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對馬雲的孫正義在WeWork上“栽跟頭”?

今年9月,共享辦公巨頭WeWork正式聲明推遲公司IPO,WeWork上市慘敗給孫正義的盲目樂觀狠狠踩了一腳剎車。

自2010年WeWork成立以來,公司籌集了約120億美元,其中軟銀貢獻了約104億美元(2017年44億美元,2018和2019年共60億美元)。

然而,自今年8月初開始,WeWork的“生死危機”接踵而至:公司估值在被腰斬後一路向下(最高470億美元到目前80億美元),家族式管理和利益輸送陷入爭議,創始人諾依曼被罷免……

砸下重金的孫正義也只能硬著頭皮在“虧到吐血”後又當“接盤俠”,最終雙方達成以50億美元換取80%股份的救助協議。

眼見“樓起樓塌”的看客紛紛戲言,孫正義這次非但沒碰上“馬雲”,反而遇到了“賈躍亭”。

再回看今年5月,軟銀扶持的Uber勉強完成“流血上市”(發行價為45美元,首日開盤價為42美元),卻在短短兩個月間就爆發兩次超大規模裁員,從營銷到產品和工程團隊無一倖免。

更別提從成立起就令人匪夷所思的明星創企Wag(按需遛狗)正在經歷瘋狂擴張後的至暗時刻。

種種掙扎似乎都展示著孫正義的“300年願景”與現實的格格不入。

要知道,孫正義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一級市場的話題製造者,不僅在於他瘋狂激進的投資策略,更在於世紀之交投資阿里巴巴的那次成功。

然而,為什麼在押對馬雲之後,孫正義屢屢“失手”?究其原因,突出的是抓住了時尚,判錯了時代。

“時尚”、“時代”一字之差,但用長遠的眼光看,時尚只是一時風口,時代則是趨勢、規律。

但要穿透時代絕非易事,如果沒有冷靜的洞察力,就容易跟隨時尚跑偏,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表面。

正是孫正義沒有抓住時代,才迷失在資本搭建的“夢幻王國”中。

(本文選摘自《福卡分析(上海)》2019年第43期《投對馬雲,投錯時代》)。

为什么投对马云的孙正义在WeWork上“栽跟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