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都開了30多年了,為什麼突然就關門了。"11月5日,合肥市民李波看到了三河胖子肥腸館微信賬號推送的閉店消息後,馬上給聶愛文打去了電話表示惋惜。李波不知道聶愛文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三河胖子肥腸館老闆。自從閉店後,聶愛文每天都會接到很多李波這樣的顧客打來的電話。

從十年前開始,李波就是這家肥腸館的常客,無論是和家人還是朋友,每次吃飯必點的就是肥腸火鍋。到了冬天,去吃肥腸火鍋的次數更加頻繁。李波今年最後一次去吃肥腸火鍋是在3月份。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三河胖子肥腸館的招牌菜——肥腸火鍋

新鮮肥腸數量減少、價格上漲,是老闆聶愛文閉店的主要原因。每天,飯館要用300多斤新鮮肥腸,到了旺季,要用到500多斤。今年年初時,新鮮肥腸的價格是13.5元/斤,當新鮮肥腸的價格漲到17.5元/斤時,聶愛文就不再使用新鮮肥腸作為食材,而是選擇了速凍豬肥腸。但吃過的顧客幾乎每一桌都會向他反映,肥腸的口感和味道遠不如從前。

因為怕砸了自家招牌,聶愛文選用了一個多月速凍肥腸作為食材後,開始不再售賣肥腸火鍋、紅燒肥腸和乾鍋肥腸三道菜。但很多前來就餐的顧客進店一聽吃不到肥腸,一半以上都會走掉。

面對原材料價格的變化,聶愛文也小漲過一次價,但無奈仍是虧本,只能靠顧客點的其他菜品賺錢。而如果想要真正盈利,肥腸類菜品的定價會讓顧客承受不了。兩難的境地下,聶愛文決定閉店,將來也不再開店。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其在微信發佈的閉店通知和致歉,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11月9日,三河胖子肥腸館已出兌給,工人正在店內重新裝修

從2018年8月開始,國內受非洲豬瘟疫情及養豬規模減少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養殖場和養殖戶"不敢養""不能養",生豬存欄量大幅度減少,豬肉價格上漲。

豬少了,屠宰場、批發市場、飯店等一連串產業鏈條上的各個部分都受到影響,收入減少,甚至還有屠宰工失業轉行,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百姓的餐桌上少了豬肉。

據相關部門日前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年底前,生豬存欄量有望止跌反升,明年,可能將恢復正常水平。

三十多年的肥腸館關門了

聶愛文是合肥市三河鎮人,今年32歲,他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爺爺就在合肥市官亭路上的一處半地下室開了一家中餐館,也就是三河胖子肥腸館的前身。5年前,聶愛文從父親手裡接管了這家飯館。

起初,這家中餐館的特色菜並非肥腸火鍋,因為點這道菜的客人多了,慢慢的也就變成了每桌客人的必點菜之一。聶愛文的父親在九十年代初接手後,便將肥腸火鍋排在了菜單的第一頁,成為了店裡的招牌菜,飯館也因此改名為"三河胖子肥腸館"。店內以肥腸作為主料的菜還有紅燒肥腸和乾鍋肥腸,這兩道菜也很受食客歡迎。

"一家三代人經營過的飯館,沒想到在我手裡停業了。"聶愛文苦笑著說。10月20日,三河胖子肥腸館關門停業並出兌。停業並非他個人決定,而是和父母商量過後的結果。

新鮮肥腸用量大、供應不足、菜品成本上漲過快,是聶愛文閉店的主要原因。今年年初時,合肥市場上新鮮豬肥腸的價格為13.5元/斤左右,此後一路上漲,當價格漲到17.5元/斤時,聶愛文就不再採買了。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三斤新鮮豬肥腸經過清理、煮熟之後就變成一斤了。"聶愛文舉例稱,以肥腸火鍋小鍋為例,售價是58元一份,需要用1斤左右的肥腸,也就是每個肥腸火鍋小鍋最多要用3斤的新鮮肥腸。以17.5元/斤計算,3斤肥腸的成本就超過50元,加上配料、人工成本等,即使後來漲到68元一份,仍不賺錢,只能靠顧客點的其他菜品盈利。如果要賺錢,肥腸火鍋小鍋就要漲價到近百元,這對走親民價格的飯館來說等於是將一部分食客拒之門外。

"速凍肥腸的口感和味道肯定和新鮮的肥腸沒法比。"聶愛文說。無奈之下,他只能選用速凍豬肥腸。速凍豬肥腸的價格是20元/斤,但是是經過處理後的重量,也就是實打實的一斤。但速凍豬肥腸做出來的菜,幾乎每桌客人都會反映和以前的味道不一樣,不好吃了。一個多月之後,聶愛文乾脆不賣以豬肥腸為食材的這三道菜,而代價就是一半以上的顧客都流失掉了。

聶愛文的手機號碼也是飯館的聯繫電話,食客訂位、訂餐都打這個電話。停業後,很多前來就餐的食客跑空,紛紛來電詢問,這讓聶愛文深感不安。一些顧客得知停業的原因後,建議他通過微信公眾號發佈通知,以免不知道停業消息的食客白跑。

