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法定数字货币层出不穷!央行三度辟谣信息不少

中国财富网综合(储继军)区块链大火后,币圈趁机炒作的人也多了起来。近期,在央行尚未正式宣布发行数字货币的情况下,有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将相关数字产品冠以“DC/EP”或“DCEP”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一时间各种“李鬼”层出不穷。央行13日公告,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目前仍处于研究测试过程中。这也是近期央行第三次针对法定数字货币问题进行辟谣。

央行辟谣,提醒公众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

央行13日发布公告称:人民银行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仍处于研究测试过程中。市场上交易“DC/EP”或“DCEP”均非法定数字货币,网传法定数字货币推出时间均为不准确信息。

目前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

此前,央行就法定数字货币问题两度对市场传言予以澄清。9月22日,大量网传消息称“中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80天内落地,初期将向四大行、阿里巴巴、腾讯和银联七家机构发行”,央行证实网传推出时间及参与机构等均为不准确信息。11月初,央行二度辟谣:央行数字货币工作组未会晤相关上市公司区块链负责人。

专家建议制定数字货币发行制度

虽为辟谣,但从央行三次表述的字里行间,也能管窥监管传递出的多重制度性信息。

首先,央行重申了DC/EP的本质是法定货币。央行多次重申,中国版法定数字货币依旧是人民币。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功能和属性与纸钞一致,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与虚拟货币有着天壤之别。

多位专家13日在“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上表示,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有必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同时,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

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只能是中心化的,不可能比照“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等网络加密币去设计。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并行技术路线,坚持央行中心管理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无法达到超大市场零售级别的高并发需求。法定数字货币应该会保持技术中性,不依赖单一技术,也应该会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效率。

李礼辉表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选择“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的间接发行模式,传承现行的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将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有利于稳定市场。另外,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可能采用“账户松耦合”加电子钱包的方式,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金融中介的依赖,并且在央行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可控匿名支付。此外,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有可能只限于替代M0,即流通中的现金,而非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

李礼辉认为,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有必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应该进一步探讨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包括替代范围选择、可控匿名尺度、脱网运行技术等。

此外,李礼辉强调,应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沙盘试验制度,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新模式、新规范,适当放宽数字金融市场准入。此外,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设中,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话语权。

一窥央行数字货币真面目

中国央行确有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且已准备多年,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讨论,但官方尚未宣布正式推出。

究竟何为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与现有的人民币有什么区别?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详细介绍过央行数字货币。他总结了以下要点:央行数字货币(DCEP)早在2014年就已提出,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似,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不需要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币,具有法偿性;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等。

央行数字货币准备已有四年半的时间,按照穆长春的说法是“呼之欲出”,那么,一旦央行数字货币正式推出,是否意味着广大公众马上就可使用数字货币呢?

对此,央行原行长周小川近日在财新峰会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更多是为本国考虑,可能更加注重于在央行、第三方支付者之间的批发、清算环节提供数字货币。虽然理论上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为零售服务,但由于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很大冲击,因此会非常谨慎。

区块链并非万能,警惕披着区块链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动

虽然区块链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技术,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潜力巨大,但央行数字货币不会采用纯区块链架构,在应用场景上,区块链并非万金油。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2019可信区块链峰会上表示,虽然区块链发端于比特币,但数字货币并不一定基于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密码学、对等网络、共识机制等多种传统技术的集成创新,不能夸大和神化其概念和作用。

“区块链以大量冗余数据的同步存储和共同计算为代价,牺牲了系统处理效能和部分隐私,暂时并不适合零售支付等高并发的支付场景,也要注意对商业信息和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狄刚称。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孙天琦近日表示,新技术到底是“良药”还是“毒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它向着“良药”的方向发展。一是不要炒作区块链概念;二是不能披着区块链的外衣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三是真正要想获得市场空间,区块链技术必须从现在经济金融的痛点上、从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市场所在。

综合自上海证券报、券商中国、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