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文│一本情感簿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前言:

《无名之辈》,上映近一年,这是一部可以让人又哭又笑的电影,讲述了城市里,各色小人物的起起落落。

他们即是“凶神恶煞”的“悍匪”,也是“自卑”的老实人。

有人曾说:“千万不要触怒一个老实人,因为老实人一旦发怒,你可能连下跪的机会也没有。”

可有时,我们只顾着观察结果,却忘了回顾事件的经过,忘了思考那些像是玩笑的“闹剧”,为什么会触怒一个“老实人”。

鲁迅先生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有这样一段话: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虽然有时老实人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在外人看来,会显得很滑稽,毕竟不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被他人认同,当我们在生活中,被一些人和事触碰到了“底线”时,别忙着“玉石俱焚”,因为它不仅会让你“毁灭”,也可能让你重生...

01

每个“自卑者”都有一件铠甲

胡广生和李海根,早上9点抢劫了一家银行...旁边的手机店,因为第一次干这种“大事”,所以很慌张,逃跑中路过一家民居时发现窗户没关,为了躲避警察,二人爬进了屋子,故事也由此展开。

进屋后,发现只有一个名叫马嘉旗的瘫痪女人在家,胡广生这才卸下心理防线,还不时的向她强调自己“杀人如麻”,李海根也在旁边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俨然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然而看似凶悍的二人,却频频因为门外的敲门声吓的魂不附体,却还是偏偏嘴硬的不愿意承认自己“怂”。

马嘉旗有个哥哥叫马先勇,之前是个协警,但因为几年前一次酒驾害死了妻子,也让马家旗全身瘫痪,遂被撤职。

马先勇丢了协警工作之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保安,一副吊儿郎当,混吃等死的模样,可他很“凶”,动不动就要把别人腿打断,可人家来了他又吓得反锁车门。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他们又“刚”又“凶”,然而那些看似无所畏惧的话,其实只是为了填充自己恐惧和焦虑的内心,夸张的言行举止背后,更多的是麻痹和迷惑自己,为的是让自己相信,相信自己“厉害”的事实。

于是,“凶”就成了他们脆弱的铠甲!

但怂最大的原因就是源于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成绩,不相信自己有峰回路转的机会,所以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常常情绪压抑,急于谋求改变,最后反而走错了路。

《人生》一书中,高加林就是这样的人,他把自己性格上的不成熟,归结于背景出身、权利和人脉,不愿意审视自己,以至于经历了挣扎和取舍之后,仍旧落了一个竹篮打水。

《无名之辈》给“劫匪”的设定,是“怂刚”,马嘉旗嘲笑他们放着隔壁的银行不抢,却要去抢一个小小的手机店,是“憨皮”。

胡广生不服气的说,自己是要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大做强。

马嘉旗提醒他们手机有定位功能,二人又是慌乱的检查,结果发现千辛万苦打劫来的手机,全是模型。

胡广生怒不可揭,叫嚷着要去拿回“尊严”,大头极力劝阻,恰好这时电视里报道了二人的新闻,主持人的嘲讽、还有网友制作的鬼畜视频,一下子击碎了胡广生的“铠甲”。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一直想要当“老大”的胡广生哭了,他觉得老天爷在“恶搞”他。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马嘉旗沉默着,她何尝不是一个被命运“恶搞”的人?

正当屋里充满着压抑的气氛且愈演愈烈时,马嘉旗小便失禁了…

胡李二人呆滞片刻后,李海根起身找尿片,于是接下来的30秒,对马嘉旗来说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胡广生不哭了,和眼前这个瘫痪的女人相比,他的“自尊”又值多少钱呢?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从电影一开始,马嘉旗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瘫痪的、执拗的、暴躁的、不服命运安排的可怜人形象,求死的念头在看到胡李二人后,不断扩张。

试想,这样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还会怕什么呢?

然而,就是这个“悍不畏死”的女人,在即将连最后一块“遮羞布”也不能保全时,却是那么无助,那么绝望。这或许是马嘉旗瘫痪之后第一次绝望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开口说了“求求你”这三个字...

