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三线,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历史名词。“三线建设”曾经是一个神秘的字眼,如今也变得鲜为人所知。对外,每个三线厂都有个神秘的数字代号。当时为了保密,所有当时涉及军工的厂都没有名字,只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抽象的数字简称。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初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1964至1978年,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前前后后经历了三代人,千里迢迢,离开家乡,来到交通闭塞的山区,在这些大山之中,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三线”是时代产物,记录了国家发展的历程。

这段历史细节不为外人所知,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离这段历史越来越远,日趋淡忘。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它是一段不该忘却的历史。对于经历过“三线”建设的人来说,这段特殊的历史,洒下了他们的青春和激情,三线厂的情结像盘根错节的血管,顽固地盘踞在内心深处,不可分割。他们曾经在不为人知的深山老林,度过艰苦而又激情的岁月。

原来以为三线都在大西南,未曾想到海南也有三线,且有“四厂二库”之说。海南岛的三线工厂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随着三线企业的关停并转搬迁,使得这一带周边的大山里,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工业遗址,成为琼州大地上最具时代烙印的人文景观。2017年8月13日走读海南团队一行来到了鹦哥岭山脚下,去探寻海南曾经的“三线”工厂遗址。

“走近神秘的14号信箱遗址”

说起14号信箱,似乎总是让人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果不是经历者,往往难于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当时它是军工企业的标识,是一个代号,是三线工厂的代号地址。14号信箱地处鹦哥岭下的深山峡谷之中,对外它还有个名称:国营光华修配厂,以制造子弹为主,即所谓的兵工厂。

8月13日上午,我们进入14号信箱遗址的核心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曾经的汽修厂厂房和医院遗址。医院虽然显得冷清和落寞,但房屋的结构看起来还很牢固结实。看到有人提水上楼,我们也跟着走上楼去看看。很多房间现在成了养蚕室,房间里的架子上爬动着无数的白蚕。村民说这些楼房用来养蚕很好,结实、耐用,又遮风避雨。站在二楼顶的平台上举目望去,周围的建筑一目了然。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光华厂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撤迁后,当时很好的一些楼房因长期无人居住,经过30年岁月的磨砺,已显得荒芜和苍凉,楼房角落乱草丛生,曾经的家属楼房、医院、幼儿园、办公屋舍和废弃的厂房,静静地竖立在原处,只有楼前的树梢在轻风中沙沙作响,似在回忆着往日的情景,又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无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工厂撤迁后,附近村寨的群众搬过来这里居住,还利用兵工厂的历史,搞特色村寨建设,建民宿,以此促进村民增收。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室内养起了蚕宝宝)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杂草丛生的二楼层楼礼堂,外侧墙上方的标语“把我厂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几个大字依然清晰。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礼堂主体部分已被拆除,同伴介绍说,“这是栋外观很漂亮,也很神秘的楼,大人们开会在这里面,小孩是不准进去的”。如今,从它裸露的墙体、红砖就可看出是苏式建筑,那个时代的特点。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掩隐在树丛中的办公楼,虽人去楼空,破败不堪,但还是可以看出当年的辉煌。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曾经的幼儿园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住宿区通往广场会议楼桥的两侧宣传栏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光华厂的重要车间建在山洞(坑道)里。我们沿着杂草丛生、荒寂无人的小道向背面寻找,在一座山脚下看到了一个坑道口。坑道洞口外壁左右的墙上还遗留那个逝去时代的特色文字,左边的文字被农作物遮挡住了。右边的文字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我们试图看清洞口左侧外壁上的文字,无奈被番薯和豆角架遮挡,无法辨认。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洞里有积水,水淹没到了膝盖,无法往深处进入,洞里黑乎乎的。居住在光一村的王进明老师给我们介绍说,他曾经进过洞里,越往里走地势越高,坑道很长,另一端有出口。也有同伴说经过洞口往里走几十米,后面是一片大洞天,曾经是光华厂的掩蔽生产车间。洞内到底有什么似乎是个谜.....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走进已破败的厂房,已经斑驳的墙上还有时代特色的标语。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遥想当年这里沸腾的生产车间,如今成了养羊的地方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这是光华厂的粮仓,是收粮和卖粮的地方。房屋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门板、窗户都还是原来的。

“一座三线人难忘的桥”

建设三线工厂时,可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座在昌化江上游、看似普通的桥,却是进入三线厂的必经之途,是三线人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为了隐蔽,桥建得比较矮,大概桥面离水面只有二米,桥墩很坚实,台风时节,山洪暴发,从四面八方冲来的洪水淹没桥面,人车进出都不方便,人们只能寄望于山洪快点退去。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一座桥、一段回忆,说不完的故事。桥的一头连着外面的世界,另一头牵动的是三线人默默守候的厂房和家园。车辆进进出出,人员来来往往,它承载了三线人的希望和梦想。在桥墩下游泳,在水里游狗爬,给童年生活带来多少乐趣,也给很多人的成长留下深刻印记。

同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那时候,新分配来的一个物理老师,人长得很帅,一天骑单车从坡上冲下来,好端端的不往桥中间骑,偏偏要往桥两侧的边上溜车,结果不小心一头扎进了河里,还好,人无大恙,被及时救了上来。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如今这座通往三线厂的桥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哗,任凭风吹雨打,默默地守候在老地方,偶尔看到有农用车、拖拉机以及牛羊从桥身上走过。四十多年过去了,它始终坚守在河面,默默地见证着三线厂的变迁和记录着三线人的一抹浓浓的乡愁。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走读队员中有两姊妹,曾跟着父母在光华厂生活,是三线厂子弟。她俩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不论这里曾经多么辉煌,也不管它如今显得多么落寞,那青青的山峦,那一座走过不知多少遍的桥,还有那一栋栋再也熟悉不过的厂房,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这里曾经留下她们美好的童年记忆和幸福温暖的家。

在内心深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藏着许许多多珍贵的回忆和故事,是心中难于忘怀的地方。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这次重访旧地,走上熟悉的小路,沿着楼道阶梯走进曾经的楼房,触摸着屋墙旧栏,不禁触景生情,到处都是满满的回忆。“那时候的光华厂,有很多苦楝树、大榕树和椰子树,还有朱瑾、飞机草、蕨类植物,各家院子里种有菠萝蜜、芒果、石榴、龙眼等各种果木。现在我们看到许多的棕榈树,细细高高的,应是后来才有的。”她俩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

戳链接进入原帖

阅读剩余内容

↓↓

《海南三线,一个时代的记忆》

揭秘海南“三线”工厂遗址 走进一个时代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