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湖镇宝塔村移民的新生活,令人羡慕!

向阳湖镇宝塔村移民的新生活,令人羡慕!

向阳湖镇宝塔村移民的新生活,令人羡慕!

向阳湖镇宝塔村地处咸安城郊,是由原来的宝塔村、唐家咀村和郭家湾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858户,3196人,村域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00亩,水田4233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5万元。村民主要以苗木、水果、蔬菜种植为主,现有苗木种植大户13户,农业合作社3家,农民人平均纯收入13650元,曾被评为“鄂南苗木第一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峰塔”就座落在美丽的淦河湖畔,守护着宝塔人民的一方平安。

近年来,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宝塔村根据村情、村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共商共建,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01科学管理,正确决策

52年前,有这么一群人,为了支持家乡建设,背井离乡,阔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满含依依不舍,从四门楼水库来到向阳湖。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52年后,大家竞然生活得如此幸福,移民新村建设得如此美丽。移民新村集中分布在宝塔村9、11、12三个组,共有库区移民 230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宝塔村没有搞大拆大建,也没有编制宏伟、高大的规划,而是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地制宜,制订规划。在镇规建办统一指导下,对每个村湾的建设进行了“三不做四明确”。三不做: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四明确:明确用地范围、明确建设面积、明确建筑风格、明确建房审批。并通过队委会、监委会和群众会的方式进行村民自治管理。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管理,一条条的乡间小路、一栋栋的民房别墅、一盏盏的太阳能路灯、一排排沟渠田垄,错落有致的镶嵌在乡间田野上,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就像一副水墨丹青的山水画。如此同时,村里也建起了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支部通过主题党日、四议五公开等活动,使党员找到了家的感觉,党员不再与支部对着干,主动参与村务管理,献计献策。通过党员“积分制”管理,使党员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积极维护村支部形象,支持村“两委”工作,党支部的各项决策也更加公开、透明、正确、顺畅,凝聚了党心民心。

0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特色化、产业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针对郭家湾移民新村土地面积多、土地肥沃的特点,重点打造特色农业、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依托笔峰塔文化风景区打造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形成旅游产业链。目前,在福兴农业合作社带动下,有17户96人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建起了800亩优质水稻基地,1000亩稻虾共作基地,350亩优质蔬菜基地,1500亩优质水产基地,200亩优质水果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以宝丰农业为龙头的乡村游正在向周边村组辐射。

03家风淳朴,乡风文明

好家风造就好民风。几十年来,郭家湾移民新村人人坚持从德向善,家家都有家风家训,族里有族规族谱,组里制订了乡规民约。建立了以当地乡贤为主要成员的理事会,成立了以“五老”为主体的道德模范帮帮团,积极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父母、好子女、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完善了村里农村文化设施,建起了篮球场、图书室,安装健身器材等。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了移民腰鼓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孕育了咸安区最美家风传承人—王敏。通过宣讲他的事迹,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多年来,这里未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未发生一起邻里纠纷,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成为全镇平安创建“三无”村。

04共商共建,共管共治

建和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一环。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村探索出了一条法治与自治相结合,共商共建、共管共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小事由理事会商量决定,大事由代表会、群众会商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镇、村、组共同努力,现如今,移民新村组组通了水泥路,户户喝上了安全水,家家用上了宽带网络。出门有小轿车,耕地是机械化,生活垃圾做到日清日运,建起了水冲式旅游公厕,并对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还在村湾入口处建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供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移民新村真是太美了。

向阳湖镇宝塔村移民的新生活,令人羡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