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名文化遗产丰富,万年前已有先民在举水流域繁衍生息,七千年前即已开发。麻城古为黄国地;春秋为楚地,因兵圣孙武指挥的柏举之战而名垂青史。麻城地处中原要塞,是群雄必争之地,公元329年,后赵部将麻秋南下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自公元598年设建制县,“麻城”这一地名,历经唐宋元明清相沿不变,迄今已有1420年。境内不可移动的文物点达1718处,千年以上的古镇有5个:歧亭、宋埠、中驿、白果、阎河,千年以上古村30个。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绚丽多彩传统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春秋文化、三国文化、隋唐文化、科举文化、移民文化、麻姑文化、红色文化、孝善文化、山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各种文化因麻城而兴起、发扬,而且在这片古老的文化沃土、澎湃的红色热土上交织、融合、升华,为这块土地注入了朴实、热情又浪漫的秉性,沉淀出厚重、耀眼、博大精深的地名文化。地名文化给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无穷的魅力。我个人认为,“古县麻城”体现出四个鲜明特点:
光黄古郡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千年前,从河南光山——黄州这条大道在麻城境内遗存至今清晰可见。曾任黄州刺史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沿“光黄”大道往黄州,途经歧亭杏花村,留下了“借间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名篇,引来了苏轼与陈季常的五度唱和,招得了谢无逸《杏花村馆酒旗风》的歌吟。

科举名邑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历史上有进士近200名,举人800名,仅明代就诞生进士136名,举人482名,是“湖广进士第一县”。麻城历来书墨飘香,人文昌盛,造就了唐代名贤洪州都督阎伯屿,明代重臣邹来学、刘天和、梅国桢、李长庚等一批文武俊杰。现代则有“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等,麻城每年高考一本学生1000余名,取清华、北大学生7-8名。
将军故里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在麻城这块红色的沃土上,著名的“黄麻起义”打响了长江以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炳彪中国革命史册。“小界岭保卫战”,名列“血战台儿庄”之左。7.6万人参加红军,7200人参加长征,14.3万麻城先辈献身革命,在册烈士12500多名。诞生了以王树声、陈再道为代表的46位共和国将军和128位省军级干部。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当时仅2万多人的麻城乘马岗,走出了26位将军,被誉为“全国第一将军乡”。顺河杨家高山仅20户160人,先后有30余人参加了红军,走出了3位开国将军和2位师开国团级干部,被誉为“全国第一将军塆”。

移民圣地

麻城孝感乡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地之一,“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川渝地区至今有6000多万麻城移民的后裔,每年来麻城寻根问祖的川渝人士络绎不绝。“麻乡约”更是开创了近代中国民间邮政史的先河。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山川秀美,物产丰饶,阳光充足,四季分明。自然景观古有闻名的“三台八景”,今有龟峰山风景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浮桥河生态旅游区、孝感乡都、移民文化公园、狮子峰景区等。人文景观有史前文化遗址、古战场遗址、关卡寨堡遗迹、歧亭杏花村、阎河钓鱼台、柏子塔、帝主庙、钟鼓楼、孔庙、周道一禅师塔、古孝感乡遗址等。

国家两条精品红色旅游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将军故里”在境内交汇,其著名景点有麻城烈士陵园、乘马会馆、县苏维埃县政府旧址、博物馆等。东路花鼓戏、麻城花挑、麻城民歌等“非遗”为中原一绝;麻城肉糕、夫子河鱼面、乘马花生、东山老米酒等被列入“国家地标”。“看杜鹃、饮菊花、赏茶花、品杏花、送玫瑰”—“五朵金花”竞放麻城。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地名是望得见山水的思乡情,地名是记得住乡愁的回家路。地名承载着所指代地理实体的文化信息,保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和思考方式,是传承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和文化遗产。开展千年古县调研、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地名文化梳理千年古县古镇古村的历史文脉,唤醒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这既是抢救和保护我市优秀地名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着力提升千年古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更是促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麻城是2016年省政府研究确定的全省30个千年古县调研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县(市)之一,在此期间,适逢我市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攻坚克难,我们如期完成了地名普查空间数据信息采集12134条以及大量的工作图、成果表,2017年6月、2018年8月先后顺利通过了省级“18+9+1”成果验收和国普办检查验收。积极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用地名故事提炼麻城历史记忆,以鲜活而灵动的23万余文字,向人们娓娓讲述136个地名故事;编辑出版了《麻城行政区划图》《麻城标准地名图》《麻城市地名志》(初审稿);公开出版了《古县麻城》专刊、拍摄了《千年古县,多彩麻城》电视宣传片。按照“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申报要求,我们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了相关基础材料、调研材料、地名工作评估材料、地名实体文化与地名词语文化资料和影音资料等5大类56小类、系统调查描述计文字达110万。先后经历了省政府文史馆专家和国家地名文化专家3次来麻城实地调研论证。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2018年12月26日,中共麻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冯向、市政府副市长凌建平率领市民政局、方志办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一行5人赴北京参加中国地名文化专家现场评审和答辩,麻城得以顺利通过。今年2月21日,从北京民政部传来喜讯,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评审会鉴定,确认麻城市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这是我省继大冶、黄梅之后,第三个荣获这张国字号名片的县(市)。湖北日报、湖北发布、长江云等媒体多层面、多视角相继进行报道。麻城市“四大家”领导在微信等网络朋友圈点赞并转发。

「麻城老家」地名文化与古县麻城

下一步,我们要擦亮千年古县明片,制定并实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成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吸纳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和传承。着力打造地名文化软实力,继续申报一批千年古镇、古村,让地名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勃勃生机,在继承中展现出时代风采。

【作者简介】夏钦敏,男,1967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大学文化,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市民政局副局级干部,从事民政工作30多年。有新闻、通讯、言论、调研等各类文章见诸报端,在《中国社会报》《中国民政》《湖北日报》《乡镇论坛》《黄冈日报》等报刊及相关媒体网站发表文章近1000篇,计100万字。多篇文章在国家和省、市获奖。曾主编《红色花城》《麻城地名故事》《古县麻城》等;著有《民政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