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招才引智”軟環境 優秀人才子女就學有了“快車道”

打造“招才引智”軟環境 優秀人才子女就學有了“快車道”

記者從越城區教體局獲悉,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舉措,該局出臺《關於為優秀流動人才隨遷子女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提供入學便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用政策為越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服務和支持。《意見》明確,接下來,越城區將擴大優秀流動人才隨遷子女九年義務教育受益面,以進一步引導激勵流動人口熱愛越城、紮根越城、服務越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入駐越城。這項政策於2019學年先行試點,2020學年將全面實施。這意味著,明年起,優秀人才來越城工作,子女就學有了“快車道”。

“五類”人才隨遷子女“受益”

“《意見》受眾面廣,受惠的多是企業中層人員、一線核心技術人員。”昨天,越城區教體局有關人士說。

《意見》明確了五類優秀流動人才隨遷子女可以享受入學便利。這“五類”人才,只要夫妻其中一方符合條件,即可享受政策,分別是:其中一方在越城區規模以上企業實際工作滿半年,擔任中層(車間主任、科室長)以上職務,且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其中一方在越城創業就業3年及以上並具有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具有中級及以上技工(師)職業資格,或被評為越城區及以上學術學科帶頭人的;其中一方在越城投資創業,所辦工廠、企業、公司近3年累計投資額在300萬元及以上的,或上一年度在越城區實繳稅收在50萬元及以上的,或當年度(截至6月30日)在越城區實繳稅收在20萬元及以上的;近3年獲得過越城區及以上先進(原則上需區委辦、區府辦發文)等榮譽的,或被授予過越城區及以上“勞動模範”“見義勇為”等榮譽稱號的,或在越城區經濟社會建設中事蹟突出獲得過區級及以上表彰、立功、嘉獎的;在技術創新、專利發明、推廣應用中作出較大貢獻,且獲得區級及以上技術創新、發明、專利或科技進步獎的。

有關人士說,如果這些對象人員符合條件的,其子女想報名就讀越城區的學校,在企業所在鎮(街道)學校有空餘學位前提下,通過申請、審核即可確定為入學對象。

“招才引智”政策護航

“政策助力,子女就學更便利了。”中芯紹興項目的胡博士說,趕上了該政策的先行試點期,提交了相關資料後,他已如願為孩子辦理了相關入學手續。現在,孩子已如期入學。胡博士作為越城區一位高學歷人才,來“中芯”工作還不到半年,但隨遷的子女卻急著辦理“入學”手續。按照原先的流動人才隨遷子女教育服務政策,胡博士孩子如想就讀越城區的學校,一般要先辦“入學綠卡”。而“綠卡”辦理的前提是需要先取得有效居住證,並繳社保金半年以上。而且,“入學綠卡”的辦理時間是每年7月份。

因此,如果不是符合新出臺政策的“先行試點”條件,像胡博士這樣在越城區繳納社保金還不到半年的人員,“入學綠卡”辦理只能等來年。“《意見》打破了原來社保、居住證等時限要求。”越城區教體局有關人士說,這樣做,正是為了進一步優化流動人才隨遷子女教育服務,營造更好的“人才服務”政策環境。

有關人士還表示,文教、醫療等公共服務關係到生活便利度和對人才吸引力,是城市創新軟環境的重要因素。將入學教育作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基本配置,《意見》的出臺,正是對越城區加強高層次科技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好呼應。“教育環境好了,營商環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流動人才融入越城、建設越城、紮根越城。”

據悉,《意見》將於2020學年起全面施行。另外,為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人才,越城區正在積極引進高端教育品牌入駐。目前,相關方面正在與上海虹橋國際學校進行洽談,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前落戶越城。

(原標題《打造“招才引智”軟環境 助力越城高質量發展 優秀人才子女就學有了“快車道”》,原作者湯桂平。編輯幹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