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水浒传》:将门之后杨志,为何诸事不顺?

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顾倩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

这一段篇幅挺长的话是“青面兽”杨志在梁山脚下初遇王伦时做的自我介绍,按道理,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应该很简洁,只要通报姓名即可,而杨志却做了一份如此冗长的自我介绍。杨志为何如此反常呢?我们从他这一段自我介绍中就可以捕捉到个中缘由:杨志觉得自己时运不济,一直诸事不顺,心中压抑许久,无处可倾诉。如今乍见王伦对他似乎挺友善,他便忍不住对着几个陌生人一吐为快,似乎要把心中的委屈和不满全部倾泻出来。

客观地说,杨志的起点并不算低,他是三代将门之后,北宋赫赫有名的战将杨令公之孙。但奇怪的是,杨志似乎一直诸事不顺,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文以杨志先后经历的四件事情来细加剖析他一直诸事不顺的原因。

再看《水浒传》:将门之后杨志,为何诸事不顺?

“青面兽”杨志

1、失陷了花石纲:缺乏谋划

杨志虽然出身将门之后,但等到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但好在他的家传武艺卓绝,让他年轻时通过应试武举,后来一直做到了殿司制使官。

殿司制使官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是殿帅府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杨志所属的是殿前司,殿前司所属诸班直、步骑诸指挥在内为皇宫禁卫,随驾出行则为皇帝近卫,随侍左右。国家大型祭典,执行仪仗、引导、安保、护卫任务。

因而当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的时候,便派遣了包括杨志在内的类似的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但诡异的是,皇帝派出的十个制使,九个都成功回京复命,圆满完成任务,唯独有杨志在黄河里遇到风浪,失陷了花石纲。

什么叫“花石纲”?按照《宋史》记载,花石纲是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花石纲体积庞大、重量巨大,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运送花石纲的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

可见押送花石纲走不得陆路,因为以当时的陆路运输能力,这么体积庞大、重量巨大的花石纲根本没办法运送,因而只能走水路,以大型船只运送。

走水路,以大型船只运送,黄河是必经之路,就必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比如是否有大风暴这样的恶劣气候;还要考虑到是否有精通水路运输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负责,因为大型船只的水路运输,必然需要非常精通水路运输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负责,才能确保不出问题。

虽然书中没有具体写为什么其他九名制使都能顺利回京复命,偏偏杨志就会因大风在黄河翻了船而失陷了花石纲。但我们不难猜想,杨志必然是押送花石纲的过程中缺乏谋划,在气候因素和技术因素两个环节中欠缺妥善和周密的安排,才会导致失陷了花石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杨志失陷花石纲之败,就败在了自己缺乏谋划上。

再看《水浒传》:将门之后杨志,为何诸事不顺?

高俅

2、巴结高俅失败:缺乏担当

应该说,本来杨志的运气也不差,他和其他九名制使一样,都受了皇差——能够接受皇差本身就是一种器重,而且办皇差还意味着获得了一次绝佳的表现机会,只要用心办好了皇差,圆满完成任务,回去必然能得到厚待和回报。

办皇差这样的机会,多少人都梦寐以求啊!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得不到一次这样的机会,可是杨志却得了这样的机会。但遗憾的是,杨志对这趟皇差缺乏精心的谋划,其他九名制使都圆满完成任务,只有他一人办砸了皇差。

这个时候,皇差的另一面性质就显示出来了:办好了皇差自然能得到丰厚的奖赏和回报;但如果办砸了皇差,那就意味着比办砸了其他公务要承担更为严重得多的后果,轻则问罪,重则问斩。

杨志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害怕要承担后果,他心里没底,不知道这样回去是会被问罪还是会被问斩,惊惧之下,干脆一逃了之,远躲他处避祸。

很显然,杨志一错再错:因为自己缺乏精心的谋划办砸了皇差,这是一错;又害怕被皇帝追责,不知道会面临什么处罚,吓得干脆躲起来,这是明显缺乏担当的行径,令人不齿,这是二错。

杨志一直躲到天下大赦,他打听到了他的罪责得以被赦免,认为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便把所有的家当全都变卖成金银财物,费尽周折上下打点,好不容易打通到了殿帅高太尉那里,得以被引见给高太尉。但杨志没料到,自己倾尽所有上下打点,本以为还能再补殿司府制使职役,却被高俅一顿臭骂,再被赶了出来。

杨志到了这一步,除了一把随身携带的祖传宝刀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了。杨志巴结高俅失败,责任在谁?客观来说,高俅斥骂杨志所言并无过分之处,的确是因为杨志自己缺乏担当。办砸了皇差,不敢来承担责任,却一逃了之;等到天下大赦,又跑出来行贿索要旧职,这样的人,谁敢再要呢?高俅虽然干了不少坏事,但我认为,他对杨志这事儿干得并无不当之处。

再看《水浒传》:将门之后杨志,为何诸事不顺?

