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聽湘潭

美文|听湘潭

(一)

我們早已習慣通過視覺、觸覺乃至味覺來獲取城市印象,通過文字、影像記錄城市過往,卻鮮少有意識地憑藉聽覺感受、體會、銘記其內在韻味。

其實,從黎明第一束陽光喚起喧囂,到最後一抹餘暉歸於靜謐,不論是自然或人工,嘈雜或淡雅,消逝或新生,城市總被聲音環繞著、包圍著、陪伴著,後者儼然成為前者中不可或缺的組成。一天24小時,一座城市總有她最獨特的腔調。

我到過不少地方,細品一下,仍數湘潭這座城市的聲音最令人難忘!

不信?

來!閉眼,附耳,用心,聆聽——我們的湘潭,感受每一聲細微背後的故事。

(二)

每個天光乍現的清晨,環衛工人便會用掃帚與地面“耳鬢斯磨”的沙沙聲為世界送上來自“偉人故里、大美湘潭”的最早問候。

不遠處,江風裹挾著漁夫滿載而歸後喜悅的號子,幻化為城市最溫柔的呼吸,在漸漸醒來的土地和人們耳邊低語呢喃、訴說情話。

而早醒的各種蟲兒和公園裡練嗓的人兒,也都會隨聲附和幾下,昭告新一天的光臨。

… …

以和諧為基調的情感抒發,是這座水秀山清城市裡的清晨“演奏家”們最為擅長的方式表達。

美文|听湘潭

(三)

燒餅豆花,最尋常不過的兩樣食品,卻因叫賣大叔喇叭裡循環播放著錄製的妻子吆喝聲,而有了“愛”的味道。

米粉,無疑是這個湘中城市大受歡迎的早餐之一。特別是勾火顛鍋端出來一碗淋著紅油、冒著熱氣的碼子米粉,帶著家的親和力,樸實而平價地填飽饕客們空蕩了一夜五臟廟中的轆轆飢腸。以至於,就連那吮吸粉面的“呼嚕嚕”、品咂湯汁的“嗦嗦嗦”以及叫碼添菜的“快點快點”的嘈雜,聽起來也那麼“有滋有味”。

還有,音像店播放《我和我的祖國》、學校的朗朗晨讀聲以及拐角市場買與賣的討價還價和挑挑揀揀中,盡是接地氣的生活哲學。

這就是煙火味十足的湘潭市井,聲色交雜,但更真實。

(四)

待到太陽完全脫離地平線,這座城市便再一次朝著高質量的現代化開足馬力。

一輛輛嶄新的小汽車伴著機器的轟鳴,從無到有,化腐朽為神奇;

一趟趟飛馳高鐵,送走了尊貴客人,迎回了遠歸遊子,也拉來了幸福生活;

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廈裡,數以萬計的“追夢人”正用智慧和辛勞,馬不停蹄地向未來報到。

… …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湘潭人南征北戰的胸襟和抱負、東接西聯的決心和行動,已匯聚成為歷史溢彩、當下喝彩、將來添彩的最強時代鴻音。

(五)

江邊,大概依水而生的緣故,湘潭人對水及其衍生物存在著天然情愫,比如輪渡。作為比較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輪渡見證過時代的發展和城市的變遷,卻獨留其原來姿態,默默靜載一代又一代蓮城人難以割捨的記憶。

街角,一間略顯破舊的裁衣補鞋鋪裡,安詳地坐著一對年過半百的老夫婦——老式縫紉機還在下針,開了膠的舊鞋正被修補……某些曾經走街串巷的老行當還能尋覓到絲絲蹤影,一些傳統手藝人至今依舊不改初心。

遠處,一眼使用至今的老井中細碎的嘩嘩水聲,彷彿在訴說著這座城市那些鮮為人知的古往今生。

在湘潭,比時間更有力量的,是人心,是值得被頌讚的情懷。

美文|听湘潭

(六)

夜幕下的湘潭,依舊被各種聲音包裹:

有孩童敞門迎父母的親暱,有學生伏案深思的專注,有全家暢聊的溫馨,有推杯換盞的豪爽,有“碼長城”的愉悅,又“KTV”中大叫大喊的放縱,也有忙碌一天後鼾聲連連的滿足……既雅俗共賞,更動靜相宜。

這是每一座城市入夜後皆固有的聲音符號,是逼真到無法還原及無法複製的世俗。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今天的湘潭,其聲嘹亮,青山藏不住;其音悅耳,高低正芳華——正展示著這座城市遺世獨立的時代氣場,亟待你我附耳聆聽。

(作者單位:湘潭市政府經濟研究和金融工作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