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說髒話?最好的糾正方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這樣

近來,一篇叫《髒話風波》的小學作文在網上引發關注,這篇作文主要講述的是小作者班裡發生的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就是很多小朋友喜歡說髒話。

該班的班主任為了阻止孩子的行為想破了腦袋,其中有一位具有21年當班主任經驗的老師說:"學生講髒話的現象一般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出現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孩子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在交流中動不動就是髒話,這可讓老師和家長愁白了頭。但其實,孩子開始說髒話並不可怕,最好糾正孩子說髒話的辦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懂得用愛、用心去對待孩子。

孩子開始說髒話?最好的糾正方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這樣

原因篇——不理解型說髒和理解型說髒

首先,孩子說髒話要因年齡而異,年齡稍小的孩子說髒話可能是出於孩子模仿的特性,身邊的人都在說髒話,孩子為此感到很好奇,但在主觀上卻沒有刻意的目的性。

一味地只是模仿別人講髒話,是屬於非理解型說髒。而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孩子,他們已經懂得了某些髒話的含義,是屬於理解型說髒。孩子若是繼續地使用髒話,這就是不可以的,是父母要加以關注和制止的。

  • 那麼,為什麼會有非理解型說髒和理解型說髒呢?

1)非理解型說髒:

非理解型說髒主要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由模仿習得,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髒話還是屬於無心的行為,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言行的不恰當。只是在強大的好奇心和新鮮感的刺激下,才促使孩子們講髒話。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去上學或者在某些公共場合時,所講的髒話頻率會大大增加。

這就是因為在家裡,父母都有意識地將髒話"屏蔽",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所以當孩子去到學校,聽見別的孩子說髒話,這對於她們來說似乎是一件很新鮮的事情或是一種技能,所以孩子們開始去模仿說髒話。

並且,在學校孩子們內心會認為能說髒話才能融入到集體中去,所以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從社會心理學上來看,這也是孩子們取得他人認同的一種方式。

2)理解性說髒

理解性說髒則不同,孩子越長大就越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讚揚,但如果家長們沒有及時察覺到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酒容易以一種比較極端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說髒話就是他們的手段之一。再者,當孩子們不懂得如何處理情緒是也容易採用極端的方式。

在對幼兒心理的研究上,心理學家們發現社會情感在幼兒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驅動性的作用。

所以當孩子面對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就很容易被情緒衝昏頭腦,採用極端的方式來發洩自己內心的消極情緒。對於這類孩子,父母一定要多加重視,否則將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孩子開始說髒話?最好的糾正方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這樣

誤區篇——教育出現的誤區父母要知道

  • "懵"且不"懂",分不清了褒貶之義

孩子年紀小,對周邊事物都存在著懵懵懂懂地感覺,但又對一切的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當週邊的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言用髒話進行交流時,孩子們就會進行無意識地模仿,在日常交流中也就一不小心地說了髒話。正如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的: "與成人比較起來,兒童有更強的模仿傾向,這與兒童缺乏生活經驗,缺少獨立性有關。"

所以,孩子年紀小小就說髒話,主要是外界環境對他的影響,而自己又沒有判斷正確與否的能力,處在懵懵懂懂的狀態中。不知道髒話其實是一種貶義的說法,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也很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然而,有很多的父母卻不知道孩子愛說髒話的背後,是因為不懂髒話到底是褒還是貶。

  • 以"暴"制"髒",孩子有樣學樣

深受到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現在的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一聽到孩子說髒話就壓不住自己地情緒,對孩子又是批評責罵又是棍棒擊打。在父母們的觀念裡,大人可以說髒話,但是小孩子說髒話是不符合社會發展規範的,是應該加以"制止"的。

而在孩子們的觀念裡,父母做的事都是對的,父母可以做的自己也可以做。倘若父母以"暴"制"髒",就很容易給孩子樹立一個錯誤的榜樣,孩子有樣學樣,一出口便是髒話。

埃裡克森在研究中曾說:"3~6歲的孩子在心理發展中處於"主動對內疚"的階段,他們不斷驗證著個人的權力和能力"

