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不通容易上火,中焦不通容易積食,下焦不通容易氣血瘀結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時間長了就得腎結石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因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會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類經·藏象類》所說:“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問題是中焦堵住了。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慣通起來了,氣血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

上焦不通容易上火,中焦不通容易積食,下焦不通容易氣血瘀結

中焦是人體的中心、氣血生化之源、主宰人體的後天之本。中焦包括脾、胃及肝、膽等內臟。脾主運化,胃主腐熟,肝膽主疏洩,並分泌、排洩膽汁以助消化。中焦堵了,腎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代謝能力自然就會變差,結石自然就會發生。

上焦有肋骨罩著,下焦有骨盆罩著,唯獨中焦這個區域是軟的。有骨頭罩著的地方是不容易變形和彎曲的,只有中焦這個地方軟軟的,可伸縮性強。護理好了,能顯示出八塊腹肌和馬甲線;護理不好,則是一個大肚子膕膕。真正的好肚子躺在床上應該是這樣的-中焦部位是一個大坑。

中焦部位的最高標準是肚子非常的軟,並且,平躺在床上中間會形成一個大坑,有這樣的肚子,就不會有前面提到的那些病症了。正如中醫高人常說的:“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

三焦是元氣的升降通路和水液代謝的通道。中焦不通,會導致許多疾病。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薛生白強調了打通三焦對於預防暑溼的重要性。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則肺、脾、腎等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受限,易被暑溼之邪侵襲。此外,三焦不通會產生痰、溼、瘀血,導致多種老年疾病和早衰。

上焦不通容易上火,中焦不通容易積食,下焦不通容易氣血瘀結

上焦心肺,不通就容易上火。

調理方向:宣通上焦

橫膈以上為主焦,包括腦、心、肺。暑溼阻於上焦,致清陽不升,頭部出現眩暈、耳鳴;心臟出現心慌、胸悶;肺部出現咳嗽、氣喘、咳痰等。暑溼不除,上述症狀會不斷加重。

肺乃華蓋,主氣,為水之上源,與心同居上焦。如果肺氣不宣,心血不能灌溉百脈,氣結不行,水道不通,下源枯竭,腎脈無以滋養,則不能作強必痿而不用;或水氣凌心,痰飲阻肺,心火不能下溫腎水,必擾神明,心明不交,亦陽痿矣。如《臨證指南醫案》雲:“肺主氣,為高清之髒,肺虛則高源化絕i化絕則水涸,水涸則不能滋潤筋骨……。”故宣通上焦,復其清肅之性,

中焦脾胃,不通就容易積食

調理方向:運健中焦

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暑溼阻於中焦,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以及肝膽的疏洩功能。脾氣不運,易出現大便秘結;肝氣不舒,則表現為腹脹滿、反酸燒心。

脾乃中土,制水而主思,主運化而生氣血,升氣機乃為樞紐,與胃相表裡,與肝居中州而平行;肝主宗筋繞陰器,被腎脈上貫,而行宗筋作強之令。

上焦不通容易上火,中焦不通容易積食,下焦不通容易氣血瘀結

下焦肝腎,不通的話就容易氣血瘀結

調理方向:疏通下焦

下焦包括腎、膀胱、大腸、小腸等。暑溼阻於下焦,易出現小便短少黃赤、尿路結石或腹瀉、腹痛。下焦溼熱蘊蓄日久,上述症狀會不斷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