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銀行首份年報背後:不良率“墊底”,高管再辭職

3月25日晚間,江蘇首家上市銀行年報出爐,紫金銀行披露的2019年業績情況顯示,其營收淨利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然而,在其“亮眼”業績背後,市場還關注一些重要指標的“不如人意”,以及該行頻繁變動的高層——實際上,就在業績發佈當天,該行還公佈了兩則董事、監事請辭的公告。


1.不良率高於可比上市銀行均值



根據年報,2019年,紫金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6.75億元,同比增長10.5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17億元,同比增長13.03%。


但在多項數據上,紫金銀行去年的數據出現大幅下滑。


其中,證券投資、存放同業、存放中央銀行、拆出資金等4項業務的利息收入下降幅度較大。尤其是存放同業利息收入,更是下滑76.37%。


對此,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表示,近年來,同業存單一度快速發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空轉成為套利工具,並由引發了監管層對同業業務加大監管力度。紫金銀行該項數據的急劇下滑,顯然也在進行“糾偏”。

紫金銀行首份年報背後:不良率“墊底”,高管再辭職


除同業業務外,年報還顯示,2019年,紫金銀行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2766.9萬元,同比下降達132.01%。


不過,市場最為關注的還是紫金銀行的不良率問題。紫金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截至2019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68%,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佔比69.7%,貸款撥備覆蓋率達237%,經營指標再創歷史佳績。


然而,3月25日晚間,該行還發布了一份《紫金銀行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回覆》的公告。根據公告,監管層對該行不良率提出質疑:“最近三年申請人公司業務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分別為 1.90%、1.84%、2.04%,其中小型企業不良貸款率上升較大,分別為 2.47%、2.97%、4.22%。”


對此,紫金銀行回應稱,截至2019年末、2018年末和2017年末,發行人正常類貸款分別為984.53億元、841.30億元和699.77億元,佔比分別為96.57%、96.55%和96.20%,總體保持穩定;關注類貸款分別為17.86億元、15.38億元和14.23億元,佔比分別為1.75%、1.76%和1.96%,總體呈下降趨勢;不良貸款分別為17.18億元、14.74億元和13.38億元,佔比分別為1.68%、1.69%和1.84%。報告期內,發行人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


另外,截至2019年末、2018年末和2017年末,發行人公司業務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13%、2.04%和1.84%,其中小型企業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01%、4.22%和2.97%。


《江蘇金融湃》還在上述公告中發現,雖然1.68%的不良貸款率已是紫金銀行最近幾年的最佳表現,但是其和同行相比仍有差距,該行也主動進行了如下對比。

紫金銀行首份年報背後:不良率“墊底”,高管再辭職


由此可見,紫金銀行在江蘇省內上市農商行中,排名相當靠後,僅優於江陰銀行,也遠超可比上市銀行均值。


2.高管頻繁變動



相比不良率,市場還關注紫金銀行有些頻繁的高層變動。


在上述的兩則董事、監事請辭公告中,李金亮因自身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紫金銀行首份年報背後:不良率“墊底”,高管再辭職


楊玉虹因股東單位擬向該行委派董事,特申請辭去公司監事、監事會提名與履職考評委員會委員職務。

紫金銀行首份年報背後:不良率“墊底”,高管再辭職


在此之前,2019年11月,黃維平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風險管理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僅僅1個月前,毛瑋紅已因自身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委員、風險管理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