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別》閱讀摘要

本書作者選擇了常人往往不願面對的話題——衰老與死亡,梳理了美國社會養老的方方面面和發展歷程,以及醫學界對末期病人的不當處置。書中不只講述了死亡和醫藥的侷限,也揭示瞭如何自主、快樂、擁有尊嚴地活到生命的終點。書中對“善終服務”“輔助生活”“生前預囑”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詳盡的說明,相信會給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中國社會以啟迪。

《最好的告別》閱讀摘要

要點提取

1、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要接納臨床的複雜性,預設一份豁達,才能體驗技術征服、超越後的愉悅,才能體驗到醫術是心術,不可先知,不可全知的不確定性。

2、臨床醫學的發展趨勢:小專科+大人文。

3、醫學再怎麼發憤圖強,依然無法擺脫一個很確定的結局,那就是永遠也無法戰勝死神,生命的最後一課,必定是衰老和死亡。

4、不管我們的壽命如何延長,“老”就像日落一樣無可避免。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獨立自尊的生活將一去不復返?

5、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體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40歲之後骨頭和牙齒開始軟化,血管、關節、心臟瓣膜甚至肺開始硬化。血管變窄,心臟壁增厚,肌肉和力量走下坡路;功能性肺活量降低,腸道運行緩慢,腺體慢慢停止發揮作用,腦容量也萎縮。

6、生命衰亡的過程像一條長長緩緩的曲線,主流醫生會避開已過生命之巔的老年人,因為他們沒有對待“老廢物”的設施。長生不老的幻覺大行其道,可老年人病學醫生要求我們承認自己會衰老,這真的有點難。

7、老年是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喪失,這些人處於生命旅程的最後階段。養老院的創辦從來不是為了幫助人們面對高齡的依賴問題,而是為了給醫院騰床位。幾乎沒有一所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會跟你一起坐下來,努力理解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更不用說幫你建立一個家、一個使真正的生活變得可能的地方。

8、高齡老人最害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種種狀況——喪失聽力、記憶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無論身體的健康如何,所有的老化喪失累積到一個點,由於突然死亡的人比較少,大多數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於身體太衰老、太虛弱而無法獨立生活。

9、那些面臨人類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但是對之不予思考的社會,最後將要面對的是:在我們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如何使生活存在價值?是什麼使生活值得過下去?

10、我們如何使用時間可能取決於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隨著你的視野收縮,當你開始覺得未來是有限的、不確定的時候,你的關注點開始轉向此時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悅和最親近的人身上。

11、厭倦感、孤獨感和無助感是養老院的三大瘟疫,醫學專業人士專注於修復健康,而不是心靈的滋養。但我們不要忘了,晚年生活的伊甸園不能只有安全和保護,有價值的生活也是我們需要的。

12、唯一讓死亡並非毫無意義的途徑,就是把自己視為某種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家庭、社區、社會。如果不這麼想,那麼死亡只能是一種恐懼。

13、生活中最好的事情,就是你能自己去衛生間。

《最好的告別》閱讀摘要

14、人類既需要隱私也需要共同體,需要靈活的日常節奏和模式,還需要與周圍的人形成互相關注的關係。

15、自主使得我們每個人負責根據某種連貫的獨特的個性感、信念感和興趣,塑造自己的生活。它允許我們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驅使,這樣,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權利框架允許的範圍內,成為他塑造的那個自己。

16、對疾病和老年的恐懼不僅僅是被迫忍受對種種喪失的恐懼,同樣也是對孤獨的恐懼。當人意識到生命的有限,他們就不再要求太多。他們不再尋求更多的財富,不再尋求更多的權力。他們只要求,在可能的情況下,被允許保留塑造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生命故事的權利——根據自己的優先順序做出選擇,維持與他人的聯繫。

17、無論是由於年齡還是健康不佳所致,隨著能力的衰退,要使老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往往需要警惕認為醫學干預必不可少的想法,抵制干預、修復和控制的衝動。

18、如果你的心臟停搏,你希望做心臟復甦嗎?你願意採取如插管和機械通氣這樣積極的治療嗎?你願意用抗生素嗎?如果不能自行進食,你願意採用鼻飼或者靜脈營養嗎?在生命臨終的時刻。我們和醫生談些什麼?難道醫生的職責不是讓病人儘量多活,哪怕多一分鐘、一秒鐘也好?我們到底付錢給醫生做什麼?

19、我們來到了岔路口,嚴重的危機逼近我們,如果癱瘓,最擔心的是什麼?如果情況惡化,有什麼目標,願意做那些取捨?

20、善終服務試圖提供一種死亡方式的新範式。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其主張,但是,那些接受的人在為我們這個時代展現一種死亡藝術。這麼做代表著一種抗爭——不僅僅是抗擊痛苦,同時也是抗擊醫學治療看似不可阻擋的勢頭。

21、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長,才能夠活得更長。接受個人的必死性、清楚瞭解醫學的侷限性和可能性,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頓悟。

22、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謀求共識,並以生命尊嚴和保持有意義生活作為生存追求,醫患雙方都面臨著學習的任務。

23、在某個時刻,醫生需要幫病人權衡他們更大的目標,甚至質疑他們,讓他們重新思考其考慮失當的優先選項和信念。這種做法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必須的。臨床醫生唯一害怕犯的錯誤就是做得太少。大多數醫生不理解在另一個方向也可以犯同樣可怕的錯誤——做得太多對一個生命具有同樣的毀滅性。

24、勇氣是面對知道需要害怕什麼或希望什麼時體現的力量,而智慧是審慎的力量。輔助生活比輔助死亡艱難得多,但是,它的可能性也好得多。

25、在年老和患病的時候,人至少需要兩種勇氣。第一種勇氣是面對人終有一死的事實的勇氣——尋思真正應該害怕什麼、可以希望什麼。第二種勇氣更令人卻步——依照我們發現的事實採取行動的勇氣。個人必須決定他所害怕或者希望的事項是否應當是最緊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