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定西爲什麼被稱爲「苦甲天下」,苦甲天下是什麼意思?

蜜糖糖娛樂


定西,不生活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很難體味其“苦”,用“苦甲天下”來形容毫不為過。

造成定西“苦甲天下”的原因有這麼幾點:

地理因素

定西地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受秦嶺、祁連褶皺、六盤山支脈及黃土高原等影響,定西地區地貌比較複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嶺、梁、峰、峴、墩、嘴、頂、尖、坡、坪、臺、崖、埂、塄、溝、 岔、灣、屲、灘、坑、川、河、谷等多類地形交錯,很多地名就是以這種地形命各的。這種溝壑丘陵的地形地貌,加之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即便降雨,也因地表徑流,經雨水沖刷、侵蝕,使山川更為破碎。可以說,隴中這方土地屬不毛之地,根本不具備“人類生活”的基本條件。

歷史因素

自西周始,今定西所屬地區戰亂頻繁,飽受摧殘和蹂躪,幾乎每一時期、每一朝代,政權更迭,隴右均為群雄逐鹿之地。在無休止的殺伐征戰中,隴中地區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夏商,今定西地區屬西戎(西羌)之地,後周人、秦人不斷用武力征服,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分全國36郡,今定西地區置隴西郡。西漢時期,隴右地區飽受匈奴侵擾。西漢末年至東漢,隨著中央政權統治力的弱化,羌族先住民不斷反叛,羌漢戰爭持續近300年。三國時期,隴右地區為蜀國北伐前線,蜀魏大戰四十五年,東晉至南北朝,隴右地區更是水深火熱,民生凋敝。隋、唐300多年,隨著中原王朝國力強盛,邊疆不斷拓展,隴右地區已完全置於中央政權控制範圍,相對來說國泰民安,但也有吐蕃屢犯。宋代以後,除吐蕃侵擾,又有西夏、金人屢犯,戰事連年不斷,中原王朝對此屬地控制力越來越弱,至元代完全置於外族鐵蹄之下。明朝歸附,清代又失,期間,今定西轄地飽受韃靼劫掠和回亂之禍。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更是曠日持久,定西地區兵燹連年,民生無息。

自然災害

據有史可查,自夏、商以來,今定西所轄地區水患、地震、饑荒、雹災、蟲災、疫災、旱災連綿不絕,貫穿定西苦難發展史。僅雹災有記載的達90條之多,有關地震的記載比比皆是,“壓殺人眾。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山崩地裂,河決泉湧”“地裂數十丈,死傷甚眾”“毀壞城廓廬舍,陷數百家,壓死人畜無數”“連震三次,民室倒塌,死傷民眾。”“隴西地震百餘日,城廓頹夷,陵谷變遷”“鞏昌府地震,岷州(今岷縣)尤甚,聲響如雷,城牆樓臺、官民房屋十倒八九,壓死人畜不計其數”……

定西地區有“十年九旱”之稱,幾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乾旱發生。自有記載的西漢惠帝二年(前193年)夏,隴西郡大旱以來,至今載入志書的大旱成災就有60多條,“隴右旱,民大飢,死亡甚眾”“鞏昌府大旱,民大飢,人相食”“臨洮府旱,餓殍甚眾”“春、夏、秋旱,民大飢,餓殍盈途”……

關於定西旱災導致民飢更有慘絕人寰的的記載。“嘉靖七年(1528年) 鞏昌、臨洮府轄縣通渭、隴西、狄道等縣大旱,人食草茹木,以至人相食

。”“崇禎十三年(1640年) 隴右大旱,絕糶罷市,木皮食盡,十死八九,人相食,流亡不計其數。”“民國13~17年(1924~1928年),定西各縣持續旱,17年特大旱,18年特大飢。民剝食樹皮,離鄉背井,賣子求生,人相食,餓殍遍地。絕戶村到處可見。”“民國18年(1929年),甘肅全省空前大旱。入春夏後,樹皮、草根、麩皮、油渣食盡,時有人相食,甚至易子而食者,人民妻離子散,傾家蕩產,十室九空,哀鴻遍野,積屍盈道,狼狗結群,聚食死屍, 欲賣子女為奴,而難求得,扶老攜幼出外逃生者,多被餓死於野外,白骨曝日,無人掩埋。尚有倒地未死,而被狼、狗活食者。饑民爭食尚未氣絕者。甚有母親已死,嬰兒猶爬屍尋吃奶者。”

