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1982)

“恐怖电影大师”约翰·卡朋特的《怪形》是一件生不逢时的作品,在它诞生的三年之前,一部名垂青史的科幻巨作《异形》横空出世,并引领了之后差不多二十年的风骚,而《怪形》由于影片中过于恶心的怪物形象等原因,不仅遭遇过禁播,也一度被世人忽视。

如今,观众们重新认识到此作的伟大之处,而《怪形》也已经被视作为科幻恐怖电影的经典之作,并且启发了其他现象级作品的创作灵感,例如《寄生兽》、《八恶人》等。

在探讨《怪形》能称为经典恐怖电影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恐怖的本质是什么?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约翰·卡朋特,曾创作《月光心慌慌》系列和《纽约大逃亡》

恐怖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恐惧。

依照生理学来讲,人类的神经通过协作定位周边的世界,大脑的不同部分各司其职,而杏仁核掌控着恐惧这种情绪。

杏仁核作用的具体过程为,如果人感知到了威胁,它会接受这一信息,之后激发人的对抗或逃避的情绪,此时会出现肾上腺素飙升、汗腺分泌加强、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以应对感知到的威胁。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人类产生恐惧情绪的过程

意识到有潜在危险并对此做出反应,是人类生存的关键技能,恐惧是否因为社会文化的规范或基因习得,我们尚不能完全确定,但恐惧的确会以某种形式通过遗传而得到沿袭,就像有些人害怕鲨鱼,虽然他们从没有遇到过鲨鱼。

大部分人都会有理性恐惧和非理性恐惧。

理性恐惧的一种表现是对身体部位遭到损毁的恐惧。

非理性恐惧,也被称为恐惧症,其主要的一种表现就是人会对某种生物或物体产生恐惧,例如有些人害怕蜘蛛,但其实只有极少数的蜘蛛能对人真正产生危害。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大白鲨》

恐怖的另一关键部分是厌恶感。

厌恶感主要受脑岛控制,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确保人类避免病菌侵袭,为了保护人类的机能,它能让人捂住嘴巴、捏住鼻子,并保持安全距离。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脑岛影响脑干的自动功能。比如,屏住呼吸时,脑岛的神经冲动会抑制髓质的呼吸中枢,脑岛同时还处理味觉信息

电影很擅长操控观众的情感,它们会劫持观众的神经脉络,诱发大脑生成让我们或哭或笑的化学物质,因为刚开始时人类的大脑无法分辨电影和现实。

这也就说明,好的恐怖电影知道如何激起观众的恐惧或厌恶的情绪,它能有效地让观众的大脑认为自己的处境危险。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

电影激发的是恐惧,还是厌恶,是因人而异的。因此,约翰·卡朋特的《怪形》能被称为恐怖电影佳作,是因为他利用了不同形式的恐惧,包括理性和非理性恐惧,营造了一种可怕的氛围,人类面临的危机升级,紧张感也随之加深。

约翰·卡朋特利用那些可以追溯至数百万年前最原始的恐惧,例如人类对残酷气候的恐惧等,确保所有的观众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害怕的东西。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中的背景设定在南极

《怪形》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南极科考队员在冰层中发现了奇诡的物体,以致相继被不明生物传染附体,最终险遭团灭。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研究所哨岗的残骸,以及研究所之间的距离,用电影的话说就是“往返各一个小时”,这也证明人类互相之间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和最近的人接触,而且交通工具是直升机。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

其实附近的人并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因为外面的天气十分严酷,不能呆太久,所以角色的活动基本都在研究所里面,这里有狭窄的过道和低矮的天花板。

幽闭恐惧症的特征并非一定是指空间的大小,它更多指的是被困住的恐惧。

考虑到外面严酷的天气,以及电台求救失败等因素,观众可以当作角色们都被困在一个孤岛或是太空,没有任何出路。当角色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环境的严重性之前,偏执狂这种心理已经悄然蔓延。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中的幽闭空间设定

