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單打冠軍”與“中國首家”!臨沭高質量發展的“驚豔答卷”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鄧夢嬌 通訊員 文平 陳秀燾

作為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縣域經濟如何才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如何精準切入,抓住關鍵,創新引領,乃至鍛造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年輕力量”?鄉村振興大潮中,如何成為“走在前列”的弄潮兒?

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11月14日,“奮鬥新時代·見證新發展”全國媒體深入臨沭採風,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以及人民日報海外網、新華網、今日頭條等40多家全國主流媒體來到臨沭,在一天半的時間內訪企業,進展廳,入學校,看基地,他們看到了一個“多面臨沭”。

多面臨沭:歷史古城的創新力與爆發力

核心技术、“单打冠军”与“中国首家”!临沭高质量发展的“惊艳答卷”

古城不老,煥發著青春,日新月異的臨沭正向世人展現出其多方面的潛力。

讓人驚奇,七千年前的臨沭便有人類繁衍的痕跡,東盤遺址、北溝頭遺址等北辛文化、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向人們無聲的表達著古臨沭的鮮活一面;無人忘記,革命老區臨沭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同心協力,奮勇支前,用小推車推出戰爭傳奇”;讓人驚歎,臨沭是一座工業新城,化肥化工、高端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始終璀璨,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上市公司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生長空間;誰人能想到,一座七千年古城在骨子裡能蘊藏著多少的創新力和爆發力?20家國家級研發平臺、45家省級創新平臺佐證著他們的實力,更見證了他們的努力。

歷史悠久、紅色老區、工業實力、創新實力……在媒體深入臨沭採風啟動儀式現場,臨沭縣委副書記張繼賓談到的幾張名片是臨沭人的自豪:臨沭縣是中國鑽石之鄉、柳編之都、國家級出口柳編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今年1-9月份,臨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59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億元;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落地第二次現場觀摩會、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現場會、全國甘薯生產全程機械化現場推進會、全省村級檔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經驗交流會先後在臨沭縣召開;臨沭縣被列為全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規範化建設首批試點縣、省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省級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縣,順利通過全國教育信息化區域綜合試點縣驗收,金豐公社被評為首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這一切,都是幹出來的。

人民日報記者說,印象中的老區似乎距離高精尖很遠,但我們看到的項目確確實實技術含量十足;鄉村振興項目風生水起的發展起來,讓參觀者感受到這背後的發展力量。新華社記者說,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改革開放到當下新時代,臨沭不缺乏創造奇蹟的能力,他們的復混肥產業三分天下有其一,柳編產業四分天下有其一,脫水蔬菜產業三分天下有其一……在高質量發展上,他們展現出的項目質量和技術含量也讓人們刮目相看。

科技臨沭:新舊動能轉換粹煉出多個“單打冠軍”

核心技术、“单打冠军”与“中国首家”!临沭高质量发展的“惊艳答卷”

在競爭激烈的鋼管市場上,只有科技創新才能站穩腳跟,這是山東金寶誠管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鋒清的堅守。

想當初,該公司對穿孔機組進行改造,二次穿孔成功,實現用小管坯幹大規格的鋼管,一舉奠定了小口徑無縫鋼管在國內的地位。面對新時代的競爭,主打“超細、超長、超厚、超薄”高端精密特種合金鋼管產品已經落地,據項目負責人董偉介紹,該項目主打的∅6~25*1~3超長毛細鋼管、∅76~180*10~40超厚鋼管、∅159~273*4.5~7大口徑超薄鋼管等產品,D/S大於40,具有高壓無洩漏、高精度、高光潔度、高機械強度等特性,能夠承受各種複雜變形,可替代相關進口產品,應用於船舶艦艇、輸油輸氣、高鐵地鐵、隧道橋樑、儀器儀表等重大工程和高新精尖設備,填補了山東省精密毛細鋼管12 米以上產品的空白,達到國家“單項冠軍”產品水平。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精準定位,入選2019年山東省、臨沂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總投資10.1億元,說明了該項目的引領地位。