停業半個月後的11月5日,聶愛文在微信公眾號中發佈了三河胖子肥腸館停業的原因並致歉:"由於2019年物價上漲,豬肥腸難求,我們為了肥腸的質量,跑遍了合肥周邊的城市,都無法購買到合格的肥腸。現在市場絕大部分的肥腸都是速凍腸,我們要求肥腸的質量必須是現殺豬當天腸,才能做出更好的菜品。為了菜品的質量,也怕名譽的損失,我們決定先停業幾年。等待豬肥腸恢復正常,再做出美味可口的菜餚。"

正是因為發佈了這則消息,其微信公眾號的粉絲突然漲到兩萬多,很多網友留言表示惋惜,而這讓聶愛文改變了最初的想法。停業後,一家人原本都有各自的打算,聶愛文的父母準備安享晚年,他自己也計劃改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即將上小學的兒子。

"閉店後才知道肥腸館這麼受歡迎,因為停業還引發了不小的轟動。"聶愛文稱,他覺得,飯館還要繼續經營下去,等待豬肥腸的價格和供應量恢復正常後,再重新選址開店。

"製作肥腸有講究,我想保住這塊招牌"

閉店以來,聶愛文時常回想起自己接管飯館後,與肥腸打交道的這5年。

雖然他自己並不親自制作肥腸火鍋、紅燒肥腸和乾鍋肥腸,但作為老闆,清楚地知道一根新鮮肥腸從豬肚子裡拿出後,再到端上餐桌,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肥腸如果弄不好,就會有糞便的味道。"聶愛文說。他的母親負責肥腸的採買、清洗和燉煮。

凌晨,在屠宰場,當屠宰工把豬肚子裡的肥腸拿出後就要馬上進行處理。屠宰工會用一根竹竿穿過肥腸,將肥腸翻過後進行簡單清洗,隨後泡入水中保鮮。如果肥腸離開水,就會變得乾燥。

每天凌晨四點鐘開始,聶愛文的母親都會親自用冷水仔細清洗當天飯館需要的新鮮肥腸,並用鹹鹽將肥腸內的油脂搓掉,肥腸上的油脂留下多少便要看積累下的經驗了。"油脂搓下去的多了,肥腸吃起來就像嚼口香糖,搓下去的少了吃下去又會很油膩。"

接下來,是用水煮熟肥腸。煮的時間長了,肥腸沒嚼勁,煮的短了,又太硬。時間、火候的拿捏又是一個靠經驗才能做好的步驟。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三河胖子肥腸館的招牌菜之一——紅燒肥腸

"我正在學怎麼做肥腸,基本上要靠長時間積累的經驗才能做好。即使做了這麼多年肥腸,但我父母甚至連對方負責的環節也都做不好。"聶愛文說。但他正在想辦法將父母的手藝漸漸轉變成機械化,一來節省人工成本,二來保證味道。

聶愛文父親負責的切肥腸,早已被聶愛文改良成了機械化。夏天時,飯館每天要採買300多斤肥腸,人工切至少要兩個小時。到了冬天高峰時,要採買500多斤肥腸,人工切更是耗費時間,而用機器切最多隻用半個小時就能切完,並且肥腸的大小很均勻。"肥腸太大,一口咬不完;太小,嚼幾下就沒了。"切出來的肥腸大小也會影響到吃起來的口感,用機器切就不用擔心了。

燉肥腸,是聶愛文父親負責的最後一道工序,除了要加入自家秘方以外,燉肥腸的時間也對肥腸的口感有著重要影響。肥腸不能早晨一下子都煮出來,夏天時一天會燉兩次,冬天要燉三次至五次。"燜三分鐘等於燉一分鐘",每次燉100斤左右,保證每位食客都能吃到味道和口感剛剛好的肥腸。

"燉好的肥腸不能隔夜,會變黑。"聶愛文說。每天關門前,都要保證肥腸賣光,並且也要保證每位來點肥腸的顧客都能吃到肥腸。後來,他又做了一些融合,比如在肥腸火鍋中加入牛肉等配菜,從而保證肥腸不會提前用光。

製作出好吃的肥腸,從食材的選擇到製作,需要經過很多道繁瑣的工序。但也正因為此,聶愛文才更加珍惜這塊招牌,也更想保住這塊招牌。

豬肉銷量腰斬,商戶利潤攤薄,屠宰工失業

聶愛文家餐館的遭遇不是個例,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內生豬養殖大環境的變化,令不少依靠豬來營生的行業和從業者,受到波及。

"今年是豬的本命年。"合肥市民宋偉打趣地說。現在買同等重量的滷豬肥腸,要多花20元左右。而且因為很多熟食店平時的銷量就少,現在更是買不到了。

位於合肥市廬陽區的合肥中菜市是該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中心之一。宋偉住在離這裡三公里外的地方,每週,他至少要騎著電動車去兩次買滷豬肥腸。11月10日這一天中午,他買了4根豬肥腸,花了62元。

李麗就是賣給宋偉滷豬肥腸的老闆。和以前相比,她的豬肥腸銷量也減少了三分之二。"批發價和零售價都是55元一斤。"李麗說。以前的價格是36元至40元之間,主要是為酒店配送,零售很少,但現在很多酒店一週都進不上一次豬肥腸。

