人生的機遇。

評委組代表同濟大學教授,崇明區總建築師吳長福對此次設計大賽過程點評。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本次設計大賽具有三方面的特徵。

第一,投入非常認真。不管是工程的表達,還是設計深度都很到位。這裡面體現出大家的職業精神和振興鄉村的情懷,承擔著用專業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


第二,對環境的尊重。都融入到了鄉村環境,最大限度發現環境價值的真。很多主題詞都有一些接近稻田、突出生態自然這些內容,這也是這次競賽當中一個很顯著的特點。


第三,突出設計創新。所有獲獎的項目不管是功能上,建造方式上,還是形態上,都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希望通過這些項目能夠帶動鄉村、帶動鄉村振興。

嘉賓分享

01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彭震偉,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小城鎮規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分享議題:世界級生態島目標下的崇明鄉村發展思考

我們鄉村的發展,要因地制宜,每個鄉村都各自有各自的模式,無論是崇明還是上海其他郊區的鄉村,都應有自己的特色。

02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陸勇峰,同濟規劃院城市空間與生態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享議題:一名鄉村規劃師的在地鄉建實踐與引申思考——以崇明為例

家鄉對我們的影響,就像烏雞的烏,那是烏到了骨頭裡面。鄉建計劃林芝書屋就是我的初心,是一場自下而上的鄉建探索,承載著我四個“家”的思想。

03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靳勤,保利上海城市建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分享議題:鄉村振興背景下保利公共服務實踐

脫離“有效的社會治理”,鄉村的新詩意就是“無源之水”。

04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郭玉良,萬達集團發展中心上海區域總經理

分享議題:依託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規劃,打造世界級體育科創小鎮

我們一直在思考崇明島包括整個鄉村最需要的是什麼?實際上一個是需要契合當地的文化和特質,另外一個是要創造更多的就業。

05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董輝,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書記

分享議題:園藝村黃楊產業實踐

以產業為核。以生態為基。以黨建為魂。

06

詩意滬鄉,激活振興鄉村的新力量

施大鐘,上海玉海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分享議題:新安村在地產業實踐

我們已經形成了“海棠小鎮、葡萄之鄉、智慧三星”12個字的發展總目標。

編者小結:鄉村振興不僅要有好的規劃設計,更要有"產業,實業,物業"的多方位助力。產業是通過外部引入的激活鄉村的活水,實業是鄉村本地企業家打造本土特色產品並通過向外輸出形成鄉村品牌,為鄉村產品賦予更多的價值,物業是用更加科學的方式為鄉村提供好的管理服務,提升鄉村環境,提高治理能力,實現軟硬實力的共同提升。這中間,也需要關注鄉村,熟悉鄉村,熱愛鄉村的學者,設計師,管理者在城與鄉之間不斷構築橋樑,用新的思想和理念將城鄉連接起來,使鄉村換髮新的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