孩子在這個階段極力想要通過做什麼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說髒話時,孩子們會潛移默化覺得我只要一說這類話,爸爸媽媽就是很生氣,就能夠激起爸爸媽媽的情緒,從而覺得自己是由能力的。

他們錯誤地認為可以以這樣的方式來控制他人的情緒,控制父母的情緒,這更會讓孩子把"髒話"當成對付父母的一種武器。所以父母以"暴"制"髒"只會正向導致孩子說髒話更多。

孩子開始說髒話?最好的糾正方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這樣

  • "堵"而不"疏",孩子心理健康受影響

經過很多的調查和研究發現,許多的父母在對待孩子說髒話時用的是一種

權威式鎮壓,一聽到孩子講髒話,就嚴肅地對孩子說:"不準講髒話,不然我就要用棍子打你了。"

父母以自己的權威來鎮壓孩子的情緒表達,或許這種辦法在短時間內是有效的,但時間一長,孩子內馨的情緒得不到釋放,就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父母只知道制止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卻不知道孩子說髒話可以是因為內心有情緒的不滿。一味地以權威去制止孩子,卻沒有幫助孩子真正地緩解內心的情緒問題,孩子的消極情緒慢慢在內心累聚。孩子找不到發洩口,又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就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對心理健康造成許多消極影響。

無可置疑,孩子說髒話是不可行的,父母一聽到就批評制止也是不可取的,那麼父母要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以下的黃金法則等你來領取!

孩子開始說髒話?最好的糾正方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這樣

策略篇——批評制止不可取,黃金做法要這樣

  • 告知孩子說髒話的後果,教孩子識別褒貶

很多的孩子在說髒話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為了一時的快感而不停地說髒話,才會慢慢養成這種不良習慣。

父母要教導孩子正確地認識到說髒話行為背後的後果,讓孩子意識到這一行為是不禮貌也是不尊重別人的。教孩子認識髒話的褒貶後,父母也要更多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要學會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當孩子說髒話時,父母先是要保持淡定,避免自己的情緒過於激烈而對孩子動粗動暴。再者,父母要用明確的語言告訴孩子說髒話是不正確的,並加以採用移情訓練。比如當孩子對一個說你長得像"巫女"時,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說別人長得像巫女,那其實就是在說她長得不好看,那她就會很傷心,也不再想和你做朋友哦。我們不能這樣說不別人知道嗎?下次不可以哦。"或者反問孩子:"如果有一個說你長得很想巫女,你是不是也會很傷心,也不想跟她玩了呢?"

  • 授孩子以漁,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孩子愛說髒話,有時候是因為自己內心情緒不好,想要尋找發洩口來傾倒自己的情緒,說髒話也是大多數孩子會用的一種發洩辦法。所以,父母只知道制止孩子說髒話,倒不如教導孩子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儘可能換位思考,挖掘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以此來引導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通過日常交流來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引導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幫助孩子學會用文明的語言來表達。比如用:"我現在不開心!我感覺很難過"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

孩子開始說髒話?最好的糾正方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這樣

  • 多用象徵性的比喻向孩子解釋髒話的不當

孩子的大腦發育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因比起父母要用乾巴巴的話語給孩子灌輸一系列的大道理,懂得采用"象徵性"的比喻向孩子解釋說明問題,會讓孩子更容易瞭解更容易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對採用"象徵性"的語言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感受到說髒話的不適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遞道理。

比如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兔子和老鼠,老鼠在與別人對話的時候特別喜歡講髒話,一張口就滿嘴髒話,其他的小動物都不喜歡跟它交流。而小兔子在和別人說話時用語文明,待人有禮貌,它身邊總是圍繞著許許多多的朋友。

孩子們在故事中可以感受到說髒話會讓自己失去朋友,沒有人願意和自己玩,從而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愛說髒話的毛病。

孩子開始說髒話?最好的糾正方法不是批評制止,而是要這樣

我是小B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