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脫貧攻堅丨王星:脫貧攻堅路上的“挑山工”

2019年湘潭市“最美扶貧人物”系列報道④

湘潭在線11月2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黃武平)“作為一名年輕幹部,能夠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我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我願為扶貧工作揮灑青春和熱血,甘當脫貧攻堅路上的‘挑山工’。” 湘鄉市貧困幫扶中心副主任(原扶貧辦主任)王星在工作手冊第一頁寫下了這段話,謹以自勉。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成績斐然,日前獲評2019年湘潭市“最美扶貧人物”。

今年36歲的王星,是湘鄉市東郊鄉人,對“三農”工作情有獨鍾, 2017年6月調任湘鄉市扶貧辦主任之前,一直在該市下屬鄉鎮工作,是基層扶貧領域的一名得力干將。他在某鎮工作時,由於全鎮扶貧任務重、壓力大,鎮扶貧辦主任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扶貧工作比較滯後。見此情景,他主動擔當,勇挑重擔,向鎮黨委提出兼任扶貧辦主任。此後,該鎮扶貧工作的落後局面被徹底扭轉,且一直保持在湘鄉市各鄉鎮的先進行列。

湘鄉市雖然是一個非貧困縣,但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萬多人,省定貧困村27個,脫貧攻堅的任務比較重。王星剛調任湘鄉市扶貧辦時,正值全省脫貧攻堅突出問題大整改,在他的努力下,湘鄉市及各鄉鎮扶貧辦積極作為,共計清退不符合條件的對象1.4萬多人,新納入1.1萬多人,確保了建檔立卡對象識別精準。

最近兩年多時間來,王星不負組織重託,勤學善研,帶領扶貧辦的同事們一道實幹苦幹。湘鄉市297個村中的大部分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特別是27個省定貧困村,每年都要調研3次以上,累計走訪貧困戶600多戶。通過腳踏實地的深入調查,精確掌握湘鄉市的精準扶貧情況,有的放矢地提出工作設想,為湘鄉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起到了很好的參謀作用。他深知,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一到湘鄉市扶貧辦上任就牽頭組織編制《湘鄉市產業精準扶貧規劃》,並積極付諸行動,重點打造了20家產業扶貧示範企業、20家就業扶貧示範車間、創業致富典型100戶,帶動8319戶貧困戶增收,產業扶貧帶動脫貧人數佔比超過80%。他提出的駐村幫扶要做到“十要、五不要”,結對幫扶要做到“三清、三幫”等舉措,非常實在,可操作性強。

為了克服扶貧辦人手緊張、任務壓頭的現實困難,王星舍小家為大家。2017年11月中旬,迎接上級檢查考核的工作繁忙,而恰在這時他得了重感冒,必須住院治療。為了不耽誤工作進度,他把病床當作辦公桌,一邊打吊針一邊整理資料,甚至要求醫生“加大用藥量、兩天的藥液一天輸完”,致使醫生嚴肅批評了他。王星的女兒已7歲,正需要父親的陪伴,但他每天早出晚歸,有時連續幾天父女倆都見不到面。去年11月4日,王星的兒子出生,他只在當天休了一天假,此後一週時間裡,僅僅去醫院送過一次飯。照顧妻、兒等家務事,全部交給了岳母。

扶貧辦的工作繁瑣,每天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去年7月,山棗鎮一名年過半百的單身漢想建房,卻沒有宅基地,同時嫌政策性建房補貼太低,於是多次到鎮政府及湘鄉市扶貧辦上訪。王星經過調查瞭解,發現這位村民因數十年在外打臨工度日,原有的宅基地及周邊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別的村民宅基地、自留地等權屬不清,確實存在建房難的問題。於是,王星一方面做對方的思想工作,要他相信政府、相信基層幹部,不能我行我素,無原則地要求提高建房補貼。同時,積極會同山棗鎮國土、城建、扶貧等有關部門,以及對方所在村“兩委”負責人,妥善處理宅基地問題。到年底,這位村民如願住進新房,十分滿意。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同事們評價王星是扶貧戰線的“挑山工”“拼命三郎”,他也樂此不疲。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