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發一張朋友圈照片,他提前3年回國了,27歲成985大學教授博導

學霸的故事總是令人興趣盎然,今天我們分享的這名學霸,是個90後。他回國,竟然源於一次意外。當時,他剛剛拿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計劃在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三年後,或者在美國找個教職拿到職位後,再考慮是否回國。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他自己也沒想到,博士畢業一個多月後,就回來了。

無意發一張朋友圈照片,他提前3年回國了,27歲成985大學教授博導

陽光帥氣的顧實

這是怎麼回事呢?說起來跟一張朋友圈的照片有關。當時,他回國更新簽證時被延期,要在家一個多月。這讓他頗為鬱悶,就去雲南旅遊散散心。旅遊時,他發了一張朋友圈,讓“有心人”給發現了,原來這個美國博士在家啊,不如請他到學校來交流,也許留下他也未可知。

這有心人,就是電子科技大學招聘人才的“獵頭”,對於出國留學的學子,他們都有聯繫。就這樣,電子科大就直接聯繫了他,接到熱情洋溢的邀請電話,他欣然前往。因為作為一個科研人員,根本就閒不住,雖然人在旅遊途中,但是沒有一天靜得下來,要不是簽證延期,早就飛走了。

無意發一張朋友圈照片,他提前3年回國了,27歲成985大學教授博導

顧實跟他的學生在一起(右三)

就這樣,他來到了電子科技大學,進行了學術交流。在美國期間,他就聽導師說過,知道國內有一所大學,雖然地處偏僻,但學術水平一流,現在來到了學校一看,環境優美,學術氛圍濃厚,不由心裡一動。

但是,時間上也是特別巧,正是申請“千人計劃”的檔期,電子科大提出幫助他申請“青千”項目,他自然是很高興,因為如果上了“青千”,就有了自主研究的機會,而到國外,暫時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

因為他在博士期間,就發表過重磅論文,產生世界影響,所以,經過層層篩選,他過關斬將,入選國家“青千項目”,成為當年入選該項目的3個90後之一。拿到了“青千”項目,他決定正是加入電子科技大學,就這樣,他成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那一年是2017年,他27歲。

無意發一張朋友圈照片,他提前3年回國了,27歲成985大學教授博導

博士顧實

那麼,他是誰呢?他叫顧實,江蘇連雲港人,1990年出生。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就是學霸。連雲港市的教育,在江蘇相對落後,每年考上北大清華的人都不多。2007年,顧實參加高考,在連雲港市名列前茅,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

在清華就讀後,他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也不擅長化學。他冷靜分析後,決定轉專業。這當然必須具備一定條件,他開始為專專業而拼搏了。第二年,他順利轉到了理學院基礎科學班。這時候,他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因為他的專業課已經落後了一年,而且,轉專業的這學期,課程特別重,需要同時學數學和物理學課程。

無意發一張朋友圈照片,他提前3年回國了,27歲成985大學教授博導

生活中的顧實

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學霸的暑假就是用來趕超的,在暑假裡,他自學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結果,大二學期結束,他衝到了班級第二名。

2011年,顧實以全系前五名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全額獎學金,就去了賓夕法尼亞直博了,從事神經網絡科學的研究,僅用一年時間,就發表了自己的論文,順利拿下了博士學位。於是就有了回國辦理簽證更新遭遇延期的事,就這樣他意外地回國了,入選“青千”,成了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談到自己的學習和成功,他謙遜地說,自己不算學霸,科研也只是起步,離成功還有一定的距離。不過他也說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和經驗。他說,學生學習離不開興趣,沒有興趣指引,是不可能學好的,心理上就排斥,怎麼可能學得好呢?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全身心投入,再苦也感到值得。

無意發一張朋友圈照片,他提前3年回國了,27歲成985大學教授博導

揹著雙肩包的顧實就是個大男孩

說到培養興趣,他跟很多學霸一樣,都認為必須多讀書,像他這樣的理科學霸,一定要看科普書籍,否則總是覺得數理化太枯燥。他說自己崇拜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而楊教授小時候讀的那套書,他也喜歡。這套書就是楊振寧教授的老師劉薰宇教授編撰的,書名就叫《劉薰宇數學》,一套三本。這本書不同於其他書籍的地方就是有趣,讓孩子看數學書都會看得哈哈大笑,在笑聲中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愛上數學。

如果您家裡有孩子讀書,在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階段,那麼,可以買一套給孩子,也許孩子看了書,愛上了數學,會跟顧實一樣優秀。

大家對於因為一張朋友圈照片而意外留在國內,27歲就成了教授博導的顧實,有何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