牛二

3、杀牛二被刺配:缺乏理智

杨志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贿赂高俅上,出乎他意料的是,居然巴结高俅失败了,他所有的家当都没了,只剩下了一把祖传的宝刀随身携带着。在客店住了几日,身上的盘缠全都没了。

走投无路的杨志,只得打起了这把宝刀的主意。把这宝刀卖了得来的钱用作盘缠,再另做打算。杨志缺乏才干,又缺乏担当,就这样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入了困境。

一些遭遇坎坷的人,往往都会抱怨:“人落魄来了,喝凉水都能塞牙缝。”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落魄遭遇归结于自己时运不济,却从不曾往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杨志此际正是这样的遭遇。

杨志手持宝刀,插着草标儿,在马行街内站了两个多时辰也无人问津。无奈之下,晌午时分,便转到了天汉洲桥热闹处来卖宝刀。不料,在这儿却碰上了这个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牛二。牛二何许人?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牛二是怎样的人?他专门祸害百姓,欺凌弱小,但他却没犯下人命官司,他犯下的事儿说小不小,说大不大,把他抓进牢里,过段时间又出来了,继续为祸。他又没有什么重罪,没有依据判他重刑。所以对于这种人官府也拿他没辙。百姓对这样的泼皮无赖只能一躲了之、避而远之。

可杨志不了解这些,就这样被牛二给缠上了。牛二是撒泼打滚之人,他哪里是真心想买杨志的宝刀呢?何况他也没钱,他就是想用他那撒泼打滚的老办法,白讹了杨志这把宝刀。

牛二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卖刀的落魄汉子杨志,沦落到了连祖传宝刀都要卖了来活命的地步,接二连三的不顺和挫折,已经使杨志内心积压了许久的愤懑和不满。现在好了,真的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就连个泼皮无赖都敢欺负到他头上来了!

杨志内心积压许久的愤懑和不满一直在寻找一个发泄的机会,一直在等待一个爆发的切口,而牛二恰好撞了上来,就变成了杨志发泄的机会和切口。久历江湖的杨志先是大声让远远围观的众人做个见证,随即一刀割了牛二的喉咙,又紧接着在牛二的胸口连搠了两刀,牛二一命呜呼。

牛二固然可恶,但杨志其实完全可以以拳脚打倒牛二之后再一走了之,他偏偏不理智地杀了牛二。为什么说杨志杀了牛二是不理智的呢?很显然,他杀了牛二是得不偿失之举:这口祖传宝刀本来可以卖个三千贯,结果被官府收缴了;杨志自己本来好歹是个自由之身,杀了牛二,虽然官府考虑诸多因素对他从轻处罚,判了他脊杖二十、迭配北京大名府,但杨志就这样失去了自由,变成了刺配犯人。

再看《水浒传》:将门之后杨志,为何诸事不顺?

杨志卖刀

4、被劫走生辰纲:缺乏宽容

名将之后杨志,居然沦落成了一个刺配犯人,命运到此,似乎已经把他无情打入了人生谷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杨志再一次迎来了让命运峰回路转的机会:他刺配到了北京大名府,因祸得福,却得到了大名府最高长官留守梁中书的赏识。

梁中书在东京时就认得杨志。认得杨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知道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这个非凡的出身;二是听闻杨志有过人的武艺,只是未曾亲眼目睹而已。因而梁中书便把杨志直接留下来听候任用。

杨志从失陷花石纲开始,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诸事不顺,到了这里峰回路转,竟然得到了大名府最高长官的赏识,杨志内心无疑是十分珍惜这次命运之神的眷顾的。因而在梁中书府上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得到梁中书的抬举和重用。

梁中书给了杨志一个露脸和显本事的机会,杨志也不负厚望,凭借出色的武艺,和大名鼎鼎的大名府正牌军索超打成了平手,赢得了上上下下众人的认可的尊重,也赢得了梁中书的厚爱和器重。

梁中书看中了杨志卓绝的武艺,行事又小心谨慎,便派他负责押送孝敬给岳父蔡京太师的十万贯生辰纲。命运之神似乎向杨志伸出了幸运之手,要把他从人生低谷中拉起来。因为,如果此次出色完成梁中书交代的这个差使,他必能得到梁中书的抬举和厚爱,要知道,梁中书的岳父是太师蔡京,是徽宗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比高俅还要更大得多。

“福兮祸所伏”,才刚刚感觉到人生峰回路转的杨志,没料到掉进了一个更大的灾祸之中。杨志吸取了此前的若干经验教训,这一次受命押送生辰纲,不能不说他足够小心谨慎,争取到了一切有利条件后,才押着生辰纲出发了。

可想而知,杨志对此次押送生辰纲的任务极为看重,看作了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重大机会,生怕有任何闪失,于是,他越是太在乎,反而举措失当——用力过猛了。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害怕这一路有任何闪失,所以对每一个细节都紧张过度,仗着从梁中书那儿讨来的全权主导的权力,对这一行的厢禁军全无体恤和宽容之心,眼里只顾着这十万贯生辰纲,却全然无视一行众人的尊严和权利,对厢禁军非打即骂,便对虞侯也是斥责,即便对老都管,杨志也是没有好言语。这么一路走来,众人心中无不对杨志恨极了。他们押送生辰纲是一个团队,但这个团队所有人和杨志都已经离心离德了。这也注定了杨志此行的败相和祸端。

客观而言,吴用所谓“智取生辰纲”,其实,他的计策并不算高明,倘若杨志善于笼络人心,带领的这个团队人心思齐,吴用那计策并没多大用处,晁盖一行八人并不见得能够得逞,生辰纲也不一定就会这样轻易给丢了。归根究底,生辰纲的丢失,很大一部分责任就在于杨志缺乏宽容,不会带团队,以致人心离散,他们押送生辰纲一路上漏洞百出,生辰纲被劫只是早晚的事。

再看《水浒传》:将门之后杨志,为何诸事不顺?

吴用

结语:杨志诸事不顺,根源在于自己

表面上看,杨志似乎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如果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来,杨志之所以会诸事不顺,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了自己身上:格局太小,只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缺乏谋划、缺乏担当、缺乏理智、缺乏宽容,错失了命运之神两次眷顾,硬生生把自己的人生之路逼入了绝境。最后,生辰纲被劫,他仕途的梦想彻底破灭,走投无路之际,只得上了二龙山落草为寇。一代将门之后,最终沦落为草寇。杨志的坎坷人生也警示当下的我们:其实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命运主宰我们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自己所谓的命运,全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