可以說,造成定西目前貧困的主要原因就是乾旱所致。新中國成立以來,大旱也是連年發生,造成莊稼絕收的年景也有10餘次之多。

人口遷徙

其實,在遠古時代和漢、唐時期,隴右屬邊塞之地,人口稀少,人類活動不足以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隴中大地森林密佈。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大敗匈奴後,遷移關東貧民72.5萬人於隴西等地,墾殖戍邊,這算是古代隴中地區最大規模的一次人口流入。

“明代中葉以後,大量的四川、湖廣流民絡繹進入隴西山區開墾。”明、清以後,隨著大量漢人北遷,人類的繁衍造成與環境的嚴重衝突,毀林開荒日甚,昔日蔥蘢之地,今已成童山荒地。

可以說,定西的人口發展速度對生存環境造成的壓力是巨大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尚未實行大規模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增長過快,耕地資源緊缺,加之經濟凋蔽,產業不興,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產業不興

定西,自古就是傳統農耕區,沒有大型礦產資源,工業基礎薄弱,商貿不興也不活,農業種植主要以馬鈴薯、小麥、玉米、豆類、糜谷等低附加值農產品為主,僅以解決溫飽為目的,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力低下。

長期以來,定西的發展主要依靠國家扶持和發達地區友好城市幫扶,財政自給能力差,主要依靠國家轉移支付。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多元化,定西才迎來了發展黃金機遇期。馬鈴薯產業逐漸做大做強,在解決農民溫飽的征途上發揮了獨特而巨大的作用。中藥材種植也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拓寬了渠道。勞務輸轉更使新生代農民擺脫了對土地的依賴,從此告別“靠天吃飯”的歷史。


環視隴原


我的大學同學裡有幾位是來自定西的,聽他們說過其家庭的苦難程度。也感覺得到他們確實是貧苦家庭裡走出來的。


睿府旗人


定西市,甘肅省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蘭州市與天水市之間。現轄1區6縣,常住人口270多萬。定西曆史悠久,但一直沒有固定的中心,隴西、臨洮、岷縣、安定區都曾當過州、郡、府一級行政機構治所。定西地處黃土高原、甘南高原、隴南山地交匯地帶,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半乾旱氣候,是全國土豆三大主產區之一。由於自然、社會、戰亂等多種因素影響,是全國最貧困的地方之一,有“苦瘠甲天下”之稱,比另一個也稱“苦瘠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地區還要貧困。

首先我在這裡申明,我沒有去過定西,但我有一個老班長是定西的,他寫的一手好字,非常快樂,他給我的感覺,非常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自信,整天以微笑識人,講述他家鄉的故事,都是自信滿滿,給人留下更多是文化,更多的談的教育,在他們家鄉,他經常講有一句話比較勵志,"在苦不能苦孩子,在苦不能苦教育",攻讀學生成就孩子們的學業,成了他們每個家庭必須完成的任務,孩子上大學成了他們家家戶戶的美談,“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用來形容他們的家鄉對教育的重視稱度,是再也準確不了的。無論是空氣清新的早晨,還是風清月明的傍晚,他們家鄉人們的學風可以說是“人影幢幢,書聲朗朗,晨吟暮讀,校園絕唱”這些場景就是他們家鄉學生的真實寫照。近日我和他在微信上聊天,還是滿滿的給人以歡樂,他們的家鄉通過移地搬遷,精準扶貧,發展馬鈴署產業,家鄉面貌發生了翻天履覆的變化,人民的生活就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苦甲天下"的帽子,馬上就會徹底摘掉了。







