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文||小胖品西游

在《西游记》的取经团队里,孙悟空是一个最会搞事情的人,不管啥事都能被他给玩出个花样来。就像比丘国那一难里,孙悟空就把自己和唐僧调了一个个,自己变成了唐僧的模样,并且还一张嘴就出了一大堆的心。花里胡哨,简直惊掉了一地下巴,吓得比丘国王差点躲到桌子底下。

虽然都知道,这些心都是假的,是猴子故意变出来的。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孙悟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这些心都是谁的,他这样做又是给谁看的?

这些心分别都是红心、白心、黄心、慳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他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心呢!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那么既然不是他的,就只能是唐僧的。因为孙悟空当时的形象,是唐僧的样子。或者说这就是孙悟空的一种暗示,用这种方法来告诉如来佛祖,唐僧有这么多的不善之心。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他明明是在比丘国的金殿上做的这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做给佛祖看的呢?这是因为唐僧师徒,虽然看似是由四个人加上一匹白龙马组成,但实际上,在暗中还有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以及五方揭谛等人日夜跟随。这些神仙这任务就是,记录他们的每一次劫难,之后再汇报给观音菩萨佛如来佛祖。

所以说孙悟空做的这些事情,最终都会传到佛祖等人的耳朵里。那么孙悟空这样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唐僧又是不是真的像他体现的这样,拥有这么多不善之心呢?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其实在《西游记》的许多细节中,都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唐僧,的确就是这样的人。首先,他虽然是金蝉子转世,但是他在到达灵山之前,一直都是肉体凡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凡人。那么既然是凡人,就肯定有凡人的心思,因为人非圣贤,不可能一心向善,所以有不善之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都知道唐僧是不喝酒的,当初临行时李世民给他敬酒,他还再三推辞,才勉强喝下一杯。可是到了女儿国这里,唐僧却主动说了这样一番话:“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须得几杯素酒。”这样的表现,难道真的是不为女色所动吗?看到美女,居然主动要酒喝,这正是慳贪心在作怪啊!

此外,唐僧在镇海寺染病时,还曾经想要休书一封,让孙悟空送给李世民,大意如下:“当年奉旨离东土,指望灵山见世尊。不料途中曹厄难,何期半路有灾哈。僧病沉疴难进步,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劳碌,启奏当今别遣人。”所以说唐僧当时取经的决心,其实并不坚定,十分畏惧前路,如此便是恐怖心。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四圣试禅心的片段

还有四圣试禅心时,唐僧面对老妇人的四个女儿,和巨额家产的时候,居然没有坚决的一口推辞,还让猪八戒前去试水。这不是名利心和邪妄心,又是什么呢!以及在此之后的白骨精一难时,唐僧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把孙悟空赶走。原因恐怕不仅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三条人命,而是因为孙悟空曾经出言讥讽他,让他跟白骨精成亲。那么这也就证明了,唐僧的嫉妒心、计较心。

因为他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不清菩萨或者妖怪的变化,从而才沦为孙悟空的笑柄。但是他却因此迁怒,赶走了对方。由此可见唐僧和普通凡人一样,所有不好的心思,他都一样不少。而他后来之所以能够蜕变成六根清净的佛,也正是因为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多次在在关键时刻帮他收敛了内心,救他脱离了苦海,才一步步发生的蜕变,最终变成一心向善的佛。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而孙悟空之所以在比丘国,变成唐僧,当众剖开胸膛,把这些恶心都取出来,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想要告诉如来佛祖,是他孙悟空帮助唐僧,一一剔除了这些不善之心。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功绩,配得上如来佛祖之前,给他取经完成之后亦坐莲台的许诺。

因为这个许诺的意思,就是让孙悟空成佛,但是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有一种走后门的意思。毕竟在《西游记》中写的很明白,孙悟空的身份,只是唐僧的徒弟,就算师父是金蝉子转世,有资格成佛,可是徒弟又凭什么呢?况且孙悟空在此之前,还只是一个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劳改犯呢!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而孙悟空也正是为证明自己,不是靠托关系走后门上位,所以才做出了这些举动,告诉佛家人在取经过程中,自己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因为根据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只是一个怀着各种心思杂念的凡人,是不可能以心向佛的,甚至中途还打过退堂鼓。

也就是说,取经团队能够走到今天,其实大部分都是孙悟空的功劳,要不是他在努力维持,恐怕唐僧早就止步不前了。因为虽说取经队伍中还有猪八戒和沙僧,但是他们两个,却从来不会操心这些事情,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任务就是陪着唐僧走,别的啥都不想。尤其是猪八戒,不拖后腿就不错了,根本指望不上他帮助唐僧修心。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那么如果孙悟空不管这些,就算唐僧到了灵山,但却没有磨灭那些恶心杂念,又怎么能够成佛呢!再说唐僧的取经就是为了传播佛法,可是如果让一个心思不纯,六根不净的人去传扬佛法,那势必会给人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那样也就达不到取经计划预期的目的了。

这样看来,就等于是孙悟空亲手缔造了唐僧,帮他剔除了诸多不善之心,具备了成佛的资格。同时也就等于帮助如来佛祖,完成了取经的任务。这样孙悟空也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功绩,并非是如来佛祖破格提拔,才承诺给她他一个佛位。因为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成果,完全受之无愧。

由此可见,孙悟空在比丘国挖出的那些心,其实都是他这一路上,帮助唐僧磨灭的诸多不善之心。而他这些举动,实际上都是做给如来佛祖,和众多佛家之人看的。为的就是证明自己的功绩,配得上佛祖之前的许诺,以保证自己将来进入佛家之后,能够有一个稳固的地位,不至于被人当成,走后门上位的浪得虚名之辈。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在比丘国吐出这么多心?原来是在向佛祖邀功

世人都说做得好,不如做得巧,这一点在孙悟空的身上,可谓体现到了极致。有些事情如果不挑明的话,就很有可能被就此埋没,甚至被人误解。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像孙悟空一样,用一种巧妙的方式,为自己付出的一切讨一个公道,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堵住人们的悠悠之口。

在某些意义上,《西游记》更多的是带给世人,一些社会人生方面的哲理。在我的眼里,西游就是一部社会方面的教科书,能读懂的人自然是懂。从而诠释了我对西游的感官看法,在我眼里与现实的神话传说,并没有混淆。因此我只论西游的故事,并非宗教信仰。

如果喜欢的朋友,请右上方关注点一点,您的支持是我们团队最大的写作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