時隔三年走進山田研磨材料有限公司,我們驚訝於這家企業的嬗變:由過去產品單一的鄉鎮企業,發展成擁有金剛線、碳化硅陶瓷兩條主導產業鏈,產品遠銷日本、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新材料企業。

貼滿整牆的科研平臺示意圖和數十位院士“智囊團”是其崛起的答案。山田研磨董事長龔志剛顯得躊躇滿志,“我們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引進培養,加快項目建設步伐,用新動能引領新發展,實現國內領先向國際領先的提升。”

專注於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最終拿下“單打冠軍”,金寶誠、山田研磨並不孤單。比如早在2016年,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出現在工信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培育)企業第一批名單上。

在採訪後,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向科技創新要效益,正成為臨沭企業的一致行動。也得益於在臨沭縣高層鼓勵產學研合作和高位嫁接,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子,努力在行業細分領域打造一批“單打冠軍”。

創業臨沭:他們把核心技術放到這裡產業化

核心技术、“单打冠军”与“中国首家”!临沭高质量发展的“惊艳答卷”

從國家某部委辭職之後,資深組織培養專家張洪東將“創業首秀”放到了臨沭。

他創辦的洪東生物科技公司主要運營花卉組織培養、花卉育苗、花卉苗木銷售。在蘭花組織培養智能溫室大棚,工人們在無菌環境下利用花梗、根尖等組織實施組織培養技術。從培養基製作,到無菌操作,到培養管理,甚至到開花、雜交育種,這裡擁有全套的組織培養生產工藝及流程。

人們常常用“良禽擇木而棲”來形容人才與環境的關係,對臨沭來說,如何塑造創新創業的環境,向來是一項重大課題。事實證明,他們完成得不錯。

“臨沭縣濱海西街789號”是山東福瑞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這裡是一家致力生物多糖、生物防腐劑及生物大分子聚合物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科技生物技術企業。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這裡通過對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核心技術掌握,不斷加大對研發工藝的革新,使其生產的產品賦予了更高的附加值。

再三考慮之後,總部位於杭州的米婭文化用品公司決定入駐臨沭經濟開發區眾創空間,幾年下來,一舉成為國內美術用品行業品牌“榜眼”。

色彩斑斕的水粉顏料,油畫、國畫、水彩畫,還有鉛筆、彩鉛等各類美術類工具,再加上各種神話和藝術家浮雕,抽象主義擺件的點綴,這一切,使得米婭文化整個展廳鮮活了起來。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建超告訴記者,“臨沭縣注重小微企業的孵化,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文化產業類公司,我們在打造企業文化底蘊的同時,也將努力成為臨沭縣對外招商引資的標杆。”

從洪東生物到米婭文化,一個個的成功案例讓工人日報記者印象深刻,他表示,國內各地都在打造環境創新創業,吸引人才,地理位置並不佔優勢的臨沭做了很好的探索。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在臨沭人民張開臂膀熱情歡迎四面八方的創業者來此紮根時,為什麼後者的成功率這麼高?在政策、平臺、資金之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動作來吸引創業者,乃至幫助他們“騎上馬,送一程”?

鄉村臨沭:“中國首家”解決農業六大難題

核心技术、“单打冠军”与“中国首家”!临沭高质量发展的“惊艳答卷”

一手拿著領到的收益金、一手拿著紅色的金豐公社社員證,70歲的臨沭農民韋有銀笑得合不攏嘴:“我把地託管給金豐公社了,耕種、除草打藥、收割,都不用我操心,等著最後領收益金就行了。”

在農村,“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臨沭縣金豐公社應運而生,為農民提供“種、管、收、售”全過程服務。由臨沭龍頭企業金正大集團發起並控股的金豐公社是現代農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它由世界銀行、華夏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共同投資設立,總投資100億元,是中國首家現代農業服務平臺,主要解決阻礙農業發展的6大問題:

