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貿易三國志:歐洲暫時屈服了?遊戲才剛剛開始……

據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三在美國華盛頓就解決雙方貿易衝突達成妥協,歐盟同意擴大進口美國大豆和液化天然氣,美方同意暫不對歐盟汽車和零部件加徵關稅,雙方還表示將朝著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和非汽車工業產品零補貼的目標邁進。

中美歐貿易三國志:歐洲暫時屈服了?遊戲才剛剛開始……

美歐妥協看似緩和了美歐之間的貿易緊張形勢,而且歐盟也在世界貿易組織內起訴了中國的一系列商品傾銷。看似好像,美歐又要聯合重新遏制中國,但是事實上沒有那麼簡單。現在的局面恰似中國三國時期,中美歐三方紛爭,有很多人擔心美歐是天生的親戚,又要遏制東方的中國崛起。但是,合縱連橫豈是那麼容易?

更何況美國給歐洲下的套子,歐洲也並非不明不明白,當下不過是“不敢怒”而已。如雙方的協議事實上並沒有徹底解決美歐貿易的問題,更遑論執行。雙方現在很像中美5月19日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歐美都有一整套複雜的關稅體系,要貿然降至零對雙方都是個巨大挑戰,而且歐盟是由數十國構成,核心國家的利益訴求不同,英國又在積極脫歐,如何在內部統一認識,不是表個態就行的,更何況特朗普的翻臉不認人也是不少歐洲國家領導人都領教過的。

就在與容克談判之前一天,特朗普還通過推特猛烈抨擊歐洲,在7月24日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演講時,他說:歐盟對我們的所作所為,令人難以置信,太糟糕了,他們去年賺了1510億美元,這是我們對歐盟的貿易逆差。他們看似好聲好氣,但其實粗暴無禮。”


但沒過兩天,突然風輕雲淡,和風徐徐,貿易戰不打了,雙方關稅要降低到零,態度反轉令人乍舌。特朗普說:我們今天同意,首先,我們要為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和對非汽車工業品的零補貼而共同努力。 我們還會減少服務業、化學品、藥品、醫療產品以及大豆的壁壘,並增加這些行業的貿易。”

他甚至誇耀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會晤“很溫馨”。他還在推特上貼了一張與容克“貼面禮”的照片,並這樣說:“顯而易見,容克所代表的歐盟及你們代表的美國,真地愛對方!”

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乍聽上去,確實耳目一新。而且尤其讓特朗普得意的是,歐盟同意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特朗普是這樣說的:我們簽了一個大豆大單,歐盟將開始行動了,立刻行動,購買大量的大豆。(言下之意,我們不用管中國人了,雖然過去他們是最大的買家

要知道,最近大豆的問題讓特朗普很焦慮。白宮顯然受到美國社會厭倦貿易戰而怨聲載道的壓力,星期二特朗普政府剛剛決定對遭受中美貿易戰打擊的農民給予120億美元的補貼,貿易戰對美國自身經濟負面影響開始顯現。現在,終於歐盟來接單了。而且,如果美歐日要搞一個新的零關稅群了,WTO到了最危險的地步,一個新的貿易體系要建立了?!

不是我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真太快!

很多朋友就很擔心,美歐這樣合流,一些話還似乎含沙射影針對中國,必然影響到中美經貿博弈;但歐盟現在突然放水,特朗普難免更有恃無恐。

1、這是特朗普“交易的藝術”充分顯現。

為了利益,特朗普可以六親不認,說翻臉就翻臉,哪怕是歐盟,是盟友也是敵人;為了迫使對方讓步,特朗普更擅長極限施壓,包括宣稱要對汽車加徵關稅,這讓歐盟一度方寸大亂;最終,特朗普渾水摸魚,洋洋得意,宣佈達成協議。

2、歐盟看似已經在被牽著走,實則內部意見還未統一。

相比於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強勢,歐盟確實相當被動,態度也偏軟。最終,更多是向特朗普妥協。當然,特朗普也別高興太早,歐盟的軟,感覺更多是穩住特朗普。《華爾街日報》就評價說,歐盟有28個成員國,要達成共識不容易。特別是這樣把歐洲的又一個命脈所在交到美國手中,德法等國是否可能安心呢?容克是承諾要購買美國大豆、液化氣,但他沒辦法指示歐盟每個國家的企業都這樣做。


