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就吐蕃王朝的覆滅?

FEMS


在歷史上,青藏高原一直被視為蠻荒之地,然而在中國唐朝時期,幾乎和唐朝興起的時間相同,吐蕃王朝忽然神秘地崛起於青藏高原之上,成為這裡幾千年歷史中最強大的政權。

疆域最大的時候,吐蕃東部邊界到大唐長安城不過千里,北面一度兵臨天山北部,東北到甘肅寧夏一帶的賀蘭山,南面越過喜馬拉雅山直達恆河北岸,東南以大理為屬國,西部直達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中部,儼然一個龐大帝國,東面經常跟唐朝打仗還互有勝負,西面也不斷跟阿拉伯帝國交手,對於南面的天竺和北面的一些西域小國,基本上都屬於吊打了。


吐蕃建國於公元618年,滅亡於842年,從松贊干布的父親囊日論贊開始到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松贊干布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相當於秦始皇一樣的人物,青藏高原各部在他的帶領下凝聚成強大勢力,逐漸走出封閉的內陸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會第一次出現勃勃生機,而且他統一了青藏高原上的錢幣和度量衡等,還創造了文字,使得青藏高原上的各個部落開始融合並出現統一社會的形態。


松贊干布與唐朝採用友好的政策,所以唐太宗還嫁文成公主給松贊干布,並且生長幹部還接受了唐太宗的冊封,然而在松贊干布之後,吐蕃開始與唐朝交惡。

670年,吐蕃滅吐谷渾,又侵入屬於唐朝的西域,675年唐控制西域,687年-689年吐蕃再佔西域,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又復收西域,唐朝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駐唐兵3萬,唐朝長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隴右,但是在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後吐蕃又趁機擴張佔領西域多地,直到851年左右唐朝張議潮才又重佔隴右河西北庭,可以說吐蕃曾長期對唐朝形成軍事上的強大壓力。


吐蕃騎兵裝束和武器配備

吐蕃的衰落和滅亡有多種原因,下面簡單表述一下。

1.對外戰爭太頻繁。

吐蕃的衰亡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它長期對外戰爭的結果。不單是對唐朝,吐蕃對周邊國家一直戰爭不斷,9世紀以後,吐蕃開始由盛轉衰,不能再向外擴張。


2.內部矛盾愈演愈烈。

到了八世紀中葉以後,吐蕃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日趨激化,王室內部互相爭奪,使吐蕃陷於分裂。吐蕃將領之間又發生混戰,給人民帶來了更大的災難。比如吐蕃王朝自朗達瑪死後,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據一方,互爭權位,攻伐不己。

3.地方起義不斷衝擊吐蕃的統治。

中期以後,吐蕃各地都有大規模起義,起義軍中規模較大的有兩支,一支是東北部的隨軍奴隸在河隴地區發動的大暴動,自號“渾末”軍,這個起義軍的主要參加者是河隴地區的吐蕃奴部,除此之外還有受吐蕃奴隸主奴役的党項、回鶻、羌、漢和其他民族。另一支是發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隸平民暴動,其從吐蕃東部開始爆發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隸大起義,直接導致了吐蕃王國的滅亡。


科普大世界


吐蕃王朝,一個統治青藏高原長達二百多年的王朝,自7世紀正式建國到9世紀四分五裂而滅亡,期間,8世紀末9世紀初,吐蕃王朝達到鼎盛時期,一度攻下大唐不少疆域,然進入9世紀之後,卻迅速衰落,進而滅亡,其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認為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為囊日論贊(松贊干布的父親),自他成為贊普開始,南征北戰,征服了很多部落,形成了日後吐蕃王朝的雛形,在他被暗殺後,松贊干布成為贊普,迅速平定內亂,然後遷都邏些(拉薩),建紅山宮(後來的布達拉宮的一部分),在這裡,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制定文字,修訂律法,吐蕃做為一個王朝正式走上歷史舞臺,松贊干布與大唐交好,娶文成公主,促進了吐蕃與大唐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為吐蕃帶來了文化和經濟等的繁榮。

之後到了八世紀,吐蕃和大唐的關係緊張,更在安史之亂中,吐蕃趁大唐無暇顧及,佔領隴右和河西的大部分大唐土地,疆域最大的時候,東面與大唐以隴山為界,北到寧夏賀蘭山,南面以南詔為屬國,還一度推進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恆河北岸。然盛極必衰,朗達瑪去世後,所有的社會矛盾集中爆發,各地起義不斷,派系鬥爭不斷,最終使得吐蕃四分五裂,然後滅亡。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吐蕃王朝的覆滅?四姑娘以為原因如下:

連年征戰

戰爭是相當耗財力的,而在吐蕃歷史上,曾發動過數不清的戰爭,雖然疆域一度很威武霸氣,但實際上國內財力卻消耗過大,經濟完全跟不上戰爭,長此以往,國力越來越弱,就是一副強撐起的空架子。而且賦稅的重壓也會讓百姓苦不堪言,默默忍受到一定程度,其爆發的威力是很大的。

尊崇佛教

松贊干布繼位後,對佛教很看中,青藏高原給佛教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管是出於政治目的還是個人愛好,吐蕃最高統治者對佛教的宣傳出了大力,松贊干布、赤德松贊、赤祖德贊是“三大法王”,都為佛教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赤祖德贊時期一度實現了政教合一,然而佛教卻不被大部分舊貴族所接受。佛法盛行,用於建造佛寺的財政負擔加重,而赤祖德贊又實行七戶養僧制(七戶人家供養一個僧人),大量的人成為佛教徒,使得百姓的賦稅進一步加重,加深了矛盾,而且,佛教和原生苯教之間還存在著鬥爭,這都使得吐蕃王朝內部矛盾重重。

