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電商扶貧摘下中國農村“窮帽子”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7日報道,在中國政府大力推動電商扶貧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自2015年就大規模下鄉進村,中國農民成為網民,甚至加入農村電商行列,促進電商帶動農產品熱銷,也摘掉戴了數十年的窮帽子。

《聯合早報》記者9月中旬走訪了重慶中東部的石柱縣和東部的奉節縣,瞭解到當地不僅通過農村電商振興農村經濟和扶貧,更建成電商集聚的產業園,共享資源並提供集中培訓。

這篇報道摘編如下:

“以前人們太陽還沒出來就得上山,砍柴的砍柴,種地的種地。現在基本上是早上醒來後,工作一會兒,然後玩一下,早上跳個舞,晚上跳個舞。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在重慶奉節縣西北的深度貧困鄉平安鄉的“網上村莊”服務站,文質彬彬的文鑫(25歲)邊查閱大屏幕上的農產品訂單,邊與記者描述鄉民日常生活近年因電商下鄉的劇變。

文鑫是當地農村電商,搭上了中國政府力推電商扶貧的經濟順風車。

奉節是中國第二大臍橙種植區,農產豐富,因地處大巴山深處,崇山峻嶺,數十年來經濟發展滯後,全縣有135個貧困村。但在縣政府近年推進“農村淘寶”下鄉後,窮鄉僻壤迅速轉身。

文鑫2017年底畢業後,毅然回鄉創業,告別了祖父輩務農趕集的生活。

平安鄉轄下的12個村目前都各設站點,文鑫在這些站點以高於市場5%至10%的價格,向村民收購臘肉、香腸、蜂蜜等農特產品,再以高於市場約20%的價格銷往湖北、上海、廣東等地。

電商業務經營有成有賴政府扶持。文鑫說,公司的網上村莊服務站及各村站點,都由地方政府免租提供,電、氣、網絡等營運成本也獲得政府補助。

平安鄉貧困發生率已大幅下降。至於奉節全縣,貧困發生率截至去年底也降至0.99%,13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據悉,全縣有1.2萬貧困戶通過電商脫貧,帶動其中1.1萬貧困戶一年平均增收2000元。

報道稱,在重慶,借農村電商振興農村經濟和扶貧的,並不僅限於奉節,中東部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更已建成電商集聚的產業園,共享資源並提供集中培訓。

石柱縣是中國的黃連和辣椒之鄉,也是中國知名的蓴菜生產基地。石柱與奉節相同,農產豐富但交通落後,長期貨出不去、人進不來,經濟蕭條,全縣一度共有85個貧困村。

據瞭解,陳敏爾出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不久,就選擇石柱中益鄉作為他定點包乾的深度貧困鄉鎮。中國領導人今年4月也曾到中益鄉調研瞭解脫貧工作情況。石柱85個貧困村目前已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2.7%,大降至0.87%。

報道稱,在今年4月完成企業入駐的石柱電商產業園,建築面積約4500平方米,目前有30家電商及120名員工入駐,涵蓋產品銷售、數據服務、營銷策劃等業態。園內有六個功能區域,包括大數據中心、產品展示中心、公共服務中心、企業入駐中心、電商孵化中心及網貨加工中心。

產業園入口的大數據中心,牆上的大屏幕格外引人目光。上面顯示石柱農產品及電商多方面的實時數據,並顯示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對石柱農產品的評價詞。以辣椒為例,前三名好評詞分別是“夠辣”“香”“顏色紅亮”;差評詞則是“包裝簡陋”“有點潮溼”“短斤少兩”。這都能讓石柱電商掌握市場脈搏,實時監控分析農產品的供應、需求及運輸等數據。

據瞭解,園內的電商孵化中心主要通過與縣裡的職教中心、電商龍頭企業、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等合作,免費向當地人普及電商知識,同時提供精英提升培訓,掌握入行技能。該中心目前已開展六期培訓,培訓800多人。

今年3月入駐產業園的電商羅武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電商孵化中心每月都會組織上課,並請外地老師前來,傳授最新網絡趨勢及電商經營技巧,自己獲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