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己放得柔軟,才能適應環境,進而慢慢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大部分人都會認定堅硬的東西一定牢不可摧,但實際上,恰恰是那些柔軟的東西才是最有效用、最具威力的。

所謂的“硬”指的是為人過於執拗,不會變通,不講究策略。其實許多事情態度放緩和一些,語氣婉轉柔和一些,多一些忍耐,便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那些火冒三丈的人,如果這時候我們再用強硬的態度對待,無異於火上澆油。有時候,讓自己變得柔軟一些,反而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將自己放得柔軟,才能適應環境,進而慢慢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同樣的方式也可用在教育他人的時候,如果一味強硬地將自己的觀點硬塞給對方,對方肯定會很難接受,或者表面上言聽計從,心裡不服氣。如果換一種方式,通過側面感化進行勸誡和教誨,往往會讓一個人心服口服。 每個人都會犯錯,在發生錯誤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嚴詞批評犯錯的那個人,責難只會讓犯錯的人失去信心,並且產生憎恨心理,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可能造成負面效應。

有時候,“柔軟”的效用很驚人,被老子稱為“天下至柔”的水,年深日久,甚至能滴穿石頭。可見,在特定的條件下,柔軟的力量遠遠勝過剛強的力量。 在為人處事時,過於剛硬只會讓自己到處碰壁,而如果把自己放得柔軟,就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在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也會得心應手。

將自己放得柔軟,才能適應環境,進而慢慢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有一個人在社會上常年不得志,他來到寺廟找到禪師。

禪師聽了他一路以來的歷程,沒有說話,只是站起來,去庭院裡舀了一瓢水進來。

禪師問他:“看出水是什麼形狀嗎?”

這個人驚詫地問:“水哪裡還有什麼形狀?"

禪師不語,把瓢裡的水倒進一隻水杯裡。

這個人突然又所悟,便說:“哦,水的形狀像水杯。"

禪師還是沒有說話,只是把杯子裡的水倒進了旁邊的大碗裡。那個人趕緊說:“水的形狀像碗。"

將自己放得柔軟,才能適應環境,進而慢慢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禪師搖搖頭,捧起碗,把水倒入門外一個裝著沙子的木盆裡。水浸入沙子裡,沒了蹤影。那個人呆住了,不知說什麼是好。

禪師說:“看見了嗎?水這樣溶入沙子,對於它而言,也是一生."

這個人聽後,若有所思地說:“大師,您是想跟我說,做人要像這水一樣,到什麼樣的環境就是什麼嗎?就好像我們這個社會,它就是水杯,是碗,是沙子,那麼人進人這個形狀的環境中就得按照它的樣子生存,直至消逝."

“你說的對,也不對。”禪師微笑著走到房簷下。那個人跟了出來。

禪師說:“你摸摸那塊臺階,看看它有什麼不一樣。"

將自己放得柔軟,才能適應環境,進而慢慢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他走了過去,用手摸了一會兒,發現在臺階的一處是凹的。他說:“這裡有一個凹處。"

禪師說:“你知道這個凹處是怎麼來的嗎?"

他不知道這個小小的凹處會有什麼玄機。

禪師說:“下雨天,雨水會順著屋簷往下掉。而這個凹處就是雨水滴落後的結果。"

這個人頓悟,說:“哦,這次我真的明白了,就算社會真的是個有形的容器,但是可以像這水一樣,改變它的形狀。"

禪師說:“是的,就好像這個凹處,總有一天,它會變成一個洞"

將自己放得柔軟,才能適應環境,進而慢慢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做人要像流水一般柔軟,能屈能伸,靠自己一點兒一點兒的努力來改變既有的環境,實現自我的價值。人活一世,各種各樣的事情會接踵而來,不懂得變通, 只認死理是行不通的。講究做人要“柔軟”,不是說要我們卑躬屈膝,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聰慧方式來保全自己,從而避免受到阻礙。

一根樹枝很容易被折斷,但是具有柔韌性的鬆緊帶卻不容易極被扯斷.生活中,如果我們處處爭強 要做一根堅硬的樹枝,往往很容易受到傷害。而且,即使受到了傷害,外部環境也不會因此而改變。所以在必要的時候交得柔軟一些,多忍耐生活的叨擾,調氣忍性,才能適應環境,進而慢慢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