滅佛

朗達瑪被反佛勢力推上最高位,然後開始滅佛,針對佛教的佛、法、僧三寶來摧毀佛教,致使青藏高原的佛教遭到沉重的打擊。這遭到了僧人們的記恨,所以朗達瑪做了四五年的贊普,就被一個名叫拉隆多吉的僧人殺死了。

朗達瑪一死,所有的矛盾全部爆發,最後導致吐蕃王朝覆滅。


蕭曉四姑娘


吐蕃王朝在7—9世紀的時候是超級霸權般的存在,厲害得不得了,東面吊打大唐帝國,西面可以虐殺阿拉伯帝國,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是當時東、西方世界的超級大國,但吐蕃王朝可以同時和這個兩個超級大國開戰,而且一直佔著上風,可見它的厲害。


上圖是吐蕃最強大時候的勢力範圍


但是吐蕃的厲害不是太持久,一百多年就崩潰了,原因就在於他太厲害了,消耗太大,青藏高原的經濟基礎是比較差的,靠青藏高原的河谷農業和遊牧經濟支撐一個超級軍國帝國,可以得志於一時,卻不能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帝國,因為他耗不起,天天打仗,財富消耗過大,而吐蕃所處的地理位置,由於遠離發達的農業區,又使得他打出去以後,佔的地方的經濟基礎也很不好, 吐蕃向東發展佔的西域、河西走廊,論經濟實力當然比不上江南,而向西獲得克什米爾一帶,也比不上中亞的河中地區,所以戰爭的勝利不能使他的綜合實力有迅速的提升。


著名的唐蕃會盟碑


由於一味地把國力用來對外擴張,吐蕃王朝的內政就比較慘了,國內老百姓的負擔重,生活困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吐蕃王室大力提倡佛教來安定人心,來讓老百姓在精神上得到滿足,這樣吐蕃形成了發達的佛教文化氛圍,佛教一發達,成了另一個消耗社會財富的東西,要知道“信仰”的花費是很貴的,沒錢你玩得起信仰嗎!這樣吐蕃人不但要負擔王朝的賦稅,還要負擔佛教繁榮的開銷,再加上青藏高原的經濟基礎本就不好,這麼一百多年折騰下來,徹底被掏空了,最後世俗貴族為了佛教僧侶集團奪取社會財富的控制權,發生內訌,這就加速了王朝的崩潰。


吐蕃王朝時代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


只愛潘多拉


一個資源貧瘠人口又不算多的高原帝國可以逞強一時,不能逞強一世,年年征戰四處攻伐,就吐蕃那點經濟力量和人力資源經得起多少年消耗;再有一點,宗教信仰的沉重負擔也是吐蕃王朝垮臺的重要因素,不信的可以研究一下唐武宗為何滅佛,簡言之,過度興盛的宗教就如吸血鬼,超級大國唐都受不了,何況吐蕃。


蜀中叟


吐蕃國應該是,農奴制度。而不可否認的是,青藏高原的生態非常脆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非常低。

這就說明,當時的吐蕃國,他們的制度,這個生產關係非常落後,生產力低下。當一個國家長時間太平的話,那麼它的人口就會出現爆炸式增長,從而對環境產生很大的生存壓力。

反過來,如果土地和生產力,無法養活,很多人口的時候,就會出現階級矛盾突然爆發的情況。

當人類沒有吃的時候,那麼就會出現,弱肉強食的情況。森林法則就會佔據主導地位,從而通過,自身來降低人口,雖然這聽上去非常殘酷,但這就是歷史的發展。

一片土地上,當生產力沒有長足發展的時候,那麼它的人口承載力,都是有一個極限的。如果超過這個極限,那麼不管是人類自身或者大自然,都會通過自我淨化來消滅一部分人。

螻蟻尚且偷生,所以大部分人並不會放棄自己生存的權利,哪怕這個權利非常渺茫,他們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爭取到這一絲生存下去的權利,所以就會爆發各種衝突戰爭。



躺著看驢


一句話,就是宗教,生產力低下的農奴制政權,從擴張型走向內省來世回報的宗教修為,青藏高原苦寒之地,沒有爆發力的政權又能存活幾時?


豬背烏鴉


是氣候。漢、三國、西晉等朝代,吐蕃對中原王朝沒有影響,但隨著唐朝的崛起,吐蕃也崛起了,唐朝滅亡不久,吐蕃也衰落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氣候。

唐朝時氣候溫暖,青藏高原也是氣候溫暖,養活的人口也多,於是吐蕃就有大量的軍隊對外擴張。那時的西域降水應該也比現在多,所以絲綢之路很繁榮。

但宋朝為什麼國力就不行了呢?我覺得是因為北方降水少了,不適合耕種,但適合長草,於是契丹、女真、蒙古、西夏等遊牧民族紛紛擴大建立政權,而漢人因為降水少導致耕地少了,養活的人口少了,軍隊人數少了,補給少了,沒法壓制北方遊牧民族了。

遼代契丹人到了中原漢化,被金國女真滅了,金國女真到了中原漢化,又被蒙古滅了,所以那時農耕政權都打不過遊牧政權。契丹、女真都是現在漢人的一部分,其實後來清朝女真,也就是滿族,也可以說是漢族的一部分了。

吐蕃到了宋朝也已經衰落了,無法參與中原奪權,直到後來被蒙古收服。所以吐蕃衰落也應該是氣候降水少了,變冷了,青藏高原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