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陳凱歌為什麼會輸給郭敬明?

愚記談娛樂


在全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裡,陳凱歌輸給了郭敬明是非戰之罪。主要的原因是出現在遊戲規則上,規定導演必須得執導對方的作品,郭敬明目前有的作品寥寥可數,所以陳凱歌在沒有什麼選擇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悲傷逆流成河》。

選擇這部作品,第一個問題就是演員的問題

在陳凱歌導演的組裡面,大部分都是年齡偏大的演員,特別是女性演員,就只有沈夢辰和阿嬌,想對來說,沈夢辰還年輕一點,但是實際上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理想,沈夢辰即使表現的再努力,陳凱歌導的再好,但是沈夢辰的外形就不像一個高中生,讓觀眾很容易就產生了跳戲的感覺,而且《悲傷逆流成河》的這個片段本身,情節故事性也相對較差一些,所以很難難發揮。

那麼第二個點主要是這個故事的問題

《悲傷逆流成河》的這個片段故事就比較平,其實並不適合這種短時間的影視化呈現。所以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陳凱歌的發揮空間。

想反郭敬明拍攝的陳凱歌《妖貓傳》,本來就是一個視覺衝擊力很大的作品,所以郭敬明只要把舞臺背景做到位,演員的服化道做到位,那麼其實拍出來的效果就相當不錯。

結語

陳凱歌導演更加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其實他的這個片段是得到了後臺大部分演員的支持的,只可惜,負責投票的專業評審和大眾評審可能都更喜歡《妖貓傳》

所以陳凱歌在這場PK裡確實輸了,但是是非戰之罪,只是因為遊戲規則的限制,輸了。


十三盤娛樂


陳凱歌為什麼會輸給郭敬明?懂藝術VS懂觀眾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經過陳凱歌重新打磨後的《悲傷逆流成河》,在原電影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昇華。他用10分鐘的短片將希望注入故事,三個角色的配比也很合理,甚至臺詞都打磨的很有匠氣,飽含人生哲理。

拋開演員不適合少年人設定這一元素外,這支短片的再創作頗為出眾,可以說比原版電影更有質感。能夠短時間內做到了保留原版電影精華,並拿出“大師級”的創作品味,足可見陳凱歌藝術造詣之高。

再看郭敬明版的《妖貓傳》。

它很出色,改編後的劇情既濃縮了衝突,又挖掘了適合郭敬明組兩位男演員的角色魅力。現場投票的懸殊,更證明《妖貓傳》的觀賞效果勝過《悲傷逆流成河》,但若採訪觀眾郭敬明的《妖貓傳》有沒有勝過原作或與原作平分秋色?

答案絕對是一致的否定。

他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出一個相對成熟新穎的劇本,挖掘出人物情感線中亮眼的部分,並利用自己作家優勢進行濃縮整理。但他卻難在有限條件下,做到與陳凱歌相媲美的藝術效果,更不要說昇華突破。

但,不及原作風采的《妖貓傳》卻勝了超出原作質感的《悲傷逆流成河》。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陳版《悲傷逆流成河》更具質感,但整體觀賞性卻不如郭版《妖貓傳》出色,這是陳敗於郭的關鍵。而造成這種現象,根源還是陳凱歌在做自己堅持的藝術,郭敬明則做的是觀眾喜歡的故事。

陳凱歌版的《悲傷逆流成河》保持了他對藝術的追求,即使短片製作週期不能按照陳凱歌一天拍一分鐘劇情的節奏給出足夠時間打磨,他也兼顧了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臺詞與人物選擇甚至現場光影,都是相互映襯的,邏輯上乍看不合理卻經得起推敲。

比如易遙從試圖自殺到被齊銘、顧森西勸服過程看起來很倉促,受到短片時長限制,但陳凱歌也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出伏筆。他在易遙站著的桌子上印滿腳印,藉此暗示易遙內心極為掙扎,給她的求生慾望做了鋪墊。

所以,當後續收穫朋友勸解並得知母親已經賣掉按摩床時,她求生希望便迅速被點燃。陳凱歌對藝術細緻的追求,從這些小細節與人物內心、劇本的呼應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這也導致了故事的簡單,直觀豐滿感不強。

對藝術的嚴格追求與精細打磨必將拖慢陳凱歌的進度,所以他只能儘量壓縮時長,最終成片也是四個作品中最短的。10分鐘刻畫一段能讓觀眾耳目一新並且享受到情緒起伏的作品非常困難,所以他的《悲傷》有質感卻少了故事性。

