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文 | 纳兰醉天

我想写一部《快消史》,你愿意分享故事嘛?

整个十月,老纳都没有走市场,反而过起了追剧的离退休生活,报复下以前做快消苦逼的日子。这部剧叫《在远方》,英文翻译“on the road”,直译就是“在路上”。这个剧目前在浙江卫视上映,不敢说热播,毕竟话题不多,评分不高。而咱们这号上的各位“钢铁直男”“钢铁直女”更是没什么追剧的爱好,所以,写这个话题,不是蹭热度。完全是因为老纳在这部剧里看到了太多快消企业的影子。

想来,大部分人没有看过这部剧,老纳尽量少写剧里的内容,多写一些快消企业存在的问题。剧已经演了45集,主角姚远终于把自己的远方快递弄没了。而这个弄没的过程,却是每个快消企业都在犯的错,无论你即将辉煌还是衰落。

01 、自己人


辽北第一狠人范德彪在小品《心病》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夫,我不想知道我咋来,我就想知道我咋没的“。成功的路可能各有精彩,但在失败的路上,大家却走得出奇相似。

《在远方》是一部快递行业的发展史。讲述了孤儿姚远凭借着自己的闯劲,在快递行业打出一片天空的故事。

故事不算新,但在细节上,让人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姚远早年是跟他二叔以及两个兄弟一起跑黑快递的。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兄弟。这些人成为远方快递早期发展壮大的有生力量。然而随着远方快递越做越大,每个人的心态都起了变化,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任人为亲,贪腐严重。连老板的一举一动也都有人在监视。


《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老乡文化,亲戚文化这是每个中国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不独在快递或是快消行业。这样的抱团文化在中国增量经济发展时期,没有任何问题,毕竟,“自己人”更值得相信。可一旦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这样的文化基本就是阻力大于发展力,让新进的员工缺少一种认同感。


《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比如,在福建为数不少的快消企业里,比如,达利、盼盼、雅客等,外地员工就是拿工资——这只是我的一份工作,并且,好的表现一定会被上面的人拿去抢功劳等等这样的心态。这让福建企业可以成为一个好企业,但很难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与之相似的,还有台湾企业了。多年来,在台湾企业工作的大陆员工都知道,自己在台湾企业是升不到高层的,只能安稳做个中层。直到统一企业出了刘新华后,台企没有大陆员工做高层的局面才被打破。

“在娃哈哈,外地人只能做到大区这一级别,再往上升,太难了。没什么上升希望,大家便只能想些灰色收入的法子。”任人为亲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贪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是被竞争对手打死的,你的死,永远是自己作的。

上行下效。老板的老乡、亲戚在贪,“自己人,不算贪,公司都是我们的”;老员工在贪,“老子为这个公司打江山,吃的苦,你们谁看到了,我只是拿些我该得的回报”;新进员工进来后,接着贪,“我不贪,哪来钱给领导”“企业这么乱,我贪点走人吧”……这些都是大多数企业的真实现状。

不要说讲旧情的宗庆后,就连一直给人以精明、职业形象的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在对待“亲人”的问题上,也有不少“八卦”。不止一人曾向老纳说:“农夫想有更大突破,让钟老板把他那几个亲戚开了,可他敢嘛?”这也许是一句戏言,却说明了现在快消企业的通病:老乡、亲戚想多吃多拿,新进的员工看不到希望。

剧中姚远说:“我整宿整宿睡不着,每天想着怎么做大做强,就为了添补他们那些窟窿。”然而,窟窿不是你做大做强就能补上的,娃哈哈曾做到700亿,离千亿只差300亿。


《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可以算是做大做强了,可此后,娃哈哈却进入了下滑通道。当然,我们无法判定这失去的份额是不是被内部“窟窿”吞噬,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娃哈哈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外面所言的“产品没创新”,“进不了城”……

