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飛天”歷經千年如何演繹?瞭解後想不想去敦煌看看?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天是指的蒼穹,但是確認為天也是存在有意志,所以也就被稱作天意。而在在佛教中娑婆世界是多層次的,而這個世界中是有天界的存在,而記載中的天界的任務被翻譯為天人,也就被簡稱為天,而飛天則被刻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我們所熟知的敦煌飛天也是莫高窟的名片,是一個藝術的標誌。

現在只要說起飛天人們都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在敦煌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幾乎都畫有飛天。其數量也是非常多,也可以說是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

敦煌壁畫中“飛天”歷經千年如何演繹?瞭解後想不想去敦煌看看?

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徵並不是翅膀和羽毛,而是用飄曳的衣裙和飛舞的綵帶,展現出凌空翱翔的千姿百態和千變萬化。這也是傳統的基礎上去吸收和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創造出了敦煌飛天形象。

敦煌飛天應該是在唐代的時候完成了中外吸收的過程,在這期間完全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也是在這個時候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嗎,在唐代飛天被應用在在藻井、佛龕、四披上,而且在唐代還有不少雙飛天。

在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的還有還有裸體飛天、童子飛天等。在五代、宋以後的飛天基本是在造型動態沒有什麼更新,基本是已經走向公式化。即使風格特點是有差別的,但也漸漸地失去了藝術生命。

敦煌莫高窟是歷時千餘年才有了眾多飛天形象,所以飛天也是是民族藝術的瑰寶,而這些飛天的形象也是反映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一個體現。

也是多種文化中的交互碰撞與融合,經過時間磨礪形成了被人認同的新文化。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基本是從十六國開始記錄了十個朝代,這也是一種中西文化的交流所產生的變化,所以不同時期的飛天姿態意境和風格都在經歷不斷的變化。

在隋朝建立的幾十年裡,隋文帝和隋煬帝非常喜歡佛教,所以這個時期的佛教文化也被大範圍傳播。所以在隋朝就建了百餘個洞窟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在這個事情敦煌飛天數目開始驟增,這也是敦煌飛天藝術的一個高峰期,所以隋代也是敦煌飛天最鼎盛的時期。在這個朝代中的飛天不僅精美而且色彩斑斕,生動的展現了動感和生命的活力。

隋代的飛天的繪畫技法日臻成熟,造型也是開始線、色並用。深刻的讓人感覺到隋代的洞窟真的是飛天的世界。聚集在隋代也是莫高窟建窟最頻繁的朝代。根據不完全統計隋朝建立僅僅是三十八年,而這個時期卻建窟一百餘個其中新窟有一百零一,在當時還重修北朝石窟五個。而以後的四個朝代一共現存洞窟也只有三十六個,也就相當於隋朝的三分之一。

唐朝應該是一個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石窟壁畫開始進入了成熟的一個時期。近三百年曆史的唐朝有著非常強盛的國力,也讓當時佛教的發展有了充足的條件。而且統治者非常注重對佛教的倡導促進了佛教的繁盛。

而據記載唐代洞窟現存的有236個。在中原的五代時期國力開始持續走低。這時候的敦煌洞窟中的壁畫開始由大變小,這也讓壁畫整體失去了雄渾之勢,所以飛天畫也逐漸進入了衰落階段。

飛天在造型上多是善良、美麗的形象,所表達的基本情感也是飛舞、開朗、樂觀的情趣,這也是生命力所存在的地方。敦煌飛天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向我們展示了各個時代特色和風格,所代表的永恆的藝術生命力還在吸引著我們。從來沒有隨著時代的過去而滅亡,他們存在於壁畫中、工藝文中,所展現的飛天的形象不斷地給人們啟迪和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