在电影中,当角色们把畸形尸体带回研究所后,偏执狂正式开始占据主导。

对恐惧的妄想,促成焦虑积聚,从而形成所谓的偏执狂心理。通常来说,恐惧是对已感知威胁的对抗,焦虑则是一种强烈的感觉,知道自己即将面对威胁。偏执狂指的是一种直觉,认为那些已感知的威胁已经充满在自己的周围,本是朋友的人随时可能变为敌人,企图伤害自己。

《怪形》中即使没有那些能吸收所有有机生命体的变形生物,角色们已经开始互相残杀,这才是恐怖之处。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中角色们互相猜疑

严酷的天气、与世隔绝、幽闭恐惧症、偏执狂让角色们的心理癫狂混乱,紧张感和恐惧感渗透进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如此的压力之下,人类几乎不可能采取理性的行动,也为电影后面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怪形”被放进犬舍开始变形的时候,这个恐怖场景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呈现了多样的层次,不管观众是喜欢还是害怕狗,都会觉得这个场景非常的可怕。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变身“怪形”的哈士奇

怪形通过自身撕裂的方式,暴力地变成一种新的形状,被鲜血和粘液覆盖,它身上有的地方像狗,有的像蜘蛛、蛇,还有其他昆虫的形态。

所有的变化都是同时进行的,并且蕴含了代表性的恐惧症类型和厌恶元素,它以一种可怕的、不自然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剧照,由于怪形过于血腥恐怖,暂不放图

正如上文所说的,大脑中有一种内设的应急机制来避免危险,恐惧就是为了避免人类身体遭到伤害,而恶心和厌恶感则是为了防止人类呼吸或吃进有害物物。

仅在一个场景里,几乎所有有关生存的本能反应都被同时激发出来,虽然有所谓的暴露疗法{1}来治疗恐惧,继续让人类的大脑不断适应这种恐惧,从而达到克服的目的。

然而,怪形从来不会以相同的形态出现,观众或角色就无法对其产生适应感,所以每次怪形在变形的时候,恐惧和厌恶感都在升级。

{1}暴露疗法:具体的方法指不断让患者和能够激起恐惧反应的事物产生互动,通过不断重复恐惧刺激,减少恐惧的强度。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

当恐惧和厌恶感组合时,观众才能真正感受到毛骨悚然,因为它们在大脑制造相互冲突的反应,恐惧让人类想要对抗或逃离,但威胁却出现在唯一的庇护所内,使人无处可逃。而杀死怪形又有可能会传播有害物质时,人类又难以对抗。

这些反应都是人类大脑的自动应激反应,无需思考就会有这些反应,因为人需要迅速找到求生之路,但是当真正的恐惧相遇时,人可能就会愣住,被吓得无法动弹,完全被恐惧感所麻痹。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

《怪形》能被称为大师级的恐怖电影佳作,就是因为它充分利用了几乎所有的人类原始恐惧。

一股冰冷无情的未知外星力量迫使观众屈从,怪形能变成任何有机生物,甚至模仿其性格,它的样子通常是弗兰肯斯坦式的怪异形态,融合了人类和一些可怕的地球生物的特征。

主角们被困在研究所里,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南极荒野,他们饱受失眠和偏执狂的困扰,身边任何人都可能是外星复制体,永远不知道你可以相信谁,包括你自己。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怪形》

《怪形》综合呈现了精神危机和外部环境威胁对角色们的持续困扰,这部电影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拿出来都能单独创作,并发展为一部电影。

例如《寄生兽》借鉴了变形的概念,《八恶人》借鉴了故事背景设定,以及随之而来的幽闭恐惧症和偏执狂等元素。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八恶人》

和其他经典故事一样,《怪形》有着足够的适应性,它可以视作对仇外心理的探索,或是对艾滋病危机、冷战间谍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群体互信瓦解的隐喻,让其在30年之后也不会过时。

就像怪形本身,它能够将你所有的幻想变为实体,能根据不同的背景做出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语境,这种概念能够被无数种思路解读或者重新阐述。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很多人说,如果《怪形》诞生在《异形》之前,它的名气比《异形》还要大,但其实《怪形》经过时间的磨炼能从一大堆B级片中脱颖而出,再成为恐怖电影的典范,它早已为自己正名。

生不逢时的《怪形》,却是恐怖电影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