"豬肉價格高,還不如吃牛羊肉划算。"在合肥中菜市的牛羊肉區,買肉的人明顯多於豬肉區。一位賣肉的老闆說,市場上每斤牛肉的零售價格在36至38元之間,羊肉的價格則在30元至32元之間。

11月初,合肥中菜市的豬副產區,新鮮豬肥腸的價格在17元/斤至19元/斤之間,而速凍豬肥腸的價格是20元/斤。"區別新鮮的還是速凍的很簡單,泡在水中不成形的就是新鮮的豬肥腸。"一位賣豬副產的老闆說。新鮮豬肥腸每斤能賺1元左右,因為價格上漲等原因,每天的供應量和銷量減少一半以上。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合肥市某超市內,豬肉櫃檯前,無人購買豬肉

"以前每天能賣四五頭生豬的肉量,現在最多能賣兩頭。"一位賣豬肉的老闆一邊磨刀一邊說。目前,合肥市場上豬前腿肉零售價格為23元/斤、精瘦肉27元/斤、五花肉和排骨是30元/斤、軟排骨35元/斤。

距離合肥中菜市車程7公里外,有一家生豬定點屠宰場。屠宰場的兩處大門外,停著多輛拉載生豬的小型貨車。附近的兩棟三層老式居民樓裡,住的多是在屠宰場或是從事和收豬等有關工作的租戶。

"以前要從凌晨兩點工作到上午九十點鐘,現在早晨六七點鐘就下班了。"孫玉珍已經在這家屠宰場上班6年多,當屠宰工結束工作後,她就負責保潔工作,每月工資2000多元。以前,這裡每天晚上要屠宰六七百頭生豬,而現在每天不到百頭。因為要屠宰的豬少了,下班自然就早了。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合肥中菜市賣豬肉和豬副的一條街上,批發和零售的購買者都很少

屠宰生豬一般都是在晚上和凌晨,以保證凌晨兩點左右,新鮮豬肉可以在運往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路上。孫玉珍的弟弟就是一名有十多年經驗的屠宰工,每天上班前,會等老闆的電話通知,如果要屠宰的生豬多,就會提早上班,延遲下班,而目前,幾乎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會縮短,工資也因為屠宰量的減少少了。

10日下午,一輛拉載著6頭活豬的小型貨車駛入屠宰場,小貨車門口的保安查看了檢疫合格證明後,拿著噴槍,對車上拉載的豬進行了簡單的初步消毒。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拉載6頭豬的車輛進入合肥市某生豬屠宰廠後,工作人員對豬進行初步消毒

"都是從合肥市周邊的農村收上來的,太難收了。"坐在小貨車副駕駛位置的人說。收6頭豬,花了4萬多元。小貨車有一半的位置是空著的,收上來的豬,連車都裝不滿。

據該屠宰場的一位保安介紹,因為生豬的屠宰量少了,很多屠宰工沒活幹,只能從屠宰場離職去找別的工作。

生豬存欄量有望年底前止跌反升 ,明年恢復正常

"本來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有醃臘肉、灌臘腸的習慣。今年豬肉實在太貴,都不搞了。"11月13日,家住安徽省肥東縣的網約車司機郭師傅說。尤其是在農村,往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掛起一串串的臘肉、臘腸,而今年很少看到。

在肥東縣北面,有一家種豬養殖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養殖場目前的母豬有6000多隻、公豬200多隻,與以前相比有所減少。母豬減少時,只能從外地買一些沒有生過豬仔的母豬以保證數量。

"一個月回家一次。"據該養殖場的一位工作介紹稱,每次放假回到場裡上班,都要經過消毒、隔離等程序才能進入工作區工作,防止豬瘟疫情的發生。

合肥30年肥腸館被迫關門:生豬屠宰量大減,買不到豬大腸;商販收豬難,屠宰工人失業、降薪

據《安徽商報》報道,11月5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介紹,去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發生以來,蔓延較快。造成很多養殖戶(場)"不敢養"。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市場已進入"豬週期"上升階段,前幾年肉價持續走低,客觀上造成養豬不賺錢,導致養殖規模減小。同時,不可迴避的是有關單位的不當行政行為,損失了一些養豬產能。另外,因養殖戶沒有相關抵押物,無法獲得貸款等支持擴大產能,導致養殖戶"沒錢養"。最近,安徽省政府辦公廳還出臺了促進生豬轉型發展意見。根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安徽各地的生豬存欄量止跌跡象明顯,有望在年底實現止跌反升。

10月2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生豬存欄環比增長0.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7%,後備母豬銷量繼續大幅增長,豬飼料產量和銷量都有回升。吉林、遼寧、山東等12個省份生豬存欄環比增加或持平,生產恢復向好的因素明顯增多,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按照這一趨勢,年底前生豬產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三河胖子肥腸館閉店已20多天後的11月14日,店外的牌匾、宣傳板還懸掛著,店內的裝修工人正在重新裝修。用不了兩個月,這裡將有一家新的火鍋連鎖店開門營業。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