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什麼都沒得到"

“不幹不幹,我不脫貧!”近日,雲南昭通一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這是怎麼回事?

近日,昭通市鎮雄縣羅坎鎮茶蔚村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姜同勳拒絕簽字脫貧的通報》。

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

通報指出,此前,村委召開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評議會研判預脫貧對象,一致認為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姜同勳一戶達到脫貧標準,可以脫貧。但當片幹部通知本人到村委會簽字認可時,姜同勳拒絕簽字認可,還說出“我什麼也沒有得到、都是拿給那些關係好的人享受了”的話。

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

茶蔚村在雲南的地理位置

實際上,姜同勳戶享受2018年農危改拆除重建指標,補助3萬元(因不配合拆除舊房,還有2萬元未劃撥);2018年政府代繳醫療保險、養老保險280元;2019年政府代繳醫療保險,養老保險280元;享受A類低保一個,每月304元。

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

根據《茶蔚村村規民約》,茶蔚村民委員會決定對姜同勳案例在全村範圍內通報,希望本人能立即糾正這種錯誤的行為,積極配合村委工作脫貧致富奔小康。

這則通報發出後就刷爆了朋友圈,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認為扶貧先扶志,這種等靠要的思想應該引起重視↓↓↓

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

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

人窮不能志短,扶貧先要扶志

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重要基礎,最近,關於扶貧過程中“等靠要”思想的話題一再引發討論。

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

視頻中,扶貧工作者李波站在石料堆上講話。

10月底,一條名為“雲南一扶貧工作者‘罵’貧困戶”的短視頻曾在自媒體和朋友圈刷屏,視頻中,雲南墨江扶貧工作者李波說的一席話引發網友的強烈認同:“幸福不是靠張嘴要來的,不是伸手要來的,不在家中翹著腳等來的。你看看那些開車、住洋房的人家,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不都靠自己雙手!”

給貧困戶做一下簡單分類,便不難發現,除了老弱病殘等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不具備脫貧條件的人,剩下的主要就是脫貧能力匱乏、脫貧志氣不堅的人。其中卻也有少數“張嘴談條件,伸手要好處”的“懶漢”,有的汲汲於眼前的蠅頭小利,有的甘於長期貧困。

針對這種情況,2018年8月公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要開展扶貧扶志行動,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對於那些有勞動能力、無脫貧志氣的貧困戶,做好思想引導、克服思想惰性是激發內生動力的前提。只有當貧困人口意識到通過勞動擺脫貧困的可能、嚐到了脫貧致富的甜頭,調動扶貧意願、靠自身努力擺脫長期貧困才會成為可能。

扶貧先扶志,要“對症下藥”

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比較重,缺少主動脫貧的動力;有一些地方領導幹部想摘掉“貧困帽”,但一些“懶漢”卻想守住貧困村的身份,甚至為此鬧事;有一些基層幹部覺得,扶貧被少數人當成了一種福利……如何應對扶貧過程中出現的類似情況?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

究其所以,貧困有很多產生原因,“精神原因所致貧困”比“物質原因所致貧困”更具隱蔽性和傳播性,其危害更大,脫貧難度也更長期和艱鉅。

當前精準扶貧不僅要精準到人,精準到錢、房、物,“,因地制宜”;更要精準到人的“志氣、精神、骨頭”,真正“對症下藥”。避免“養懶漢”現象,根本是要打開貧困戶的心結,培養志與智等內生動力。破解“懶漢”問題,屬於扶貧中的“扶志”層面上的,不是簡單地給錢給物就能解決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只有要摒棄“速效”思想,堅定滴水穿石的信念,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精神,才能為解決“懶漢”問題培育深厚土壤。

雲南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自稱

今年4月30日,雲南省東川區等33個貧困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雲南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於一身,脫貧任務十分艱鉅。但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一組組數字說明這場戰役打到了實處↓↓↓

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長144.4倍

來自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的數據顯示,1957年雲南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為66元,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95元,比1957年累計增長144.4倍,年均增長8.5%。1957年雲南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63元,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比1957年累計增長121.9倍,年均增長8.2%。

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07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07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1.7%,持續下降到2018年的5.39%。

累計有48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

2017年,1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2018年33個貧困縣摘帽,至此,全省累計有48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佔貧困縣總數的54.5%。

產業扶貧覆蓋411.25萬貧困人口

產業扶貧,2018年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1.25萬人,530.22萬貧困人口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建成安置房174899套

易地扶貧搬遷穩步推進,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安置房174899套,已入住169588套、685054人。

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脫貧52.73萬人

啃最“硬”骨頭,截至2018年底,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5.17萬人,已實現脫貧52.73萬人。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實現整族脫貧。

60多萬名各級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

夯實攻堅克難社會基礎,全省累計派出2.2萬名幹部擔任第一書記,派出10.9萬名幹部駐村幫扶,目前,在崗駐村工作隊員3.5萬名,推動60多萬名各級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

入庫項目56695個

打牢精準幫扶工作基礎,全省122個縣(市、區)、1312個鄉(鎮)、12137個村,現在入庫項目56695個。

1400億元支持脫貧攻堅

全力保障扶貧資金投入。2016年以來,我省持續加大財政資金的籌措投入上下工夫,省級專項扶貧資金從2016年的28.15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62.96億元,增長2.24倍,年均增長30.78%。同時,積極籌措各項涉農整合資金,截至2019年9月底,已下達88個貧困縣中央和省級涉農資金(含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計471.18億元,4年來,累計籌措整合資金超1400億元,確保有足夠的“真金白銀”支持脫貧攻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關鍵階段,在扶貧過程中,也不能一味怪貧困戶“太懶”,要多想想他們能幹什麼,有沒有合適的產業為他們創造實實在在的脫貧環境,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脫貧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