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檢察建議拯救670餘年的古橋

拯救670餘年的古橋

湖北嘉魚:檢察建議促文物保護

  正義網訊(記者劉怡廷 通訊員李穎 餘奕)近日,湖北省嘉魚縣檢察院檢察官萬滋勝再次來到該縣官橋鎮大牛山村,看到有著670餘年歷史的下舒橋昔日裂縫的橋身得以修復,古橋周邊的雜草已被清除,心中很是欣慰。

  位於嘉魚縣官橋鎮的下舒橋,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678年曆史,2002年被湖北省政府列入第四批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但近年來它並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

  今年上半年,嘉魚縣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在辦案中發現,下舒橋橋面被砂石覆蓋,兩側雜草叢生,橋體由於河水衝擊及浸泡,毀損嚴重,河道長期淤積造成橋體基礎鬆動,隨時可能垮塌。更為嚴重的是,下舒橋還承擔了交通道路運輸功能,進出村組的車輛均經過下舒橋,長期有貨車碾壓,致使青石板橋面基本毀損,橋體變形,存在安全隱患。

  看到本該受到保護的下舒橋如此境遇,檢察官們立即行動起來,查找文物保護相關資料和法律法規,於今年5月向嘉魚縣文化和旅遊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對下舒橋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進行標誌,採取有效措施對其受損部分予以修繕。

  檢察建議發出後,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人員對下舒橋進行現場勘查,提出了技術性維修方案,並向省文物局申請專項資金進行維修保護。

  經過檢察機關與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目前下舒橋得到了有效保護,路面坑窪處填滿石子,脫落的金剛牆條石已經灌漿復位,橋體周邊雜草樹木已經清理完畢,並在兩端設置限高限寬,防止超重車輛通行,後期將繼續對橋體、河道等進行修復與清淤處理。

  “文物沉澱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是不可再生資源,也是難能可貴的文化基因,我們將繼續發揮公益訴訟作用,為傳承歷史文化精神貢獻檢察力量。”辦案檢察官萬滋勝對記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