02、背锅侠

职业经理人,职业背锅侠,这是越来越多职业经理人所扮演的角色。企业做好与你无关,企业死了,都是你的错。

《在远方》这部戏的女主角路晓欧就是这样一个职业经理人。她跟姚远是情侣关系,双方分分合合。在第一次创业过程中,路晓欧就因为与姚远理念不合而分开,路晓欧去了全球购工作。几年后,当姚远的企业越做越大,也越来越失控的时候,姚远又请路晓欧回来帮忙。并且许诺所有人事任免等都归路晓欧负责。


《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回归后,路晓欧的任何建议姚远都听不进去。听不得任何批评,整个企业姚远一言堂,下面的员工也都是姚远的人。“谁也不能说我们远哥的不是”这是远方快递的共识。

路晓欧通知开的人事会,姚远宣告不开。最后以和路晓欧结婚的名义,让路晓欧解除一切在远方快递的职务,准备他们俩的婚事去了。在远方快递被卖的时候,所有员工都说:“都是路晓欧这个女人害了我们远方,没有她的时候,我们远方发展的多好”。


《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这场景熟悉不?像不像每个快消职业经理人都会遇到的事情。

请你之前,老板把自己和公司贬的一无是处,我们问题太多了,你是我们的救世主,没有你,我们公司就要倒闭。你来吧,我们这里不仅待遇高,更能成就你的梦想。我给你股份,给你权利,我都不懂,一切都靠你“改革”,我们不会给你任何阻力;你想要什么?权利、工资、梦想,我这儿都有,只要你来我这里,我们三年百亿,五年上市,十年青史留名……

来了之后,你会发现:权利,谁给你的权利,你做这事儿请示过老板嘛?你熟悉我们公司嘛?我进公司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干什么呢。

老板说:“我请你来不是告诉我错的,而是让你去执行我的建议”。

老员工:“老板,这新来的哥们啥都不懂啊,完全是乱指挥,好好的企业,让他搞的一团乱,他没来之前咱们业绩10%在增长,他来了,业绩不仅没保住,还在下滑。你可不能信这帮职业经理人。都是平台成全了他,他在原来的企业就是一个螺丝钉,没什么真本事,就他在他们公司那位置,给狗挂个萝卜都不比他干的差。你看他来了,还带了一帮自己人。啥也不会干,就给我们找麻烦,这样下去不行啊。”

如果老板还想讲点信用,毕竟许诺过,所以还想坚持用一下职业经理人。下面的员工就要各显神通,用尽各种手段去让职业经理人灰心,自己绝望后离开。

这样的“背锅侠”绝对不在少数,而在他们离开后,还会留下很多骂名,认为企业衰败就是某某上任后留下的。

这不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哀,而是整个营销圈的悲哀,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环境里,每一步都注定是荆棘。

03、值不值


电视剧毕竟是故事,故事就要给人希望。可现实是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残酷的存在。

把公司开进死胡同的远方快递,最后以“卖身”为结局。而姚远在总结失败经验后又重新创业。为了少走弯路,他花了1000万找咨询公司为自己定位:专攻大件商品的配送。

听到他花1000万买到这样一个方案后,与他一起创业的身边人说:用得着他们教嘛,你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用得着一帮外国人教你怎么做快递啊。


《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在远方》火了,为何我看到了娃哈哈、农夫、达利的影子……


咨询行业,例来是良莠不齐,不只是中国,就连波特做战略的公司也把自己做死了。只是,在中国的咨询行业来讲,80%基本上是“骗子”。讲理论,讨拍板的人欢心,他们在行,但帮企业走出困境,他们只会雪上加霜。

当年,娃哈哈限入困境的时候,宗庆后就想找个咨询公司合作,为娃哈哈找一条新路。

于是,他遇到了号称中国第二策划的张默闻,推出了娃哈哈格瓦斯、娃哈哈启力等产品。现实是,此次合作,让娃哈哈又往深渊里下滑了几分。本就对咨询没好感的宗庆后,想来就更不相信所谓的咨询公司了。

2018年,娃哈哈宗大小姐想改一下娃哈哈的slogan,一开始是准备找各大咨询公司的,最后还是决定内部自己改一改。借着娃哈哈这一合作,张默闻却接了恒大冰泉。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成功的案例,也基本上都被吹上了天。往往,企业的策划案还没成功呢,咨询公司已经把自己策划的产品吹上了天,生怕企业不知道这案例谁做的。毕竟,大部分咨询公司会觉得,“总有一个案例,会瞎猫碰到死耗子嘛?”

