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壮家酸从家庭走向市场

广西象州县的壮家人用糯米甜酒制成的豆角酸、姜酸已有几千年历史,壮家人每餐吃粥饭时,都离不开酸,但一直以来,壮家人都是制酸来作家庭食用,从没有人将它拿到街上出售来赚钱,中平镇中平街的返乡农民工冼燕菁,却将壮家豆角酸、姜酸、红谷糟制作成商品上市,打造出“石榕”“祎味”两个商标,这些酸制品每个月可为她创收五十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冼燕菁还收购农民种植的豆角、生姜,让农民以此实现脱贫致富。

让壮家酸从家庭走向市场

2011年以前,洗燕菁也像许多年轻人那样,外出广东等地打工,寻找致富之路,她在广东务工时,看到那里的人喜欢吃自己制作的壮家酸,她由此嗅到了商机。2011年春,她回到家乡中平镇,开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榕农庄,专向各地食客推介象州县壮家地方小吃。在经营中,冼燕菁发现各地食客特别喜欢吃象州县壮乡用甜酒制成的豆角酸、还有用新鲜早稻大米制成的红谷糟酸,就萌发了开办一家壮家酸工厂的想法。因为自己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做酸,会做豆角酸,姜酸,还有菜根酸,办一个小型酸厂应是不成问题。说干就干,2016年春,洗燕菁就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象州古榕绿园食品有限公司”。在制作壮家酸的过程中,冼燕菁沿用祖辈传下来的制作工艺,用酸坛腌酸,她购买了一百多个酸坛,用近500公斤糯米制作甜酒,购买了当地农民生产的豆角、生姜。她先将豆角、生姜在太阳下晒软,然后将其捆扎成拳头大小的小把,放在酸坛里腌制一段时间,成酸后,就用小玻璃瓶装上,进行密封,贴上生产许可证、生产合格证等相关证件,并通过互联网和其它渠道向外销售。笔者问她为什么使用玻璃瓶装酸?冼燕菁说,为了让消费者更直观地看到其品质,这样才能做到明白消费,一般约1000克的豆角、姜酸可卖到25~30元一瓶。由于冼燕菁制作的酸制品具有壮乡的香、辣、脆等特点,而且可长途运输,产品一上市,很快得到消费者的喜爱,销售额从每个月几千元上升到现在的每个月几十万元。

在加工壮家酸制品中,冼燕菁不忘帮扶身边的群众,她鼓励身边的老年人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起种植豆角、生姜,她按保价收购,当地农户也乐于将豆角、生姜销售给她。每667平方米(亩)可生产出豆角2250多公斤,她以每公斤3.6元收购,就可为当地农民增收8000多元,老人种一分地也可获得近千元收入。由于有冼燕菁收购,当地农民特别是上年纪的老人纷纷种植豆角、生姜卖给她,从中获得收入。清洗生姜和捆扎豆角酸时,是一项老人也可做的工作,她就专招十多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帮助捆扎豆角、清洗生姜,这让不少老年人每个月也有2000~3000元收入。她还注重帮助贫困户,鼓励他们种植豆角、生姜,让他们来厂里打工,尽早脱贫致富。2017年来,冼燕菁还在中平镇的六月六丰收节,向各地游客展示自己生产的酸制品,介绍自己的创业经验。

2018年,冼燕菁在工商人员的指导下成功注册了具有壮家酸特色的酸制品商标“古榕”和“祎味”两个商标,据了解,这是广西首个壮家酸制品商标。

廖本惠 黎 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