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總累死累活?家長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養出優秀兒

好不容易到了週末,終於可以晚點起,然而孩子卻和我說:"媽媽,今天我想去童心遊樂園玩,我的好多個同學都已經玩過很多次了,媽媽我真的想去玩!"

看到我表現出一副深思的模樣,孩子用力地晃了晃我的手,撒嬌地說道:"媽媽,我真的想玩,而且我們都已經很久沒有一起出去玩過了,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次遊樂園吧!"

孩子都這麼說了,我再拒絕也不是很好。於是,我拖著一副疲倦的身軀,滿足了孩子的願望。

到了遊樂園,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很新奇,一直在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好幾次我都提示了孩子,想讓他消停一會兒,然而孩子就是沒有感覺到。

孩子想要吃冰淇淋,我就買給孩子吃,但是孩子吃著吃著,冰淇淋就滴落到孩子的衣服上,嘴巴旁邊也都是冰淇淋。我耐心地給孩子擦乾淨,並且和孩子講:"寶貝啊,吃東西的時候要小心一點,衣服都髒了。"

孩子胡亂地點了點頭,然後又開始瘋玩。我坐到長凳上休息,孩子則是去遠處的一個娛樂休閒區裡玩耍。

突然,我聽到了一陣熟悉的哭聲,原來是孩子不小心摔跤了。我急忙過去將孩子扶起,並安慰了孩子幾聲,然而孩子還是在哭。我安慰了孩子許久,孩子還是沒有任何改變。

這就是中國式母親的帶娃日常,既要工作,又要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要隨時安撫孩子的負面情緒。正是因為如此,多數父母才會覺得帶孩子總累死累活的。

帶孩子總累死累活?家長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養出優秀兒

帶娃累不累,關鍵看你怎麼帶娃

為什麼父母覺得帶娃很累,這裡有幾個原因:

  • 為了培養更好的孩子,無限參與孩子的生活

按道理來說,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孩子的認知能力應該會變得越強,但是,父母會發現,自己要擔憂的東西變多了,要忙碌的事情和時間也增加了。累,不僅體現在身體的疲倦上面,也體現在過分的精神壓力上面。

別家孩子這次考試考了第一名,而孩子不過是考了一箇中等的名次。別家孩子鋼琴彈地特別好,而自己孩子什麼都不會。父母自己是不是要給孩子報一個補習班,可是家裡的經濟似乎有些困難。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總是這麼笨手笨腳的,為什麼不能體會父母的苦心......

不僅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要想著孩子的未來。正是這種過分擔憂的神經,才讓父母整日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

帶孩子總累死累活?家長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養出優秀兒

  • 疲倦,不僅體現在帶孩子上,還要解決由帶孩子引發的間接矛盾

夫妻雙方總是一個人來帶孩子,就會引起另一方的不滿。但是,帶孩子會導致身體上以及心理上的疲倦。若是父母沒有商量好,合理安排照顧孩子,那麼父母雙方就會引發一些矛盾。

除了父母之間的矛盾,還有父母與父母的父母之間的矛盾。父母和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不同,在同一件事情上,雙方相互之間容易引發矛盾。

就比如說,父母希望孩子再努力一點,然而,爺爺奶奶認為孩子開心最重要。

  • 孩子的不可交流性

父母是成年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孩子就只是一個孩子,

孩子沒有明白是非的能力,並且含有"不講道理、無理取鬧"的特點

,父母是很難與孩子講大道理的,也與孩子是講不通所謂的大道理的。

這就會導致,當父母苦口婆心地與孩子交流時,孩子表現出一副"懵逼"的模樣。本來父母火氣就大,看到孩子這幅模樣,父母心裡的火氣可能就更大了。

帶孩子總累死累活?家長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養出優秀兒

帶孩子累死累活,然而孩子並沒有一點長進

父母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回報,也就是說,雖然父母感覺到疲倦,但是父母願意承受這一種疲倦,因為比起自身的疲倦,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

但是,事情並沒有按照父母所想的方向去發展。孩子不僅沒有變好,相反,孩子連一些基本的能力都不具備。這著實是狠狠地傷了父母的心。

那麼,父母過分參與的教育,究竟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良的影響呢?

  • 家庭關係不和,矛盾增加

上文提到了,父母感覺到疲倦的一個原因便是,父母不僅要帶孩子,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還要去解決由帶孩子引起的家庭矛盾。除了解決親子之間的矛盾,還要解決夫妻之間的矛盾,父母與父母的父母之間的矛盾。

要想合理安排和解決這些矛盾,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根據序位原則,父母應該先解決夫妻雙方的矛盾,再去解決解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最後再解決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然而,多數父母都弄錯了這一點,父母多是同時解決這麼多的矛盾。結果可想而知,不僅哪一個矛盾都沒能解決,反而還拉遠了家人與家人之間的距離。

帶孩子總累死累活?家長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養出優秀兒

  • 孩子的缺陷人格:缺乏自主性與適應性

當父母幫助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或者是直接提前為孩子做好了所有的事情,那麼孩子便會失去一些鍛鍊自我的能力。

多數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你只要把學習做好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都交給我來做吧!結果通常是孩子不僅什麼都不會,連學習也處理不好。

父母的無限參與會讓孩子失去一些獨立的自主操作能力,孩子很容易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沒有了自主性,學習也會失去激情,效率更是會下降。到了一個新環境,也容易失去安全感,總要待在父母旁邊才會感覺到安心。

父母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夠養成優秀的孩子

要想解決父母累死累活、以及孩子缺乏獨立人格的現象,父母必須要學會做減法,通過適當的減法,增加整個家庭的和諧型、孩子的獨立自主性。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減法呢?

這裡有三個建議:

  • 做好夫妻協商工作,合理分配帶娃時間

上文提到了,要想解決家庭矛盾,父母首先應該要處理好夫妻之間的矛盾。

有些家庭是幾乎都是由一個人來帶孩子,這就會導致一個人累死累活的,另外一個人是無所事事的。這種情況是不對的,帶娃本身就是夫妻之間的共同責任,父母雙方有責任一起帶娃、一起養育好孩子。

父母雙方不妨敞開心扉,運用共情效應,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合理安排好帶娃的時間,這樣就不會出現父母帶娃時間不平衡的表現了。

帶孩子總累死累活?家長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養出優秀兒

  • 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拒絕無限參與

其次,父母必須要適當地退出孩子的生活。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一

切,雖然父母認為這是自己關愛孩子的表現,事實上,這是父母失去自我的表現。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孩子只是父母人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所以,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學著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獨立穿衣服、獨立完成作業等等。若是,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這些事情,那麼父母一定會輕鬆許多。

  • 教會孩子一些生存的技巧,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除了讓孩子去做一些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還要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生存技巧,通過這些生存技巧,孩子能夠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那麼,無論未來孩子到了哪裡,孩子都能很好地生活。

最基本的做飯技能,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教給孩子做飯技能。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未來天天都吃外賣,那麼父母就很有必要教給孩子做飯的技能。考慮到孩子的年紀以及安全隱患,父母可以為孩子買一套兒童刀具。

若是孩子能夠學會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就會發現,自己基本不需要操心許多事情。因為很多事情孩子都能夠做的很好,甚至比自己做得更好。教育,應該達到這樣的一種狀況才行。

父母帶娃越來越累的時候,一定要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適當地為自己做做減法,這樣不僅能夠留點空間給自己,還能提高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帶孩子總累死累活?家長要學會做“減法”,懶父母也能養出優秀兒

我是小D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