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故事可看性要比藝術感更為直觀,更有吸引力

。以文藝片多年的票房困局為例,文藝片可以創造高口碑也可以包攬各大獎項,但文藝片想要與商業片共享票房人氣,基本不可能,即使是受到獎項肯定的文藝片。

陳凱歌堅持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卻忽略了觀眾對故事“好看”的直觀需求。

而郭敬明恰巧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他很懂得觀眾喜歡什麼樣的故事,並以“外放”的形式呈現出來。他的《妖貓傳》與原版呈現方式明顯不同,原版中無論是丹龍對白龍的付出還是白龍為貴妃的犧牲,呈現的都更剋制。

電影版人物之間的情感魅力,是觀眾通過故事咀嚼出來的,是有層次的電影藝術。但一支短片很難讓觀眾有咀嚼思考的時間與鋪墊,郭敬明聰明地將電影含蓄表達的東西外放出來,直接搬上了熒屏。

所以他的《妖貓傳》第一個鏡頭便是白龍、丹龍滿含“兄弟情”的出場,劇情也集中在這一份情感之中。以這份“兄弟情”為核心,再圓上丹龍——白龍——貴妃——皇帝——江山的完整情感線,故事便豐盈充實,觀眾一目瞭然。

直白來說,郭敬明在按著觀眾喜好拍故事,或者他剛好與大部分觀眾喜好一致。從藝術角度,他與陳凱歌無法媲美,但從故事可看性而言,外放了觀眾喜好的郭版《妖貓傳》,第一眼觀賞性必然會勝過跟觀眾講人生的陳版《悲傷逆流成河》。

這一結果給予的思考:年輕導演VS老牌導演

堅持藝術質感的陳凱歌與讓觀眾看到喜歡故事的郭敬明是更強?很難直接去評判,前者有匠心,後者懂人心,各有千秋。而且,綜藝中的短片並不能發揮出導演應有的水平,勝負起伏很正常,後續郭未必能一直勝陳。但七話還是想借此次幾位導演的PK,討論一下年輕導演與老牌導演們的碰撞,以及他們之間需要互補的地方。

近年來,陳凱歌等老牌導演的作品,越來越難拿到出色的票房成績,反而是一眾年輕導演成為票房新寵。黃金時代的一眾老牌導演其實並不缺匠心,他們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嚴謹而有思慮,但對故事或者說劇本把控卻缺了份新意。

無論張藝謀還是陳凱歌,都存在畫面唯美、製作精良卻故事吸引力不足的作品,甚至內容取勝的馮小剛亦有這個發展走勢。以往名導專攻文藝片,我們還會用文藝片與商業片的隔閡來解釋,但他們涉足商業片後,再用這個理由便很牽強。

其實,老牌導演們面臨的困境與陳凱歌在綜藝中敗給郭敬明原因是共通的,他們缺少對劇本的創新性挖掘,對當下觀眾瞭解太少。最終可能只是不斷重複自己的黃金時代,卻錯過了一波又一波年輕觀眾的黃金時代。

《演員請就位》導演PK第一局中,年輕導演與老牌導演的區別便明顯體現了出來。陳凱歌、李少紅的作品更“保守”,劇本雖添加了個人特色卻沒有顛覆原作,而年輕的郭敬明、趙薇卻很大膽,一個敢討好觀眾,一個敢跳出翻拍約束。

找回年輕時的大膽與激情,迴歸觀眾,這或許會是有匠心卻難突破的老牌導演們打開困局的鑰匙。

同樣,這些老牌導演們對藝術的追求,亦是許多年輕導演們的短板。以郭敬明為例,他勝過陳凱歌除了懂觀眾喜好外,還在於他給自己的故事留了足夠時間,同樣的拍攝週期他的《妖貓傳》時長約是陳凱歌《悲傷逆流成河》的兩倍。

在團隊合作的拍攝中,並不是導演一個人夠拼便可以完成兩倍工作量,郭敬明高效率之下的藝術呈現是打了折扣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妖貓傳》更像是一部網絡大電影,劇情共情能力獲得勝利,藝術質感卻遠遜陳凱歌翻拍的《悲傷逆流成河》。

他的問題,同樣也是當下“年輕”影視人的短板,容易把藝術放在結果之後。無論是大熒屏還是小熒屏,很多“爆款”作品都勝在故事符合觀眾胃口卻稱不上是匠心之作,究其原因便是製作團隊對匠心一詞的堅持不夠。

延續老牌導演的匠心追求,學習他們對藝術的高要求與嚴謹,相信年輕影視人的發展之中會更健康有持續力。而國產影視作品,亦需要保有前輩們的優良品質,持續發揮創新的激情,才能給出更漂亮能力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