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藍田股份、雛鷹農牧,這些上市公司都栽在這個財務指標上

  • 作者:拿鐵
  • 對於獐子島這家公司,我的心情很複雜。


    4個月前,它因為財務造假被罰60萬的時候,我剛寫過它。

    當時我預想過扇貝會再逃跑,還提醒過手裡有它家股票的股民們趕快放棄。

    獐子島、藍田股份、雛鷹農牧,這些上市公司都栽在這個財務指標上

    沒想到只過了4個月,這家公司又一次站在輿論中央。

    氣憤公司不作為,為持股員工和其他4萬股民感到不值,卻又無可奈何。

    一度極端地認為這家公司還有啥可寫的,垃圾公司,趕緊退市吧,不要挑戰股民的底線了。

    但,還是要寫。

    獐子島事件不是個例,前有藍田股份多年“業績神話”,後有雛鷹農牧因豬被餓死黯然退市……一個藍田股份倒下去,千千萬萬個獐子島站起來。

    農業上市公司過段時間就要曝出這樣的醜聞,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難道就無解了嗎?

    01

    從2014年第一次“扇貝逃跑”事件開始,幾乎每隔一年,獐子島的扇貝就會出事。

    獐子島、藍田股份、雛鷹農牧,這些上市公司都栽在這個財務指標上

    這次事件後,網上流傳最廣的一個段子是“騙我可以,但注意次數”。

    騙沒騙大家只有獐子島自己知道,不過我寧願相信2014年那次是真的跑了。

    因為獐子島選的扇貝真的不好養。

    1、嬌嫩的蝦夷扇貝

    獐子島主要養殖蝦夷扇貝,這個從日本引進的物種屬於冷水性雙殼貝類生物,生長週期長(3-4年)、對外界環境敏感,容易受到水溫和食物的影響。

    獐子島、藍田股份、雛鷹農牧,這些上市公司都栽在這個財務指標上

    野生扇貝產量跟不上,底播增殖的扇貝品質難保證,養殖風險本來就高,遇上點“天災”,扇貝很難活著撐過。

    何況還有人禍。

    2、無孔不入的造假

    《市界》記者張洋報道過獐子島的“抽苗造假”事件。獐子島集團的蝦夷扇貝苗有一部分是附近島嶼的養殖戶供給的。供應流程如下:養殖戶從獐子島公司採購扇貝苗→自行養殖→獐子島收購扇貝苗→進行底播投放。

    問題出在獐子島收購扇貝苗這一環。

    收購扇貝的價格=單個扇貝價格×扇貝數量。

    扇貝數量多,採購時不可能挨個去數,所以一般採用抽檢的方法,確定好一斤有多少扇貝,再稱重算總價格。這就給造假製造了空間。

    “抽苗時,比如實際抽了160斤,但只記100斤,這樣數下來平均到每一斤的數量就會增多,原本一斤有80個,變成一斤有128個”。如此一來,養殖戶賣的錢自然就比原來要多很多。

    張洋. 誰的獐子島[N]. 《市界》2019.11.11

    你可能不理解,我給你拆解一下。

    假設抽查了50斤扇貝苗,總數量1000只,平均下來每斤有1000÷50=20只扇貝;但記錄的時候只記10斤,總數量還是1000只,平均每斤就會有100只扇貝。

    再假設這批扇貝一共200斤,每隻扇貝1元錢。

    按照實際的抽查斤數,養殖戶只能拿到200×20×1=4000元;

    按照記錄的虛報斤數,養殖戶能拿到200×100×1=20000元。

    實際上這批扇貝總量是4000只,但記錄在公司賬目上的有20000只。這就導致公司實際投放進海底的扇貝苗,並沒有賬上記載的那麼多

    蝦夷扇貝的生長週期很長,往往三年後才能發現這批扇貝數量是有問題的。再加上扇貝成活率本就不高,以至於獐子島每年能收穫的成熟扇貝,遠沒有原先預計的多。

    《市界》的報道還透露,養殖戶這麼做,也是為了收回成本,因為從獐子島公司進購的扇貝幼苗,要比從其他渠道買的貴。

    3、無可奈何的審計

    外部監管的漏洞,同樣為獐子島造假提供了土壤。

    像扇貝這種以直接出售為目的而持有的農作物和牲畜,在會計中叫消耗性生物資產。這類產品的存貨盤點,一直是審計師面臨的難題,原因無他,活的、且量多。獐子島說扇貝跑了,審計師總不能穿著潛水衣把扇貝們抓回來吧?

    綜上,自家養的扇貝不容易養活,外部收的扇貝數量又不夠,第三方審計又拿它沒辦法,公司內部再搞點小動作……諸多主客觀原因,讓這家曾經的“海上茅臺”、A股股王,淪為A股市場抹不去的笑料。

    獐子島、藍田股份、雛鷹農牧,這些上市公司都栽在這個財務指標上

    扇貝:別問,問就全都是我的鍋

    02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為獐子島這家公司洗白。

    獐子島的問題,也是很多農業上市公司面臨的問題:存貨難以監控,質量難以保證。

    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需要做到:

    ① 對投放到海底的扇貝數量進行實時監控;

    ② 在採購環節嚴把數量關;

    ③ 確保扇貝數量不被造假篡改。

    2015年,有學者提出,可以在扇貝上作生物記號,達到監控的效果。而對於數據不被篡改,聰明的你想必已經想到了區塊鏈。

    關於區塊鏈的實際應用,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中提到:

    區塊鏈技術能使得數據在交易各方之間公開透明,從而在整個供應鏈條上形成一個完整且流暢的信息流,這可確保參與各方及時發現供應鏈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升供應鏈管理的整體效率。

    其次,區塊鏈所具有的數據不可篡改和時間戳的存在性證明的特質能很好地運用於解決供應鏈體系內各參與主體之間的糾紛,實現輕鬆舉證與追責。

    最後,數據不可篡改與交易可追溯兩大特性相結合可根除供應鏈內產品流轉過程中的假冒偽劣問題。


    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態度,任何問題的存在都會有解決的方案。

    相信我國生物科技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給農業公司及審計機構帶來便利,未來A股的農業板塊,不靠“非洲豬瘟”,也能給股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當然了,對於獐子島這種磨磨唧唧、連扇貝死亡原因都答不出來的無良公司,技術是救不了的,反正離退市也沒幾個跌停了,趁早洗洗睡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參考文獻

    1. 《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 工信部. 2016.10.18

    2. 劉寧詩. 生物資產審計風險研究[D].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2018.11.22

    3. 劉美娟. 水產養殖業存貨內部控制問題研究[M].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會計類核心期刊2018.08.15

    4. 李大成、劉頂峰等. 蝦夷扇貝生長性狀選育的研究現狀. 《現代漁業》2019年第4期(總第304期)

    5. 張洋. 誰的獐子島[N]. 《市界》2019.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