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城郊接合部旧貌换新颜

城郊接合部是城市发展和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也是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今年以来,随着城乡统筹不断深入推进,路通了,灯亮了,环境变美了,志愿服务常态化了,宿城城郊接合部悄然“改变了模样”!

宿城:城郊接合部旧貌换新颜

东郊:常态化志愿服务暖人心

高铁,是连接城市间的重要纽带,川流不息的旅客,可以从高铁站感受到一个城市的温度。

在宿城东郊宿州东站,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常年用文明、亲切、热情的服务,给广大游客带去宿城温暖的第一印象,真正让市民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幸福。他们,就是宿马园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

“同志,去市区坐哪趟班车?”“您可以乘坐29路公交车前往市区,也可以选择乘坐K1、K2路快速公交。”

“请问,附近有没有给孩子换尿布的地方?”“您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前往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内就可以。”

……

面对乘客们的询问,服务台前的志愿者对答如流,对于仍不清楚的乘客,他们还会不厌其烦为其带路。

“向乘客和市民提供常态化服务,是最基本的工作。”宿马园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站长乔峰告诉记者,服务站每天都会在出站口、进站口、售票厅、站前广场、公交车站和道路斑马线旁安排志愿者,引导乘客有序上下车,帮助困难旅客拿行李、劝阻机动车礼让行人。

同时,服务站还通过开展“寒冬送温暖、真情暖人心”等专题活动,让广大旅客得到贴心服务。2019年春节前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志愿者们持续在站前广场为乘客送红糖姜茶,在寒冬里为过往乘客送去温暖。今年夏季,天气炎热,服务站还在站前准备风油精、绿豆汤等防暑物品,给乘客提供便利。

温暖的微笑令人印象深刻,周到的服务让人宾至如归。截至目前,志愿服务站共收到旅客锦旗十余面,以及无数口头赞许及微博表扬,不少外国友人也对志愿者们赞不绝口。今年6月5日,一位日本友人在接受志愿者帮助后深表感谢,并在留言簿上用中文工工整整地写下“很好!”两个汉字。

与此同时,服务站还积极拓展志愿服务范围,陆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绿色环保及志愿服务“五进”等活动。目前,宿马园区11个行政村和4个安置社区,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

西郊:路通灯亮环境美人心顺

路通了、灯亮了、环境美了,广大群众齐点赞!

埇桥区西二铺乡位于宿城西郊。今年以来,西二铺乡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华丽蝶变。

二铺村的康庄路完成“白改黑”工程,顺利实现了通车。“白改黑”后,路基变宽了、路面平整了、路况顺畅了,周边群众纷纷点赞。

二铺村村民黄倩在村部工作,负责村里民政方面的事务,每天上下班,入农户走访,必经康庄路。“原来老的水泥路年久失修,路面损坏非常严重,特别是学校的位置,一下雨有积水,通行非常困难。”原来,康庄路两侧有一所镇中心校和一所幼儿园,平时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较多,加之学校旁边路况差、常积水,经常会堵塞,难以通行。

现在,坑洼路面铺上了沥青,平整通畅,黄倩上下班和入户走访方便了很多。“很快学校周围还会划好停车线,规划好停车区、等候区,方便群众接送孩子和通行。”

道路“白改黑”,路况变通畅。公厕建设则方便了群众,美化了环境。

77岁的吕运古是西二铺乡沈家村吕家组的保洁员和公厕管理员,平常的工作就是清扫村内垃圾和公厕。“现在农村的环境都变漂亮了,还建了公厕,大家都养成了干净卫生的好习惯。”吕运古负责吕家组两座公厕的清扫,每天早晚两次清扫,从不间断。

“我们村根据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大的村民组一般建两所公厕,小的建一所,每所公厕都明确了管理员。”沈家村村委会主任杨伟才说,现在村里的旱厕全部拆除,公厕建设和管理实现了全覆盖,明确专人管理清扫,再也看不到污水粪液横流的现象了。

作为城市水源保护地,近年来,西二铺乡还广泛实施水源地绿化和见缝植绿两项工程,实现连片造林2万余亩,组织对村民房前屋后、路边河边见缝植绿,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0%,初步实现了“春花夏荫秋果冬绿”的效果。

绿化上来了,美化、亮化也跟了上来。去年以来,西二铺乡自我加压,不断对整体环境进行美化、亮化,安装路灯845个,新建了一处2000多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今年还在每个自然村建一处小型活动场地。

道路通了、环境美了、路灯亮了,垃圾有人扫、公厕有人管、活动有场地……宿城西郊西二铺乡的变化实实在在,群众的感受真真切切。

南郊:“志愿坊”撒下“遍地花”

在宿城南郊桃园镇镇区文化广场旁,有一座小木屋,屋子不大,陈设却十分齐备。服务台、桌椅、轮椅、雨伞、饮水机、微型消防站、药箱、报刊等一应俱全。小木屋有一个简短形象的名字——“志愿坊”。

“志愿坊”顾名思义就是志愿服务小站点。2019年8月份建成使用。如今,已经成为了桃园镇文明创建的“品牌”,志愿服务的“灯塔”。

“志愿坊”虽小,功能却相当全。坊内可提供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免费WIFI、应急电话、便民老花镜、爱心饮水、爱心雨伞、针线包、爱心药箱、应急充电、免费看报、文明劝导、提供便签以及可不断增加的新服务项目。

“周一至周五都会正常开放,安排轮班值守。现在,坊内的服务项目使用率非常高。”桃园镇文化站站长王金红说,“志愿坊”已经成为全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集合点、保障点。现在,镇里组织的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都会从“志愿坊”发起集合,然后集中开展。

镇中心建了“志愿坊”,各村建了志愿服务站,“坊站”一条线,桃园镇志愿服务上有“中枢”,下有“末梢”。

孙亚是桃园镇桃园村文明创建员,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在开展秋季禁烧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村里的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块,开展禁烧值守巡逻。招募令一发出,许多村民纷纷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响应报名。

孙亚发起的禁烧志愿服务活动迅速有效,得益于桃园镇健全的志愿服务“末梢”。现在,桃园镇在每一个行政村都建立起一个志愿服务站,明确一个文明创建员负责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要求每村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桃园镇以“志愿坊”为枢纽,不断完善基层志愿服务体系,全镇建立起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健康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建立起了延伸到所有行政村的志愿服务站点,实现了农村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打通了志愿服务“最后一米”。

桃园镇“志愿坊”按下了基层农村志愿服务的“总开关”,有了阵地、有了队伍、有了活动,志愿服务“花开遍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