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北京街頭,一位大哥騎著自行車匆匆而過。忙著幹活拉貨,車後座上載了兩大包貨物。80年代,自行車的作用就是這麼大。話說回來,當年街頭拉貨都用些啥呢?除了自行車,還有不少工具車。
圖為當年廣州街頭的謀生者,戴著草帽挑著扁擔奔忙在大街上。這種方式年代久遠,可以說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一根扁擔在手,沒有什麼不可以挑運的。不過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很是累人,多數年輕人都幹不動這個,走上幾步,肩頭就疼得夠嗆。
扁擔挑貨有限,又不大省力氣,當年村子裡常見的車輛就是平板車了。農忙時候,家家戶戶都靠平板車過活兒。收玉米收白菜,搬磚蓋房都少不了整上幾輛。
一些有條件的人家,還會有馬車,似乎更多的是牛車。畢竟平常時候,黃牛還是耕地的主力牲畜。七八十年代,加上騾子毛驢的盛行。大街上冷不丁看到,是騾子是馬,不少小孩兒都搞不清楚。
再往後來就出現了人力三輪車,當年北京大街上,一位男青年載著一位姑娘優哉遊哉行駛過街頭,也不覺得寒磣丟人。人力三輪車的出現,可以看做升級版的自行車,畢竟載人拉貨數量更多。記憶裡,方便了不少做小生意的個體戶。
相對來說,最後這一個大家夥兒就有些意思了。什麼呢?手扶式拖拉機。當年這可是用途最廣的農用機械,可耕平原可走山地,是不少農民兄弟的看家寶貝。外形方面較為古怪,兩個輪子手扶操作用途多多。後來四輪拖拉機出現,手扶拖拉機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現在可以說是相當稀罕的古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