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他是一名央視著名主持人,表面上光鮮亮麗,但也並非完全如此,臺上風光的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白巖松就是典型的一位,他患過我們普通人一樣的病。這種病發作起來,我們的肉體可以無恙,但是對精神和心理卻是極大的摧殘,這種病就是抑鬱症。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早在許多年以前,就曾有過“白巖松得了抑鬱症”的傳聞,說他有抑鬱症,還曾經想自殺,這一點後來白巖松也承認。他稱自己在36歲的時候,就開始有了中年危機。那一年是他的本命年,自己彷彿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終點線了,開始想死亡的一些東西,感覺非常的沮喪,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有一種悲觀的絕望感,對人生深深失望。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但其實,白巖松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朱宏鈞不僅在事業上和他相互扶持,在感情上也是伉儷情深。不僅如此,他們還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兒子,學習成績也很好,和爸媽一樣是個學霸,想來前途無憂,不必掛心。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可是白巖松還是抑鬱了,這抑鬱看似毫無來由。白巖松曾透露,他其實性格比較內向,本來不適合做主持人。在他上大學時總是戴著墨鏡,甚至拍畢業照也是戴墨鏡,不肯直接面對旁人,比較欠缺自信。後來雖然克服了這種心理,順利走上了主持人的崗位,並且一路走來,受到了大家廣泛的讚譽,伴隨著中年危機,抑鬱症還是不請自來了。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患抑鬱症的時光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他稱自己經歷過嚴重的失眠,體重從80公斤降到了55公斤,和妻子只能靠筆來交流,還經常想自殺,嚴重程度難以想象。

而最近,白巖松在節目中首度正面回應了關於“抑鬱自殺”的傳聞,他稱自己的確曾抑鬱過,後腦勺都斑禿了,但是這一點家人不敢告訴他,生怕他更加痛苦。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同時他透露了他克服抑鬱症的方法,那就是通過讀書和“讀人”提升。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是讀書。古語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讀書可以開闊眼界,轉移注意力。並且,一旦遇到了煩心事,而自己沒有辦法解決,那就去找書吧,書中人物的經歷能告訴你,每個人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人人都有煩惱。書中也會告訴你,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而你也會醒悟,萬事萬物皆有缺憾,我們做不到完美,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事物,不如適應這種缺憾,順應這種天道,讓自己快樂簡單點,過好自己的一輩子。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第二是讀人,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們通常很瞭解自己,但卻難以瞭解他人,自己也許有些尷尬的小思想,但也不見的別人都完美,所以只有瞭解了別人,才會發覺,其實人人都一樣,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高尚。並且,人人為了生存,心中的善惡也都各自有因,唯有寬容待人,才是長久之道。

其實白巖松的方法,我們也能做到,但是重點是,能不能堅持,能不能有他那樣的睿智。

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超過10萬。讀書和讀人恐怕一時半會難以解決這一大問題。

自殺行為不僅威脅到本人的生命安全,帶來經濟負擔,還會給親人朋友造成心理上的傷害。我們每一個人都肩負著將周圍可能深陷自殺泥沼裡的人拉出來的責任。

那麼,如何阻止身邊的人發生自殺的悲劇呢?

在自殺行為實施之前,有自殺想法的人幾乎都經歷過掙扎、猶豫、求救、失望,這就給了我們發現和預防自殺行為的機會。WHO指出:大部分自殺行為發生之前都有一些警告信號。

◆ 如果有人跟您說:“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是個廢物!”或者“我活得太痛苦了,沒有我,他們會更幸福”…請您高度重視!他/她可能是向您求救,而不僅是需要一些簡單的安慰。

◆ 如果他/她上網搜索自殺方法、討論自殺問題、或者問您“我死了你會怎麼樣?”之類的話題。千萬不要以為是開玩笑,他/她是認真而又委婉地向您求救。

◆ 如果有人向朋友分發自己心愛的物品,或者寫下類似遺言的內容,說明他/她在告別,即將實施自殺行為。此時要立刻進行危機干預,每一分鐘都生死攸關。

幫助他們:這7點很重要!

我們要科學干預!當發現這些求救信號時,每個人,每個社區,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立即行動,實施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用您一點時間,挽救一個生命!

1.要充分重視信號,將干預付諸於行動;而不要忽視信號甚至以為他/她在開玩笑。

2.要勇於討論自殺話題,談論就是一種支持,躲避反而讓他/她絕望。

3.要對自殺想法給予理解,說教式的勸說無濟於事。

4.要認真幫助他/她分析面臨的問題,刺激的話語起不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只能促使其立刻自殺。

白巖鬆通過這兩件事走出“抑鬱自殺”,容易,也不容易!

5.有人陪伴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支持。讓其獨處不僅不能讓其冷靜,反而會讓他/她感到孤獨。

6.要保護其隱私,但不等於隱瞞。明確說明您會讓其他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幫助他/她。

7.時間不是緩解自殺意念的良藥,要及時治療干預,等待只能延誤時機。

關於上述干預準則,我們可以簡稱為“自殺預防七要七不要”:

◆ 要重視不要忽視;

◆ 要討論不要躲避;

◆ 要理解不要說教;

◆ 要幫助不要刺激;

◆ 要陪伴不要獨處;

◆ 要保護不要隱瞞;

學會用“七要七不要”的原則科學干預,呼籲每一個公民:“無論您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現處於自殺危機中的人,請務必,用您一點時間,對他施以援手,挽救一個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