当眼泪落下的那一刻,她的“铠甲”也跟着碎了。

随着胡广生和马嘉旗的崩溃,状态最好的莫过于李海根了,为什么?因为他还有希望,就像他自己说的:“娶霞妹就是我最大的事。”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出人头地”、“做大做强”,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女人娶回家。所以原本看起来呆呆傻傻的李海根,在电影的后半段会让人明显的感觉思路变的异常清楚。

而他的崩溃则是在天台上,胡广生道出了“霞妹”的职业后...

人,总是需要“希望”来支撑的,就像老实人的“底线”,被破坏了唯一的希望的人,就会像一个被触怒的“老实人”。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终于,一向对胡广生“唯唯诺诺”的李海根,爆发了,但同时他心里也非常清楚自己的“霞妹”在干什么,只不过有些事,就像是藏在心底被盖上红布的伤疤,你不去揭开,就不会疼。

他和胡广生友情破裂的原因,恰恰是胡广生毁了他的“希望”,揭开了他的“伤疤”。

徐志摩也曾说: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我们常说,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越是会炫耀什么。

如果你不常健身,偶尔去了一趟健身房,你会忍不住拍很多照片,然后发到朋友圈,目的是让别人相信,你经常健身。

如果难得有机会去旅游,你也会拍很多照片,给你的亲戚朋友们看,好让他们相信,你的日子过的非常不错。

感受到别人的赞美后,我们会非常得意,可得意之后呢?

接下来就是深深的焦虑,因为你很清楚那根本不是你真实的样子,这件铠甲在披上的那一刻,虽然看似保护了自己,事实上却是限制了自己。

因为你再不会主动的去审视自己,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如何去改变呢?

有一本书上这么写道: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为我们的需要而做。

是不是感觉这句话和我的观点有些相悖?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叫《人性的弱点》!

02

撕下自定义“标签”,拥抱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胡广生应该是最理解马嘉旗的人了,他决定帮她“解脱”,并满足她最后的愿望。

拍照片的过程是虐心的,马嘉旗哭了笑,笑了哭。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这一刻,她的笑是真的,她的哭也是真的,她卸下了所有防备,撕下了自己贴上的标签,开始接受瘫痪的事实,也接受了瘫痪的人生。

胡广生呢?他给自己贴的标签是“霸道”,他最在意的是自尊和兄弟,和李海根翻脸之后,他一时无法接受的问李海根:“还是不是兄弟?”

其实他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一个答案,而是为了挽留李海根。

但李海根却是给了他“灵魂三问”。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胡广生像是丢了魂了一样,抢劫把自尊和尊严都丢了,如今又和自己最好的兄弟反目成仇了。

他听着李海根说的话,那个被自己都遗忘的,关于自己“眼镜”外号的真正来历。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虽然李海根很生气,但他仍旧在临走前,用比较激烈的方式,提醒胡广生,帮助马嘉旗“解脱”是违法的。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李海根是善良的,他用这种方式提醒了胡广生,也提醒了一心求死的马嘉旗。

当伪装的面具被拿下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可以是善良的,就像是胡广生第一次得知马嘉旗全身瘫痪的那一刻,脱口而出的关心一样:“那你平时都怎么生活?”

马嘉旗也是善良的,听了李海根的提醒之后,她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一番考虑之后,她让胡广生打开煤气后就离开。

胡广生假装同意,给了马嘉旗一个久违的拥抱。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他并没有真的打开煤气,在马嘉旗睡着之后,离开了屋子,他要去拯救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李海根,因为他很清楚等待自己兄弟的是谁。

他在墙上给马嘉旗留了一副“蹩脚”的画,那是等她睡醒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的“惊喜”。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很多时候,想要摆脱别人对你的刻板印象,最好的做法并不是想办法去反驳,用一套说辞来证明自己,你最该做的,其实恰恰就是承认并接受别人对你的看法。

这个接受,并不是说让自己活在他人的看法里,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甚至是接受自己的残缺。

