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藥山鎮八百鄉賢凝心聚力 共建美麗新農村

(通訊員 陳碩 龍崢奇)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華夏兒女自古就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尋根意識,鄉賢文化則融入到鄉愁,紮根於鄉土,是凝聚人心,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實力量。

近年來,鄉賢助力鄉村發展,已成常態。在津市藥山鎮,前後湧現八百名鄉賢,助力家鄉建設。齊滿秀,臨澧縣畜牧站退休職工。回鄉後,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她說:“人老心未老,喪子喪夫後,我曾絕望過,可這片熱土暖化了我的心窩,我感覺不再孤單。”村會計郭小平介紹,新湖村共有31家五保戶,逢年過節,齊滿秀都會拎著大壺的油和成袋的米,去看望他們。村民們評價說:“滿秀是個熱心腸,自身並不特別富有,卻捨得將積蓄和退休金拿出來幫助我們。”

齊紹武,原湖南農業大學副院長,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他憑藉著技術優勢,帶領鄉親種棉花,改水稻,養蠶桑,建魚塘。目前新湖村已形成以蠶桑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其中僅養蠶產業就達200萬元。

提起藍品德、藍品祥、藍品學三兄弟,無人不曉,無人不誇,鄉親們說:“藍家三兄弟,個個都幹了一番事業,雖身在外,心卻牽掛著鄉土。” 2007年以來,藍氏三兄弟累計為家鄉公路建設貢獻150餘萬元。

今年,藥山鎮政府為方便百姓出行,優化居民環境,更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起“亮百戶、點千燈、植萬樹”活動,八百鄉賢齊出力,顯神通,累計投資500餘萬元,新裝太陽能路燈2000盞,植樹萬餘棵。13個村的主幹道和村民住宅被點亮,道路兩旁和房前屋後被綠化,真正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綠。

2013年以來,藥山鎮大力開展“薦鄉賢、崇鄉賢”工作,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鄉賢文化,積極引導發揮鄉賢在鄉村振興和治理中的作用。為進一步搭建好鄉賢發揮作用的平臺,今年,藥山鎮在薦鄉賢,崇鄉賢的基礎上,開展諸多平臺搭建工作,組織在各村委會公佈鄉賢榜,並將鄉賢事蹟記錄歸檔,彰顯鄉賢作用,倡導文明新風;大力開展鄉賢聯誼活動,慰問鄉賢家人,促進溝通交流;著力構建鄉賢聯繫網,建立鄉賢微信群,各村支書負責保持聯絡。鎮黨委書記胡永樂還表示:“明年計劃給貢獻巨大的鄉賢頒發‘榮譽村長’證書。”

群賢畢至共繪美好藍圖,眾木成林彙集強大力量。鄉村振興,離不開每一位鄉賢的激勵奮進,文明創建,需要一處處溫暖的鄉愁印記。“崇德向善、澤被桑梓”的鄉賢情懷經過一代代的傳承,正在藥山這片沃土上開出燦爛的花朵。

對未來的發展,鎮黨委書記胡永樂信心滿滿,“傳承鄉愁文化,培育鄉賢文化,做人民好政府,藥山人會秉承這一理念,積極謀劃,讓鄉賢歸有所樂、心有所向、情有所繫,助力鄉村振興,共建美麗新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