3、有前車之鑑,未必不會再次翻臉。

英國《衛報》就評論說,特朗普不是一個可靠的談判對象。別忘了,中美也曾兩度達成共識,但最後美國說翻臉就翻臉。《紐約時報》也講到,特朗普與歐洲的貿易停戰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的計劃大綱與之前奧巴馬施行而被特朗普去年擱置的協商談判十分相似,這就像是再現了奧巴馬的道路。另外,歐盟承諾購買更多美液化天然氣,但距離和運輸方式,決定了美國液化氣價格,要大大高於俄羅斯管道天然氣,歐盟會做賠本買賣嗎?如果進展緩慢,也不排除特朗普再次翻臉,對歐盟破口大罵。歐盟一向也有自己的小心機,美國在歐洲玩平衡戰略,派英國作間諜離間歐盟,削弱歐盟在世界範圍的話語權,歐盟諸國,特別是如德國等又怎能不心中有所戒備。所以歐美協議是否能完全貫徹,大可玩味。

對中國來說,爭取最好的結果,但也必須做好最壞的準備,我們既不能太樂觀而掉以輕心,也不能太悲觀而失去信心。

對此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加以客觀分析。

第一,中國過去指望中歐聯手對抗美國了嗎?

我們願意歐洲抵制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但從不認為中歐可以成為對抗美國貿易戰的盟友,更沒有指望歐洲可以在中國對抗美國的關稅壓力方面直接幫上忙。中美貿易戰是這輪貿易衝突的“主戰場”,因此美歐妥協對中國這邊更多容易產生的是心理影響,對中美貿易對抗的“戰場形勢”並不構成重大改變。

第二,中國的情況與歐盟不同。

美歐都是發達社會,工業技術能力差不太多,圍繞關稅問題的實力條件也相對接近。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的法定身份。中國現在的特點是作為單一國家的GDP總量已經很大,但由於社會規模超級龐大,發展很不均衡,大部分領域的生產還較落後,現在把中國作為發達國家來要求,很不公平。特朗普提的核心要求就是中美按照絕對一樣的條件開展貿易,這相當於讓100公斤的選手與70公斤的選手同臺競技,中國將處於劣勢。

WTO之所以允許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產業保護關稅,就是實事求是評估發展中國家貿易能力的結果。特朗普政府在搞霸凌,試圖忽悠不瞭解國際貿易內在規律的人。包括一些中國人都被他唬住了,以為中美關稅對等是“有道理的”。

第三,中國擴大開放。

從解決貿易糾紛的角度看,實際上就是中國採取更加接近發達國家的貿易標準。中美貿易摩擦也是WTO認定的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和美國認定的中國發達國家地位發生了全面衝突,而解決這一摩擦的實質是要在這兩個地位的認知之間達成妥協。

假設中美工業製成品全面相互同等關稅,美國產品的品牌和技術競爭力將大規模壓倒中國,會嚴重衝擊中國工業。另一方面,中國如果不往前走,也有不合理的地方。現在的實際情形是,中國的確在往前走,博鰲論壇上公佈的新開放措施涵蓋了各主要領域。但目前中國確實做不了的,美國施加再大壓力,中國也不會讓步。

美歐和解雖然存在用中國的意圖。這一點也不用否認,中國加入WTO後經濟的快速增長,讓西方國家危機感倍增,既想和中國合作獲得更大利益,也想通過各種手段牽制中國發展,是不少西方人士共同的看法。這從很多西方國家違背規則,拒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就可見一斑。中國當然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家,需要聯繫合縱連橫。

我們注意到美方的有關言論,美方出於國內政治議程的考慮,不惜損害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不惜影響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對外四處挑起和升級貿易摩擦,這種非理性的言行是極不負責任的。這種典型的極限施壓和訛詐的方法,對於中方不會有任何作用。

中方已經多次強調,我們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並將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的利益。同時,我們將加強與世界各國貿易伙伴的經貿合作,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原則與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穩定運行。而且中國商務部對於美歐會談一直表示樂觀其成,而且不久前中歐高峰論壇已經定調,中方對英國和其他歐盟國家也多次表態當前處於“黃金時代”。


今日中國已不是40年前的中國,更不是100年前的中國。從外交部和商務部發言人的屢次表態可以看出,我們“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最大工業產出國,而且已經負擔起重整世界貿易規則乃至全球治理秩序的責任。其實當前貿易戰,下對於中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也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如何在“三國並戰”的局面下,發揮智慧與潛力,從而重整世界貿易新秩序,對此對中國,我們一定要有無比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