这里就说三个大家不太熟悉的案例。

舒客,2018年同样花1000万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IBM做调研。当时IBM给出的建议是做电动牙刷。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电动牙刷发展的势头十分疯狂。虽然舒客没有独占这个红利,但至少没有错过这个风口。要知道,2018年初高露洁还对舒客进行调研,准备收购舒客。据高露洁当时负责收购调研的人员透露,彼时,舒客的利润十分低,甚至很多数据是做出来的。可抓住电动牙刷这一波红利,2019年舒客销量就过了40亿(据舒客员工透露),就连某个从舒客离职的员工做的电动牙刷销量也已过亿。

2019年还有一个单品爆火,叫SKG颈部按摩仪。SKG此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企业什么小家电都生产,巅峰期销量10亿,但这几年行业竞争压力过大,销量在2016年跌到4个亿。这一年,SKG公司花了500万做了次咨询,确定了以颈部按摩仪为突破口。三年后,SKG单品已经销量过13亿。要知道以前这个公司,所有产品销量加起来才4个亿。三年不到的时间,这个产品申请了无数专利,单品销量13亿。并成为大学生开学三件宝之一,与手机、电脑相提并论。

再早一点,2009年有家上海的化妆品公司找到一家咨询机构,这是这家上海化妆品公司第二次来找这家咨询公司了,第一次就因为款项全付还是先付一半没谈拢。这次,这家化妆品公司决定一次性付清。不过,这次,这家咨询公司又涨价了,比上一次翻了快一倍——300万。

彼时,上海这家化妆品公司,虽然有着七十年历史,但已经今非昔比,全年销量不过1.5亿。其中,老品卖了1个亿,新品卖了5000万。可咨询公司给出的建议是:以后全力做新品。这一决定,受到全公司销售人员的反对:疯了,不给1亿产品做定位,反而做5000万的新品,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最后,老板拍板,按咨询公司的意见来。2018年,这家化妆品公司全渠道销量过177亿,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化妆品,这家公司叫百雀羚。那家咨询公司给出的广告语:“百雀羚草本,天然不刺激”。之后,这家咨询公司又适时提出让百雀羚年轻化,后来有了百雀羚《一九三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经典案例。

回到电视剧《在远方》,给姚远建议,3公斤-20公斤配送的蓝本就是德邦了。德邦如今的发展,也不用我来说了。

“用别人的眼睛,看我怎么走出漩涡”,姚远对咨询公司这样评价。同样,咨询行业就像婚姻一样,可能这段婚姻不幸福,但人不能丧失找下一场婚姻的勇气。

企业走向失败,是环环相扣的,成功亦是如是。

本来,老纳是想靠着追剧,提前进入老年人的生活,没想到,在每个环节,想到的却是各个快消企业的兴衰史,看来是走不出这个圈子了。

唯一让老纳遗憾的是,快递行业才二十余年历史,却已经有一部电视剧记录他们成长、发展的过程,而快消行业如此丰富的历史,却没有一部系统讲述快消人、快消企业“历史”的书。就如同健力宝的李经纬,直到死亡,人们看到健力宝的故事也就是《大败局》里的那些,这些年都没有人再细挖深写。

老纳挺想写一部咱们快消人的书,这里面有尽量多的企业故事。如今,还在筹备中,你们支持嘛?愿意分享你的故事嘛?

让这本书里,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