《演员请就位》的第二期,郭敬明哭了。

在此之前,我对他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最强大脑》上和叨叨魏的互怼上,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偏执的、情绪化的一个人。

虽然在《演员请就位》的第一期里,他面对李成儒“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的评价时,并没有失态,但依旧没有改变我对他的看法。

直到他哽咽着说:“我有很多感触,因为我很少受到表扬你知道吗...”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那一刻,郭敬明真的让我改观了。

无关他的书,无关他的电影,无关他的职业,甚至无关他是不是郭敬明,令我改变看法的,只是因为那一瞬间,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真实的一面,那个外表看起来有些强硬的、无所畏惧的伪装下,渴望被认可的、迷途的无助“小孩”。

我们总是要表现的很成熟、很理智、很大度,可内心深处我们都是一群渴望被理解、被关爱、被肯定的人。

那些面朝阳光,笑容灿烂的面庞下,谁不是有一堆的苦和痛呢?

所以,接受并拥抱真实的自己,是撕下标签最重要的前提。

03

和“过去”和解,置之死地而后生

电影中,马嘉旗和胡广生有一段对话:

胡:你说为啥子会有桥?

马:因为路,走到头了。

胡:那桥也是路啊,架在河上面的路。

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却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真实的想法,胡广生对马嘉旗说:“不要怕,过了这个桥,就翻篇了。”

对于马嘉旗来说,死,是解脱,是毁灭。

但认识胡广生之后,活着,反而就是重生。

一个人,只要愿意卸下伪装的“铠甲”,愿意撕下标签,接受真实的自己,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是重生。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高明不再逃跑,他冒着被债主打死的风险,回来了,因为他很清楚,一旦这次逃跑了,他将一辈子生活在自责和遗憾当中。

对于他来说,跑,是毁灭;回来,选择面对,就是重生。

怂人一旦“认怂”,接受自己从高高在上跌落“凡尘”,愿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是重生。

马先勇最后用自己的命,破了这桩“抢劫”案,他终于得到了队长的认可,得到了女儿的理解,也证明了自己。

虽然身上挨了一枪,但是这对于他来说,同样是重生。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李海根因为自己对爱情的冲动,害了自己,也害了胡广生,因为马先勇身上的那一枪,就是胡广生开的。

但对于他们来说,都有那么一瞬间,是满足的,“霞妹”拉着李海根逃跑的那一段,对他来说就是“永恒”。

胡广生抱着马嘉旗的那一刻,也是“永恒”。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可惜的是,马嘉旗可能等不到胡广生了,即便马先勇抢救及时,伤害的罪名和抢劫的罪名却是无法抹去的。

所以,对于胡广生和李海根来说,如果最后可以丢下枪,主动认罪,或许等待他们的也是“重生”。

只不过,胡广生因为迫切的想要回去见马嘉旗,不愿意被抓,加上本身紧张,在烟花炸响的那一刻,他下意识的开了枪。

胡广生是“认怂”了,但他却选错了路。

电影的尾声,也出现了一个时间,显示晚上9点,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注意,其实电影的一开始,也显示了一个时钟,而时钟最后的时间,是早上9点。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只是12个小时而已,半天的时间。

可有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成长,而有的人,半天的时间...就足够了。

马嘉旗应该感谢这场闹剧,她不仅在大起大落的绝望之后,接受了现在的自己,放开了心中唯一的执念,放开了对自己的囚禁,也原谅了马先勇对她造成的伤害。

虽然她一直都知道,哥哥不是故意的。

重温《无名之辈》:怂人一旦“认怂”,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每个人都是“无名之辈”,但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辉。

就像主题曲里的歌词一样:

愤怒的,疯狂的,无名之辈;

执着的刚强的不知后退;

坚持着,对抗着,心中对错;

粉身也不下跪。

卑微的,骄傲的,我的同类;

眼神里不灭的生的光辉;

誓不做我们世界的鸡肋;

碎骨有何可畏...


关注“一本情感簿”,及时了解更多精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