一是解決農民“不願種地、種不動地”的問題,當大量土地被撂荒,金豐公社提供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程託管服務,讓“種地”不再辛苦;二是解決 “土地分散、小農經營”的問題,在土地權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託管服務,農民放心地把土地交給金豐公社,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有效耕地增加10%;三是解決 “生產成本高、農業效益低”的問題,統一採購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實施機械化、智能化作業,種植成本下降12%、糧食增收10%、綜合收益提升20%;四是解決“質量保障難、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公社推廣訂單農業,創建自有品牌,實現生產有標準、銷售有品牌、安全有保障;五是解決“農業投入品濫用、面源汙染嚴重”的問題;六是解決“村組織直接參與規模經營風險大、村集體收入不穩定”問題。

“如果說40多年前,小崗村的實踐是讓農民有地種;那麼今天,金豐公社是讓農民的地有人種。”接受採訪時,金豐公社負責人的話顯得頗有雄心:我們將利用3年時間,在全國建立1000家縣級公社,服務5000萬農戶、託管土地3億畝,成為全國新經濟100強、農業服務領域最大的獨角獸企業。

多次到臨沭採訪的農民日報記者表示,臨沭本是山東東南部一小縣城,近些年來卻聲名鵲起,聲震大江南北,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這裡有一支肥料集團軍,這支“臨沭軍團”擁有的能量已足以影響行業。但這些企業家卻並不滿足在本行業內施展拳腳,而是將視野擴出去,瞄準農業,急國家之所急,想行業之所想,以全球為格局,越做越大,越做越深。

綠色臨沭:將整個縣城的日產垃圾“吃幹榨盡”

核心技术、“单打冠军”与“中国首家”!临沭高质量发展的“惊艳答卷”

這邊“吃”進垃圾,那邊“吐”出電能,全程無汙染、零排放,這是臨沭縣經濟開發區的光大國際臨沭環保能源發電項目的魅力。

“整個臨沭縣日產垃圾約400噸,我們項目一期規模為500噸/天,這也意味著整個臨沭縣的日產垃圾量還不夠我們用。”光大國際臨沭環保能源發電項目生產運作部經理張鳳龍告訴記者。支撐這一項目“胃口”的用國際先進的爐排爐,垃圾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通過餘熱鍋爐產生蒸汽進行發電。

此外,煙氣淨化採用“SNCR +半乾法幹法脫酸+活性炭噴射+袋式除塵器”組合工藝,煙氣排放達到歐盟2000標準;生產廢水及生活汙水經收集後通過專用管線排放至廠區汙水處理站處理,滲濾液處理採用“預處理+UASB厭氧反應+兩級A/O硝化、反硝化+UF納濾+RO反滲透”的組合工藝,處理達到《生活垃圾汙染物控制標準》中要求的標準回收利用。

綠色代表著環境的自然色,引入光大國際是臨沭追求綠色發展的證明之一,但不是全部。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公佈第四批綠色製造名單的通知》,臨沭縣有3家企業入選,分別是: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雷華塑料工程有限公司、山東金沂蒙生態肥業有限公司。

在山東金灝田園綜合體,“一個人輕鬆養4萬隻雞”已成為現實。

“39座養殖大棚,年出欄1000萬隻白羽雞”的數據背後,是自動化、智能化的裝備接管了人工勞動。該公司生產經理夏作民告訴記者,“我們上馬的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工程,把智能化監控、大數據對比、溫室自動掌控等高科技手段融入整個養殖過程,形成了農業、牧業廢棄物的大生態循環。”

綠色,是臨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給大眾日報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

我們看到,在企業內部,一項技術改造,往往為高耗能產業帶來發展機遇,讓企業實現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增長。在整個縣域層面上,綠色項目的引入,也優化著整體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社會整體質量。可以說,創新、綠色已成為臨沭縣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基調、新引擎。

一天半的時間很短,但在短短的時間內,臨沭在工業、農業、民生、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項目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讓媒體記者們顯得意猶未盡。而這種“意猶未盡”,也為以後更深入的採訪埋下伏筆。

記者們表示,我們期待著臨沭更多的新發展、新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