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作者 / 1674

“好電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支持!”“希望有誠意的電影都不被辜負”“好電影需要市場”……最近的電影市場上掀起一陣應援熱潮,數位微博大V及眾多網友紛紛參與到這場“應援活動”當中,這是咋回事呢?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大家此次應援和支持的對象是上週五上映的國產懸疑犯罪電影《長安道》,作為上週五上映的8部影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其中影史經典《海上鋼琴師》的口碑就不納入此次比較範圍啦),《長安道》的市場遭遇卻令人感到頗為惋惜,僅從今日排片來看,影片的排片佔比只有4.3%,許多網友也紛紛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想看卻沒有排片”“我們這直接不排片”,由此娛sir今天也想就高品質影片遭到市場冷遇這個問題多聊一聊。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市場競爭的殘酷

排片定生死

我們先來看一下《長安道》自上映以來的市場表現,截至目前,影片票房不到2000萬,不過各平臺口碑與同期影片相比較為出眾,而在這樣的票房與口碑的反差之間,其實可以看到排片的影響巨大。

上週五(11月15日)影片首映當日拿到11.3%的排片佔比,起片時就不佔優勢,而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影片的排片接連下滑,從第二天的5.6%掉到了今天的4.3%,而排片持續減少導致的也正是許多觀眾無法在影院看到這部電影,由此網絡上還出現了#長安道不該被淹沒#的熱議話題。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其實站在市場角度來看,“排片”對於一部影片的影響向來意義重大,尤其在當下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對於許多影片來說,“排片”可謂定生死,而排片的權利則掌握在放映端手中如院線、影管、影城等,因為排片實際上是影院根據自身盈利目的安排電影的放映時段、場次等,決定排片高低的最終判斷標準就是影片是否賣座,而在常規的市場態勢下來看,更具商業屬性、更富含娛樂元素的影片最能帶來大客流量,為影院帶來更多收益,因而商業片向來能夠獲得更高的市場排片。

而從影片方面來看,高排片就意味著更多的場次,更多面向觀眾的機會,如果這是一部品質不錯的影片,自然也代表著影片在高曝光下能夠更進一步引發口碑熱潮,當好內容被更多人看到的時候,不僅是票房利益的收入增長,更是一部好影片多方面意義的呈現和被認可,當然啦如果影片質量差強人意,高排片也會迅速跌落,將其“殺死”,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排片定生死”。

另外還有值得注意地一點是,尤其對於中小量級的影片來說,“排片”對於它們的影響作用更為顯著。因為從影片規模、宣發體量等綜合因素來對比,中小影片遠不及大片甚至是超級大片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所以當中小影片進入市場時,排片就決定了它們與觀眾見面的可能性高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影片之後的市場表現。可以毫不諱言地說,中小量級的影片十分需要排片。而也正因如此,《長安道》眼下的排片冷遇,讓娛sir覺得很是可惜。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市場黑馬屢次出現

好內容擁有無限生機

伴隨排片對於影片及市場的重要影響,由排片也引發了許多有趣的市場現象,就像我們常常說的“黑馬”“逆襲”等,正是影片起勢不高、相比同檔期影片它並不是最亮眼的那一個,但在進入市場後這部影片憑藉自身實力引發廣泛關注,憑著高口碑實現排片上漲、票房上揚。

其實回看近兩年的電影市場,頻頻出現中小體量影片逆襲佳話,娛sir認為這也正說明了當下電影市場上的一些問題和趨勢。先說問題,其實當下的電影市場還談不上成熟和健全,尤其對於中小體量影片來說,它們的生存空間往往異常窘迫,而一些影片遭到排片冷遇後也往往會錯失更多釋放光芒的機會。

但是從許多影片的成功逆襲來看,我們又可以看到其實電影市場正在朝著更加健康和成熟的方向發展。在排片不利的情況下,這些影片都能夠依託於優質內容絕地反擊,通過強大的內容競爭力撬動市場,從而獲得遠比上片時更高的排片,並且在相對升級的排片助力下取得更好的市場成績。

這同時也說明了,如今市場當中的觀眾的審美水平和成熟度也在不斷提升,他們能夠從琳琅滿目的電影市場中較快地尋找到什麼是優質的電影,並且樂於為它發聲,對於好內容有急切的渴望和熱烈的支持。就像這次在《長安道》背後為影片積極聲援的觀眾們,儘管影片在市場的排片競爭中目前處於劣勢,但是依然存在一大批喜愛和支持影片的觀眾,他們發現了這顆遺珠,並且希望它的光芒能被更多人看到。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電影市場的發展缺一不可

中小體量影片更需要支持和鼓勵

話頭說回《長安道》,在上文中闡述的市場環境之下,儘管目前排片境況並不明朗,但娛sir認為《長安道》仍然未來可期。

之所以這麼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部影片本身,從目前的觀眾口碑來看,《長安道》是同期影片當中綜合評分最高的一部,不少觀眾對於影片的類型和題材創新、情節及節奏的編排、多位演員精湛的演技、影片中對於現實問題的呈現等多方面內容表示肯定,如有人說“11月電影檔看到的驚喜”,有人說“演員演技爆表”,也有人稱讚“在娛樂大眾的同時還能對男權社會中知識分子的生存境況有所探討,這很難得”,從諸多評價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觀眾對於《長安道》還是十分認可的。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同時從娛sir的角度來看,《長安道》的出現對於電影市場來說也是十分有意義的,首先這是一部主打情感懸疑的類型片,相比以往更多在劇作結構、氛圍營造上體現懸疑感的影片,在類型突破上實現了創新,影片將情感內容的展現、情感主題的表達等緊密嵌入類型片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等方方面面,這樣更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與反思。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與此同時,這部影片還集結了影帝範偉、實力派演員宋洋、靈氣女演員焦俊豔及國民度頗高的陳數,這幾位演員的演技都是有口皆碑的優秀,而此次在《長安道》當中他們同臺飆戲,對於觀眾來說可謂一次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在眾多好評當中也可以看到大家對於這些實力演員的表現讚不絕口,而且在範偉演繹影片男主萬正綱之後#渣男該不該被原諒#等話題也成為微博上的熱議話題,可見影片也算成功破圈了呢。

《長安道》市場冷遇背後的反思——尋找好內容的真正價值

除此之外,《長安道》更在人文關懷層面有著深刻表達,例如對於人性多面的呈現、對於現代社會環境下知識分子內心的剖析、對於原聲家庭的情感探討,在多個角度上有著對於現代社會生活的反照與思考,從而引發觀眾對於現實生活的自我反思。

綜上而言,《長安道》其實擁有其在創作層面和社會方向上的不同意義,對於這樣的影片我們自然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因為在這部影片背後,不僅凝聚著所有電影創作者的心血,更是他們奮鬥精神的最終結晶,他們對於題材的突破性嘗試、對於社會現狀的關懷與思考等都融入了影片當中,所以對於這樣一群人、對於這樣一部作品來說,它不應該被忽視,它其實需要更多的支持和信心。

前文中已經說過,中小體量的影片本就生存不易,但是整個電影市場的完善與發展並不是只依靠大片的,中小體量影片的豐富與多樣發展也同樣重要,畢竟你好我好才是大家好嘛。而且對於影片背後的創作者來說,身處殘酷競爭當中的他們也更加需要來自觀眾、來自行業的鼓勵,有了認可他們也才有信心繼續堅持創作、繼續在這片市場上耕耘。

所以娛sir也想說,別讓遺珠變成了遺憾,希望好內容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