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孩子推向“懦弱無能”深淵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將孩子推向“懦弱無能”深淵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和鄰居閒聊,她說自家的女兒雅雅已經上幼兒園了,但是性格比較內向懦弱,喜歡一個獨處,待在家中獨自玩耍,不太喜歡去學校,還老是哭著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她和孩子認真地聊了一聊,才知道原來在班級裡有一個男孩子小五,小五的性格特別地外向開朗,總喜歡拿女兒雅雅開玩笑,比如說,雅雅吃飯動作比較慢,總是最後一個吃完的,小五就會在旁邊和別的小朋友說:“你看,雅雅吃東西真是太慢了,就跟烏龜一樣”

將孩子推向“懦弱無能”深淵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一邊說一邊還在指手畫腳,學著雅雅吃東西的樣子,這讓雅雅覺得非常地不舒服,可是自己又不敢對小五進行反抗,只是默默地低著頭,不願意說話。小五看到雅雅如此懦弱的性格,就愈發覺得好玩了,更加得寸進尺,趁雅雅不注意將她的椅子上放置了一個嚇人的玩具,把雅雅嚇得直哭。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小五也並非是出於壞心,要傷害雅雅,他只是覺得好玩,看到雅雅不會反抗就愈發地來勁了。

雅雅在學校沒有辦法開心地度過,每天都很不開心,可是性格上的懦弱的她也不敢和家長老師說,所以不想去學校。這讓鄰居感到頭疼不已,她告訴了女兒:“如果有人欺負你,你要學會反擊,你兇一點,別人就不會欺負你了”可是,雅雅還是非地“慫”,無法邁出勇敢的一步。

其實,很多的家長都會遇見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明明希望孩子能夠勇敢堅強,在學校在生活中都能夠強勢一些,不要被別人欺負,即使被欺負了也要會為自己據理力爭,保護自己,可是孩子卻越來越膽小,性格上的懦弱就像是毒藥一樣,讓孩子深受其害,根本逃不出被欺負的怪圈子。

一、孩子的性格為什麼會懦弱呢?

眾所周知,性格比較懦弱的孩子容易被外人欺負,當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獨自一人時,那些性格上比較霸道和蠻橫的人,就會盯上不善於反抗的性格懦弱的孩子,他們以欺負這類的孩子為樂趣,愈發得寸進尺,而被欺負的孩子就變得更加地自卑,膽小和玻璃心,在校園中也容易被孤立出來。

將孩子推向“懦弱無能”深淵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行為是跟這個的對自我的認識,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個人信念和整體的生活形態有關的,在整個過程中,認知起到關鍵作用,能夠影響人的行為。

也就是說孩子如果對自己的認知是:“我是膽小的,我是懦弱的,我是好欺負的”,那麼,在外人看來他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膽小,懦弱和好欺負,這就會吸引一些喜歡息夫人的人來到孩子的身邊,讓孩子成為受傷害的人。

但是,並非所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天生的性格懦弱,之所以如此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長要反思一下為什麼自家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性格,很大一個原因就來自於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變得消極和負能量,進而膽小懦弱。

二、

1)控制慾極強的教育方式

網友小王的女兒讀幼兒園,媽媽小王就是一個性格很急的人,控制慾很強,希望女兒能夠動作快一點,能夠按照她教的方法來做事情。

將孩子推向“懦弱無能”深淵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 女兒要穿衣服,她就過去說:“你看,是這樣穿,趕緊地”。
  • 女兒去擦桌子的時候,她也強著做:“桌子要這樣擦才對,你剛剛那樣不對的”。
  • 女兒在做手工的時候,她就說:“哎呀,不就是這樣貼才對嗎?”。

一次又一次地打斷女兒,強著幫女兒做,久而久之,小王的女兒就開始質疑自己沒有用,連一丁點的小事都無法自己完成,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好,所以才會搶著幫我做的想法,孩子陷入了“我很笨”、“我真的不會”的陷阱裡,怎麼也爬不出來。

其實,類似小王這樣的家長非常地多,無法大膽地放開孩子的雙手,任何事情都覺得孩子自己做是不能夠完成的,想要去替代孩子來快速地完成,殊不知漸漸地將孩子勇於嘗試,獨立自主的能力弱化了,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人。

2)總是讓孩子學會“分享”

在小的時候,家長就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大方一些,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分享,於是,當孩子好不容易才懂得如何捍衛屬於自己的玩具時,卻告知孩子不要去和別人爭不要和別人搶,要求他們任何的東西都要會“分享”。

家長們不知道分享並非一味地將自己的東西都讓給別人,也要教會孩子有一些東西是無論如何不能分享的,屬於自己的重要的事物必須要保留著,要捍衛自己的權利,培養孩子在被無理搶奪時懂得反抗和保護自己。

3)不斷貶低和責罵孩子

心理學上“洛森塔爾效應”說的是

,如果家長和教師對孩子有預期和希望,那麼孩子就能夠戲劇化地變成他們預期和希望的樣子。也就是說,當家長和教師每天不斷地傳遞一些信息給孩子時,孩子在未來將會變成某個樣子。

將孩子推向“懦弱無能”深淵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鄰居小陳有一個女兒,女兒的性格比較慢熱,做作業反應也總是慢半拍,可能別人家的孩子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她需要花費兩個小時,小陳非常地頭疼,孩子做不完作業她就要耗著時間陪著,自己的很多工作就耽誤了。

於是,每天晚上小陳都會生氣地責罵孩子:“你看你同學一個小時就做完作業了,你呢,兩個小時了還沒完成”、“你知道你太笨了嗎?以後肯定沒出息”

難聽的話語充斥在女兒的身邊,在十幾年後女兒長大了,就真的變成了一個考試倒數第一,笨笨的,沒出息的人,而這一切都要歸因於小陳每日不斷對女兒的責罵。殊不知,孩子正在從家長的話語中獲取自己未來的樣子。

4)如培養溫室花朵般教育孩子

溺愛會毀了孩子,如今社會中很多的家庭將孩子當作小王子小公主一樣,百分百地給予寵溺和保護,讓孩子被呵護在溫室裡,這樣的教育方式常會引發兩個極端的後果,一個是孩子無法為他人著想,任何時候都只想到自己,自私自利地為了自己謀取一切的利益,可能走上犯罪的歧途。

將孩子推向“懦弱無能”深淵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

另一種是孩子被過分地保護,沒有受到過傷害,便無法經得起風吹雨打,性格更加軟弱無能,做任何事情遭遇到一丁點的困難,就會被打敗,常常自暴自棄不能夠奮起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