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地五臺山,最大密宗寺廟菩薩竟“身插一箭”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自東漢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曆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五座山峰環環相報,形成了平坦開闊的峰頂,遠望“有如壘土之臺”,故此得名。五座山峰中,最高海拔超過3000米,最低海拔也有2400多米。

一座聖山,雲裡霧裡似曾相識,細看這五臺山就是釋迦牟尼修行的靈鷲山。一炷香,點燃了東漢的風,漫過南北兩朝,抵達盛唐的臺頂。從此,禪歌如穗,佛語驚心,檀香千炷,盡山廟宇,繞著靈鷲的神思,西域的夢境。

佛教聖地五臺山,最大密宗寺廟菩薩竟“身插一箭”

五臺山風光壯美,景色獨特。境內梵宇林立,文物遍佈。置身其中,松亭亭,泉淙淙,雲山霧海沉浮中,樓閣姿容秀。古剎晨昏天香飄,佛寺早晚金鐘鳴。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處有景緻,到處又隱伏著神奇的秘密。世人稱讚:“五臺歸來不看廟。”

佛教聖地五臺山,最大密宗寺廟菩薩竟“身插一箭”

塔院寺位居臺懷鎮中心,以五臺山的標誌大白塔而得名。這座大白塔高達75.3米,周圍為83米,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歷代屢經修造,明代又重建。大白塔的全名為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塔身流蘇由三十六塊垂簷銅板組成,每塊銅板長過二米,寬近一米,下面吊著三個鈴鐸。據記載,大白塔內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臺山首先都要朝拜這一聖蹟。塔院寺內還有座文殊塔,傳說塔內藏有文殊菩薩的頭髮。

顯通寺位於塔院寺後,現存建築為明清兩代所修,寺宇面積八萬餘平方米,各種建築四百餘間。中軸線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後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佛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藏經殿。無量殿來說,高達21米,沒有一根梁木,全用磚塊砌成,外簷磚刻斗拱花卉,內雕藻井懸空,形似花蓋寶頂,建造奇特。

南禪寺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一座唐代建築,也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規模雖小,但製作精煉,手法古樸,飽含唐代大氣簡約的藝術風格。在歷史的演變中,經歷了1200多年依然安然無恙,這無疑顯示了唐朝建築技術的傑出成就。

佛教聖地五臺山,最大密宗寺廟菩薩竟“身插一箭”

菩薩頂坐落山西省五臺山靈鷲峰上,是五臺山最大的密宗寺廟。寺廟整體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

來到菩薩頂,穿過參天古樹、林立石碑、幽雅清靜的院落,就是大雄寶殿。其右側,也就是前院西配殿 “帶箭文殊殿”中佛壇上有文殊菩薩塑像兩尊。前面一尊為執劍文殊,高1.7米;後面一尊為帶箭文殊,通高2.3米。坐獅為銀白色,頸毛、尾巴呈綠色。

帶箭的文殊坐在獅子背上,表情嚴肅,衣冠整潔;只是右肩上卻插著一箭,且入之較深。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三世達賴喇嘛朝臺時,不忍目睹菩薩右肩所插之箭,讓人拔下置於供桌上的一個特製木筒內,後來被班禪大師取走了。

佛教聖地五臺山,最大密宗寺廟菩薩竟“身插一箭”

康熙皇帝從北臺進香回來,經過澡浴池,見婦女們在池邊洗衣裳,卻有一和尚在池內裸體而浴,甚為不雅。康熙怒而射之,箭中其右肩。和尚帶箭逃之夭夭。康熙循血跡追及菩薩頂,發現那箭卻在文殊菩薩右肩上,方才恍然大悟,文殊幻象​與民共樂。射汝,吾之錯也!”遂敕封該殿為“帶箭文殊殿”,塑像為“帶箭文殊”。

五臺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裡既有以佛教為背景的眾多人文景觀,又有瑰麗奇特的自然風光。整個景區現有古代寺廟42座,其中南禪寺和佛光寺建於中國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曆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不僅反映了中國古代宗教和宗教藝術發展的歷史面貌,也集中反映了古代建築藝術的成就。

佛教聖地五臺山,最大密宗寺廟菩薩竟“身插一箭”

仰望五臺山,煙霧從山間飄浮,不斷湧出,迷慢在山間,霧氣樹木水雨和五臺山融為一體,給五臺山增添了神秘。如果你是一個朝聖者,儘可以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把所有的心願和煩惱,伴著一柱清香,留給慈善的菩薩去料理。如果你是一個遊人,在這樣一個聖潔清淨之地,你儘可以沐浴著佛光普照,去領略另一種的新奇和神秘。

創作不易,看過留痕,還請您動動手指關注、點贊、收藏、轉發哦,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