橄欖劍社會


這句話應該為晚清重臣左宗棠所說,意為“天下最苦的地方”。

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時稱“隴中苦瘠甲天下”,聯合國專家甚至說定西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聽這些話,就足以使人巴達巴達地掉眼淚了。不過,他所說的隴中,除了現在的定西,應該還包括會寧一帶。因為山大溝深,能澆灌的水地極少,基本都是靠天吃飯,雨水不足的一年,幾乎沒有收成。

定西苦到什麼程度?有則段子說,定西人全家只有一條褲子,兄弟姊妹輪流穿著出門。這還不算太誇張,有實例可循,父母的舊衣服,裁裁剪剪給孩子們穿,老大穿完老二穿,先當外套再當汗衫。

現在的定西市轄一區六縣,原定西縣改為安定區,其中臨洮、隴西相對富裕,其他各區縣依然貧困,所以臨洮、隴西人對定西市行政中心設在安定區很不以為然。

乾旱缺水是定西最主要的問題近些年定西大量種植耐旱作物馬鈴薯,日子有所好轉。鄉下山地種馬鈴薯,城裡人加工馬鈴薯,所以定西現在是名副其實的“馬鈴薯之鄉”,就看不遠的將來能不能擺脫“窮根”。岷縣渭源隴西臨洮則以種植藥材名世,收穫也還不錯。


小重山


定西位於甘肅中部,它的地理位置還挺優越的,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很多農村地區都很貧困的,貧富差距比較大,清華學子稱自己家鄉定西市苦甲天下這個用詞顯得比較通俗易懂。


定西那邊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比較貧困的,當地的貧困人口數量比較龐大,人民依靠種植業賺錢養家餬口維持生計,有的家庭勞動力不多,收入水平比較底下,難以維持生計,過的日子挺貧困的。有的家庭身體不舒服,家庭開支比較大,生病的時候看病都看不起,挺困難的,上有老下有少,經濟壓力挺大的。

雖然定西這邊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但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定西人傑地靈,走出去了很多優秀人才。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大成人,發憤圖強,爭取考上大學,跳出窮困的日子,能夠找份好工作,養家餬口。定西那邊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挺適合中藥材和馬鈴薯種植,農村朋友們可以嘗試種植一些馬鈴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脫貧致富。馬鈴薯的產量和銷量還是挺不錯的,只要你用心種植經營管理說不定會有一個好收成的。


說一說蘭州美食


定西著名的,只有洋芋蛋。定西笑話,“定西三大寶,土豆洋芋馬鈴薯”!當然,這個定西,一般指市府所在安定區,以及隴西、臨洮、通渭、渭源等北部地區。岷縣人除了填報表外,都不承認自己是定西人,因為生活習慣、民風民俗、消費觀念、自然地理、特產資源等等,差異太大了。


文藝觀察


定西有著"千年藥鄉"之稱,盛產200多種藥材,而`當歸′就是其中之一,質量獲得中華`當歸′甲天下!

岷縣是`當歸′甲中華"美譽",被人們譽為'岷歸'。


文通39


苦甲天下是以苦告諾世界,現在我不知道若過去親臨定西,就知定西之苦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得亮1


去到定西深入鄉村和大山深處仔細查看一番才能真正懂得“苦甲天下”的含義了。☆☆


曹佔仁


由於資源貧乏、收入水平低下和糧食短缺,定西地區絕大多數人的生存受到威脅,該地區貧困人口達到70%左右,無災年份,農民只能勉強對付溫飽,而一遇災害,溫飽問題就難以解決,村民們不得不出外“討吃”.村民們數百年過著“身上無衣,鍋裡無米,炕上無席,房不遮雨”的生活.傳說一位官員大白天到一戶村民家裡走訪,見內屋有人裹著一床破被躺在炕上,便問接待他的村民道:“家人此時還在睡覺嗎?”村民面有難色,但還是無奈地回答:“全家幾口人僅有一套衣褲,所以只能輪流外出.”這樣的狀況在西海固並不少見,因此,定西地區歷來有“苦甲天下”的說法,意思是說,天下再也找不到比西海固更貧苦的地方了.但是這塊土地卻人才輩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