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云南生物医药论坛在云南大学举行

本报讯 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领导并支持,云南省免疫学会、云南省遗传学会、云南省微生物学会、云南省基础研究发展促进会、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云南生物医药论坛于2019年11月18日下午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

中国工程院田志刚院士、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云南省科技技术厅副厅长高俊,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向云,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云南省免疫学会、云南省遗传学会、云南省微生物学会和云南省基础研究发展促进会的主要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长赵旭东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论坛。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高俊和云南省科协副主席向云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田志刚和陈芬儿两位院士分别做了题为“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我们的二十年”的报告。

400余名参会人员主要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和大学生。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20多家相关单位。

云南生物医药论坛的宗旨是:邀请国内外一线杰出科学家,为云南科技工作者传播最新前沿研究动态,主要围绕近几年来生物医药和转化医学的最新发展方向,从遗传学基础理论、生物产业技术发展和成果应用等方面,讨论如何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实体共同协作,促进云南医学生物基础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生物学、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向临床产业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事业发展。

自2011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8届,每届邀请2-3位院士做报告,论坛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还促成了多位院士在滇建立院士工作站。前8届云南生物医药论坛邀请了巴德年、杨焕明、贺林、程京、詹启敏、陈志南、林东昕、沈岩、赵国屏、陈润生、陈志坚、王福生、金宁一、刘德培、魏于全、杨宝峰、朱有勇共17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院士做学术报告。(记者 郑义)

新闻链接:两位院士介绍

田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莱州市人,医学免疫学家,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任中国免疫学会监事长、曾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任国际免疫学联盟执委、世界免疫治疗理事会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基金委医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为中科院 “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 Immunol、Immunity、J Exp Med、J Clin Invest、Nat Commune、PNA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发表SCI论文300余篇(PNAS及以上51篇)。《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执行主编、《Cytokine》副主编、《Hepatology》编委、《Journal of Autoimmunity》编委、《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等。

主要从事NK细胞生物学、NK细胞新亚群发现、肝脏NK细胞和NK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及产品研制。

陈芬儿(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和四川大学化学学院获药物化学硕士学位和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95、1996年先后在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和英国King's College London作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制药工程以及以药物合成为导向的高选择性的有机反应和生物转化的研究。在Chem Rev, iScience, Angew Chem Int Ed, J Med Chem, Adv Synth Catal,Org Lett, J Org Chem, Org Process Res Dev, Chem Cat Chem, Eur J Org Chem, ACSInfect Dis, Bioorg Chem, Eur J Med Chem等国际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0余项,主参编学术著作8部。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全国化工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奖励与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