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良率小幅上升 "經濟下行壓力+監管強化"為主因

原標題 商業銀行不良率繼續小幅上升 有關專家認為需關注區域及不同類型銀行風險差異

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餘額2.3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320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6%,較上季末增長0.05個百分點。

從數據直觀來看,2017年不良率整體穩定,此後,除去年四季度小幅下降外,不良率一直保持上升態勢。不過,結合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數據,商業銀行風險抵禦能力在增強,不良貸款的處置也在穩步推進,總體風險可控。

“經濟下行壓力+監管強化”為主因

“經濟結構調整仍在繼續,在此過程中,信用風險的暴露與上升是很正常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不良貸款數據上升主要與經濟週期、監管強化兩方面因素相關。

他強調,過去一段時間,部分銀行不良暴露並不充分。2017年、2018年以來,隨著監管對不良真實暴露要求提高,要求風險準確暴露出來,一些已經形成的風險開始顯性化。在新的金融資產分類方法下,目前銀行不良暴露更加充分與真實。

興業研究宏觀團隊金融監管分析師陳昊持類似觀點,另外,他還特別提到,需要關注在整體不良小幅上升背景下比較明顯的區域性特徵。

例如,不久前,大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靳國衛在公開場合坦言,近期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大連市不良率在不斷升高,銀行不良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他表示,雖然這裡有主動暴露一些隱性不良的原因,促使不良率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但不良率升高是需要面對的一個客觀現實,是需要化解的重要發展難題。

另外,陳昊還提醒,在要求城商行和農商行迴歸本源後,跨區域經營明顯減少,很難到區域外尋找優質資產,這也使得中小銀行和區域經濟情況綁得更緊,直接導致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區域分化明顯。

中小銀行面臨壓力

今年以來,城商行成為數據上漲的主要推手。而在去年,農商行則是最主要因素。2017年一季度以來,國有大行則呈現下降趨勢,股份制銀行整體穩定、略有下降。

不過,近日在通氣會上,銀保監會辦公廳主任肖遠企強調,中小銀行風險水平處於下降趨勢,整體風險水平完全可控。

事實上,在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裡,監管部門已經提前做準備,對涉農涉小貸款的不良容忍度有所提高。

2018年2月份發佈的《關於做好2018年銀行業三農和扶貧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涉農貸款、精準扶貧貸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年度目標2個百分點(含)以內的,可不作為銀行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2019年1月份發佈的《關於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 強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中的考核指標表指出,農商行涉農貸款不良率容忍度≤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不良率以上3個百分點與5%的孰高值;2019年3月份發佈的《關於做好2019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和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涉農貸款、精準扶貧貸款不良率高出年度目標3個百分點(含)以內的,可不作為監管評級和銀行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

小微方面,2018年發佈的《關於2018年推動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結合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的監管要求,加強對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管理,努力將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控制在不超過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2個百分點的水平;2019年3月份發佈的《關於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指出,力爭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控制在不高於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內。

由於城商行、農商行是小微和“三農”領域的生力軍,陳昊認為,上述措施主要是為了鼓勵銀行迴歸本地後不要壓縮信貸投放,更好地支持當地經濟。

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增強

需要關注的是,數據的上升並不絕對意味著銀行風險上升。事實上,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也在進一步增強。

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副主任劉志清在上述通氣會上透露,銀行機構今年繼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前三季度共處置不良貸款1.4萬億元,同比多增1675億元。他強調,目前信貸資產質量總體可控。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保持在2%以下,其中國有大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均在下降;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率從2016年年中以來也在連續下降。

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類貸款餘額120.93萬億元,關注類貸款餘額3.82萬億元。資產分類的準確性一直是監管關注的重點,更是治理金融亂象的重點。劉志清表示,商業銀行貸款分類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例已經連續一年多低於100%,商業銀行流動性整體穩定。

他還表示,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繼續下降,特別是監管套利的通道業務進一步壓縮。2017年以來共壓縮高風險資產約16萬億元;流入房地產領域的信貸資金增速也連續下降,10月末房地產貸款增速降至15%以下,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

談到下一步的建議,陳昊表示,部分銀行資產質量下降速度較快,處置的節奏和力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但總體而言銀行不良處置穩步推進,風險可控。未來,在進一步豐富處置方式的同時,也需要配合相應的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措施,築牢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