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趙州橋已經面貌一新,原來隋代安濟橋的石欄板是這個樣子的


前幾天旮旯兒去石家莊出差,回來路上路過趙縣,朋友問是否想去看看趙州橋,旮旯兒婉轉的謝絕了。之所以沒去看看這座從小就學過的“天下第一橋”,主要還是之前看過聽到很多新趙州橋的介紹,擔心其在心目中的形象會受影響。今天是週末,旮旯兒又翻出了之前在國博拍攝的趙州橋殘存的老欄板,旮旯兒心中的趙州橋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如今在國家博物館的地下有一個《古代中國陳列》通史展,在隋唐展室內有一件棕褐色的石質文物,在這件文物的說明牌上寫的是隋代安濟橋石欄板,1953年河北趙縣出土,安濟橋就是俗稱的趙州橋。

很多人都是從小學課本上知道的趙州橋,隋代李春主持修建的這座大石橋入列第一批全國文保單位,可見其重要性。歷史上的趙州橋經過多次維修,除橋體外很多構件都已不是隋代的了。資料顯示解放後趙州橋進行過一次徹底的大修,包括橋體拱券在內的很多石構件都進行了更換,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趙州橋幾乎是一座新橋了。


現在國博展出的這塊橋欄板是從趙州橋下的淤泥中發現的,據說一共發現了七塊。

從欄板的立面看,欄板上窄下寬呈楔形,最為難得的是並不是很厚的欄板兩面都雕刻有高浮雕的龍紋圖案,這對工匠的要求非常高。

文物的價值就在於能夠真實反映所處年代的時代特徵,這件隋朝的石欄板上雕刻的龍造型與我們現在看到的龍不太一樣,但是形象異常生動。一面雕刻的龍身上滿被龍鱗,身體從欄板上穿過,用栩栩如生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另一面雕刻的圖案與這面不同,兩隻無麟龍緊緊纏繞在了一起。

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這塊殘留的石構件上看出趙州橋當年的輝煌,雖然沒有看到橋的整體,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如果不想去趙縣,那就請您到國博去欣賞一下這塊趙州橋殘存的石欄板吧。 有圖有說明,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千餘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閱讀原文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