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为基层民警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氛围

浅谈如何为基层民警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氛围

基层公安工作是全部公安工作的根基,处于全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公安工作的全局。周恩来总理曾指出“和平时期,天下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军队是备而不用,你们是天天要用的。”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力量的基层民警,其“幸福感”程度直接决定着其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作用的发挥,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是在本职工作中所表现的主动自觉、恪尽职守、能征善战的工作态度和以奉献为荣的精神境界。消极状态是在本职工作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取向偏移、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吃苦耐劳精神、奉献意识、服务宗旨有所淡化。同样的工作,积极用心地去做和消极被动地去做结果迥然不同。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挖掘基层民警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让基层民警在和谐警营中提升工作期间的快乐指数,始终以昂扬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是摆在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此结合自身的公安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影响基层民警快乐工作和幸福生活的主要因素。

(一)工作任务重,警力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凸显,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整治、严打战役、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的开展,使得基层民警应接不睱,疲惫不堪,休息无保障。通宵熬夜成了家常便饭,“五加二”“白加黑”已成为基层民警的工作常态。同时他们平时还担负着日常值班备勤、突发事件应对、受理群众咨询投诉等事项,工作压力极大。为了工作,他们连规定的公休、节假日也是减半甚至取消休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工作时间长,作息不正常,全天候的待命,长期超负荷大量的工作,造成基层民警身心疲惫、厌倦、失眠、心神不宁等,以致不断累积,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与心理问题。这种超时加班、透支体力等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

(二)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社会包容和关爱度不够。《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但是,现在基层民警的执法环境很不成熟,有些群众对基层民警缺乏基本的信任,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公安部门的不作为、基层民警的无能,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基层民警的工作,民警的工作得不到群众的认同,警民关系不和谐。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素质低下,态度恶劣,不配合执法;更有甚者恶语相向,辱骂、撕打民警,暴力抗法,诬告、伤害民警事件时常发生。这些恶劣行为不仅给民警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工作,破坏了公安部门的权威,降低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不良媒体片面报道、网友的推波助澜,恶意歪曲事实等,更是给当事民警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让民警身心俱疲,“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成为基层民警无法快乐工作的一个原因,如果此时领导和组织不予以足够的支持和安慰,很容易让基层民警对自身工作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因工作任务繁重,对家庭付出过少引起婚姻矛盾。基层民警由于工作职业特殊性,其执勤时间、上下班是不确定,加班值班,节假日得不到休息更是经常便饭。每逢节假日的欢乐时光正是基层民警最忙碌的日子。在万家灯火团圆欢聚的日子里,每家每户享受着天伦之乐时,他们往往是来不及吃口饭,顾不上照顾家人,就要奔赴出差、办案或者值班备勤的路上,始终坚守岗位,不知疲倦,守护着一方的平安。工作时间长,经常不在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妻子儿女和父母,无暇教育子女,民警、民警的妻儿子女也需要家庭的温暖、需要丈夫、父亲的关爱和陪伴,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民警有时所无法提供的,这样自然就更容易导致基层民警的家庭及婚姻生活出现危机,爆发家庭矛盾。随着民警维稳任务日益繁重,严重引起家庭矛盾,民警离婚率逐年递增,导致民警无法幸福生活。

二、为基层民警打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氛围的必要性。

(一)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氛围是提高基层民警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信息和不良思想观念和行为在不断的腐蚀和颓废生活的侵蚀,“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成为各行各业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否定自己的职业,选择了随波逐流,为了钱一切不顾,把工作当成挣钱的工具和手段,人生价值、理想、信仰也在慢慢消失,一旦受到金钱诱惑,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基本底线。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警营文化工作在基层民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积极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培养和加强基层民警对自身公安事业的忠诚理念,提升对公安事业的认同感、成就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使基层民警全心全意投入交管事业,从而为公安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氛围是提高基层民警身心健康的需要。身心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基层民警综合素质的基础,强健的身体是根据,也是公安工作战斗力的基础。一方面,需要开展各种体育竟技活动,增强基层民警的体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强度、难度、逼真的体能和心理训练,培养基层民警良好的身体体质和心理健康。因为上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开展针对性的扎实有效的文化工作,培养基层民警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确保基层民警都在健康和学习进步的良好氛围中工作和生活。

三、如何为基层民警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氛围。

(一)关心基层民警身心健康,完善民警体检、休假制度。上级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政工部门安排心理咨询师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有针对性地进行危机干预,在民警遭遇重大变故、参与死亡案件事故处置等民警心理受到严重刺激或伤害的情形发生后,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并组织民警开展体能测试,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康建议,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同时要每年组织民警进行一次体检,并结合警种和岗位特点,针对民警易发、多发疾病进行深度检查。政工部门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的同时制定民警年度休假计划,做好统筹安排,确保每个民警都能得到及时休假。如工作繁忙,也要及时合理安排基层参战民警轮休、补休,避免长期过度疲劳。

(二)把基层民警的权益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打造坚强的保护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法制意识也日益增强、公安执法监督的渠道越来越宽泛。基层民警战斗在第一线,长期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工作稍有疏忽或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就极有可能遭投诉。上级公安部门要完善维权机制。在当前形势下,要重视对民警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维护问题。把基层民警的权益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把维护基层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作为督察部门的重要职责。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殴打辱骂基层民警的非法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对严重侵害基层民警及其家属权益的案件要依法严惩,为基层民警正当执法撑腰壮胆。只有一线民警的正当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他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勇往直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充分发挥政工部门、党支部、团支部作用,抓好警营文化建设。

要不断完善警营文化建设,利用文化走廊、阅览室等空间设立民警作品展示栏、先进人物宣传栏、民警集体笑脸墙等专栏,展示民警才华、先进典型风采等。通过荣誉室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民警的自我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营造了温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警营,提升了民警工作的快乐指数。利用图片、图书、音乐、视频等形式,设定专题,普及文明道德知识、文明道德小故事、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等,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开展忠诚警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基层民警具有共同理想信念和过硬政治素质。同时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继承榜样力量,弘扬坚守精神”为主题的战时宣讲活动,鼓舞士气、陶冶情操。适时组织开展主题趣味运动会、与友邻单位共建联谊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警体运动会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警营环境,为民警营造释放压力、舒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开展从优待警工作,做民警的贴心人。领导要高度重视民警谈心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育人铸魂、凝神聚力的作用,积极探索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基层民警的职业自豪感和集体归属感。领导班子要俯下身子,了解民警所需所求所忧,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基层民警的家属就业、夫妻两地分居、住房困难等问题;把握民警及家属的思想脉搏,及时化解警属矛盾,为民警排忧解难;多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努力提高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民警争取更多评优评先的奖励机会;优化警务资源配置,全面实施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提高警务效能,切实缓解基层工作压力。通过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最大限度地解除基层民警后顾之忧,让基层民警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做好民警家属慰问和访谈工作,坚持走访困难民警家庭、坚持民警家属生病探望等暖警、爱警工作。

一种信仰成就一份职业,一种使命承担一份责任。当职业成为一种使命,一切都会发自肺腑。新时代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工作优势,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做民警思想的引导员、做民警生活的贴心人、做民警工作的督导者,使全体民警在和谐警营这个大家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