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如此激烈?年內9家消費金融公司掀增資熱潮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今年以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增資熱度不減。中銀消費金融11月15日獲上海銀保監局批准增資。北京商報記者統計銀保監會批覆發現,截至11月17日,年內已有至少9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增加註冊資本。在分析人士看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增資的背後是滿足監管合規要求、業務發展的需要。

競爭如此激烈?年內9家消費金融公司掀增資熱潮

消費金融行業最近的一次增資是11月15日。上海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核准中銀消費金融變更註冊資本並調整股權結構,同意該公司註冊資本由8.89億元增加至15.14億元。同時,要求該公司應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有關法定變更手續,未在上述規定期限內完成變更的,本批覆失效。

在增資完成後,中銀消費金融的股權結構將發生變化,但是股東席位沒有發生改變。根據公告,中國銀行對中銀消費金融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40.02%增加至42.80%,百聯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20.64%增加至22.08%,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情況由12.57%提升至13.44%,這三家企業仍分別為中銀消費金融的前三大股東。

資料顯示,中銀消費金融成立於2010年6月,是經原銀監會批准設立的全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之一,目前已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26家區域中心。從業績來看,該公司2018年末總資產達到362.17億元,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0.59億元,淨利潤5.59億元。

除了中銀消費金融外,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也在密集增資。北京商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公佈的行政許可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至少9家消費金融公司變更註冊資本獲得銀保監會批准。例如,9月30日,河南中原消費金融獲河南銀保監局批准將註冊資本由8億元變更為20億元。在此之前,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包銀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等也獲批增加註冊資本。

分析人士指出,滿足監管指標的要求是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熱度不減的主要原因。根據原銀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消費金融公司的最低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不低於100%等。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增資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監管需求,滿足公司業務的長足發展。另一方面,套路貸、超利貸等非法金融受到嚴厲打擊,市場秩序的肅清也給正規持牌機構的規模擴張帶來良好機遇,成為促使機構增資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長逐步迴歸理性,規模發展瓶頸漸顯,頭部公司增勢放緩,未來如何發展受到市場關注。蘇筱芮認為,消費金融公司要想獲得優質發展,一方面要尋找到優質的場景資產,對場景提供方進行充分盡調。另一方面,要重視監管合規要求,理順商業邏輯,發展健康的商業模式。在網貸行業收縮的大背景下,正規持牌機構的市場規模將有所上升,原先有品牌、有風控實力的大型消費金融機構將進一步佔領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